【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缝纫中多层裁片智能化光电在线检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于光电传感的多层布料厚度在线检测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缝纫中多层裁片智能化光电在线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缝纫中通常需要将多个裁片及加强边等层叠进行缝制。生产中无论裁片采用自动化放置还是手工放置,其位置的准确性和叠放层数的正确性都至关重要,任何一处瑕疵错误都会导致产品质量隐患或完全报废。目前在缝制工序前的质检控制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接触式厚度测量仪,通过气缸或人工在缝纫点进行检测,以确定多层裁片是否放置正确。这种方式一般准确性较高,但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无法适应智能化柔性制造的需求,尤其在缝纫点多、工艺复杂、织物材料多样情况下,更是难以兼顾快速和准确,成为制约高可靠工业缝纫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0003]工业缝纫多层裁片在线检测难点在于:夹具工装后织物检测空间狭小、多层裁片夹具预压力不确定、织物单面涂层、织物结构伸缩性、工艺层叠多样等。目前常用织物厚度检测方法中,基于接触式的电涡流和电容式等测量准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缝纫中多层裁片智能化光电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布料建模;将不同层数和有无涂层随机组合的裁片放置工作台,通过缝纫点的工装夹具固定后,使用近红外光光源经过透镜聚焦后穿透裁片,在裁片的正下方的光电传感器模块接收透射后的红外光信号;光电传感器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处理转换为对应的数字量后输出;根据不同组合的布料裁片对应不同的输出量,建立布料和输出量之间的模型,经过多次建模后设置裁片层数检测的合理阈值;S2:标定校准;当布料层数和涂层组合确定时,需要计算出相应的参数;在确定的布料模型基础上,系统测量值会在工作中产生检测偏差,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标定校准,以保证系统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当布料层数和涂层组合、布料种类、布料材质发生改变时,系统需重新进行布料建模;S3:工作测量检测;待检测布料放置在工作台后,在人机交互操作端选择布料模型,并采集输出信号,与布料模型中输出信号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观察当前阈值在布料模型阈值序列中的分布,评估当前检测结果的正确率;在选定布料模型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布料层数检测,并将检测的布料层数和涂层信息进行输出;S4:在线自学习;当布料模型确定时,随着系统工作环境、设备老化、布料批次因素变化,输出信号D
i
的值会存在波动,使得当前输出信号D
i
的映射阈值偏离模型中的阈值序列;自学习模块根据输出信号D
i
的映射阈值与模型的阈值序列的偏差值,自动调整系统预设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缝纫中多层裁片智能化光电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具体步骤如下:S11:将不同层数N
i
和有无涂层C
i
组合的裁片平铺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缝纫点的工装夹具固定;S12:使用近红外光光源I
in
,使光源发射的近红外光经过透镜聚焦后照射在待测裁片表面,不断调节红外光光源I
in
的功率和波段,确保放置在裁片正下方的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穿透裁片后的光信号;S13:照射到布料表面的红外光,一部分被裁片反射和吸收,另一部分则穿透裁片会聚到光电传感器上;经过多次测量和分析,使用如下公式计算红外光光源光强I
in
和光电传感器接收光信号光强I
out
之间映射关系:其中,I
offset
为透镜到布料表面所损失的光通量,α为红外光穿透每层布料的衰减系数,β为涂层在布料顶面的光强衰减系数,γ为涂层在布料底面的光强衰减系数,表示涂层在布料顶面的层数,表示涂层在布料底面的层数;S14:放置在裁片正下方的光电传感器模块接收来自于穿透裁片的红外光I
out
,并将光信号I
out
转换为电信号X
i
;裁片为非透明布料,并且具有一定的厚度,穿透裁片后的红外光强度I
out
较小,导致转换后的电信号X
i
也很小,需要将电信号X
i
进行放大;S15:系统工作时需要滤除无关信号对电信号X
i
的影响,使系统抗干扰能力更强;系统中红外光光源波段设置为某一固定的频率,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保留本波段对应的电信号X'
i
;滤波后的信号X'
i
为模拟信号,系统处理器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将其通过A/D转换为数
字信号D
i
进行输出;S16:当布料层数N和涂层组合确定后,动态调节红外光光源的发射功率,以此改变其光照强度I
in
,系统通过比较红外光光源的发射强度I0和输出信号D
i
,建立当前裁片层数N和输出信号D
i
的模型,并设定一个映射阈值A
i
;S17:根据不同层数N
i
和有无涂层C
i
组合的布料,使用步骤S16中裁片层数N和输出信号D
i
的映射关系,创建不同布料层数检测的阈值序列A
i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缝纫中多层裁片智能化光电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S21:当布料层数和涂层组合确定时,根据步骤S16计算出步骤S13公式中的光强衰减系数;S22:通过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和非线性拟合,得出步骤S13中红外光穿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宽,陈宏宇,周文举,欧阳航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