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73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滤膜,设于壳体的腔室中,所述滤膜内部具有与出水口相连通的水道,且所述滤膜能供腔室中的水经过流入水道中;阻垢剂,设于水道中;挡塞,固定设于水道中,且沿水流方向,所述挡塞位于阻垢剂的下游,所述挡塞的外周壁与水道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阻垢剂的尺寸,所述挡塞上开设有连通间隙和出水口的流道。这样阻垢剂不能进入到间隙中,水流从间隙流入挡塞的流道中,最终从出水口流出,这样阻垢剂不会影响水流的流动,不会因为堆积将水道完全堵住。不会因为堆积将水道完全堵住。不会因为堆积将水道完全堵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净水器的滤芯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用水要求的不断提高,净水器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中,净水器是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以达到标准用水的处理设备,能有效滤除水中的金属氧化物、砂石、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异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以及水中的细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净水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在一些地区,水质较差,硬度和碱度比较高,导致净水器在上述地区使用时极易发生RO膜堵塞或者废水阀堵塞的问题,使得净水器无法正常工作。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滤芯中设置阻垢剂,如专利号为CN202020054071.0(公告号为CN21203989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包括纯水中心管、纯水“O”型圈、膜壳、反渗透膜卷、密封圈、密封胶带、阻垢剂、固定盖、溢流孔、封口和网袋,所述纯水中心管外侧包裹有反渗透膜卷,所述反渗透膜卷外侧包裹有膜壳,且所述反渗透膜卷外侧通过套接的密封圈与膜壳内壁连接,所述反渗透膜卷外侧通过套接的密封胶带固定密封圈,所述纯水中心管一端相邻套接有两个纯水“O”型圈,所述纯水中心管通过隔板分为纯水存放腔和阻垢剂存放腔,所述阻垢剂存放腔底部放置有阻垢剂,且所述阻垢剂存放腔位于出水端口处安装有固定盖。
[0004]该专利为了防止阻垢剂扩散在水道中堵塞水路,通过固定盖和隔板分隔出了专门存放阻垢剂的阻垢剂存放腔,但是固定盖和隔板都是平面,阻垢剂容易堆积在固定盖或者隔板的端面上,影响水通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防止阻垢剂堆积影响水通量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7]滤膜,设于壳体的腔室中,所述滤膜内部具有与出水口相连通的水道,且所述滤膜能供腔室中的水经过流入水道中;
[0008]阻垢剂,设于水道中;
[000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0]挡塞,固定设于水道中,且沿水流方向,所述挡塞位于阻垢剂的下游,所述挡塞的外周壁与水道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阻垢剂的尺寸,所述挡塞上开设有连通间隙和出水口的流道。
[0011]所述挡塞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结构简单地,所述挡塞呈筒状,内部中空形成朝着水道的下游端敞口的空腔,所述挡塞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
沿挡塞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空腔和过水孔共同构成所述流道。
[0012]为了进一步便于水流经过阻垢剂后从挡塞流出,所述挡塞的靠近阻垢剂的端面上设有进水孔。
[0013]为了便于将挡塞装入水道中,所述挡塞的靠近阻垢剂的端部呈朝远离挡塞的中心线的方向拱起的弧形。相对于立方体的形状,弧形结构便于将挡塞装配在水道中。
[0014]为了将挡塞相对于水道定位,所述挡塞的外周壁上设有能够与水道的壁面紧配的凸块,所述凸块邻近挡塞的敞口端设置。
[001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滤膜呈环形,所述滤膜有至少两个并自内向外依次套设,位于最内侧的滤膜围成的环状区域即为所述水道。这样不需要再专门设置部件来形成水道,涉及部件少。
[0016]为了将滤膜定位在壳体中,所述壳体中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盖,滤膜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盖上,沿水流方向,位于水道下游的固定盖固定安装在壳体中,且该固定盖上开设有连通水道和出水口的通道。
[0017]为了进一步对挡塞进行定位,所述阻垢剂邻近水道的下游端设置,所述固定盖上自通道的周沿处成型有伸入通道中的安装部,所述挡塞搁置或安装在安装部上。固定盖能起到定位挡塞的作用。
[0018]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并排设置,这样水流的流道较长,能充分被滤膜净化。
[0019]为了便于提拿滤芯,将滤芯安装在净水器上,所述壳体上设有提手。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阻垢剂的下游设置挡塞,挡塞的外周壁与水道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阻垢剂的尺寸,这样阻垢剂不能进入到间隙中,水流从间隙流入挡塞的流道中,最终从出水口流出,这样阻垢剂不会影响水流的流动,不会因为堆积将水道完全堵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1的水流流向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5]图5为图1的挡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如图1~6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包括壳体1、滤膜2、阻垢剂3和挡塞4。
[0029]如图2、3所示,壳体1内部具有腔室11,壳体1上开设有与腔室11相连通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并排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
[0030]滤膜2设于壳体1的腔室11中,滤膜2内部具有与出水口13相连通的水道21,且滤膜
2能供腔室11中的水经过以流入水道21中,滤膜2呈环形,滤膜2有至少两个并自内向外依次套设,位于最内侧的滤膜2围成的环状区域即为水道21。本实施例中,滤膜2有两个,位于外侧的为PP棉滤膜2,位于内侧的为炭棒滤膜2。
[0031]壳体1中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盖5,滤膜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盖5上,沿水流方向,位于水道21下游的固定盖5固定安装在壳体1中,且该固定盖5上开设有连通水道21和出水口13的通道51。
[0032]阻垢剂3和挡塞4均固定设于水道21中,且沿水流方向,挡塞4位于阻垢剂3的下游,阻垢剂3邻近水道21的下游端设置。
[0033]固定盖5上自通道51的周沿处成型有伸入通道51中的安装部52,挡塞4搁置或安装在安装部52上,固定盖5能起到定位挡塞4的作用。
[0034]如图4所示,挡塞4的外周壁与水道21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41,该间隙41小于阻垢剂3的尺寸,挡塞4上开设有连通间隙41和出水口13的流道。这样阻垢剂3不能进入到间隙41中,不会影响水流的流动,水流从间隙41流入挡塞4的流道中,最终从出水口13流出,阻垢剂3不会将水道完全堵住。
[0035]本实施例中,挡塞4呈筒状,内部中空形成朝着水道21的下游端敞口的空腔42,挡塞4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空腔42相连通的过水孔43,过水孔43沿挡塞4的高度方向延伸,空腔42和过水孔43共同构成流道。
[0036]另外,挡塞4的靠近阻垢剂3的端面上设有进水孔44,进一步便于水流经过阻垢剂3后从挡塞4流出。
[0037]挡塞4的靠近阻垢剂3的端部呈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腔室(1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与腔室(11)相连通的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滤膜(2),设于壳体(1)的腔室(11)中,所述滤膜(2)内部具有与出水口(13)相连通的水道(21),且所述滤膜(2)能供腔室(11)中的水经过流入水道(21)中;阻垢剂(3),设于水道(2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塞(4),固定设于水道(21)中,且沿水流方向,所述挡塞(4)位于阻垢剂(3)的下游,所述挡塞(4)的外周壁与水道(21)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41),该间隙(41)小于阻垢剂(3)的尺寸,所述挡塞(4)上开设有连通间隙(41)和出水口(13)的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塞(4)呈筒状,内部中空形成朝着水道(21)的下游端敞口的空腔(42),所述挡塞(4)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空腔(42)相连通的过水孔(43),所述过水孔(43)沿挡塞(4)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空腔(42)和过水孔(43)共同构成所述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塞(4)的靠近阻垢剂(3)的端面上设有进水孔(4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塞(4)的靠近阻垢剂(3)的端部呈朝远离挡塞(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泽镕王如存周文彬翁夏伦施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开能润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