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441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循环冷却水和/或含硝氮废水与含硫废水在预调解池进行均质混合,预调解池出水通过泵提升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硫自养反硝化膜池出水进入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去除大部分COD;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出水泵入电渗析系统,处理后出水分为淡水和浓水两股,淡水作为回用水用于生产或生活;浓水通过泵与管路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进行生化处理;对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与含硫废水同时进行处理,采用含硫碱液作为替代碳源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再进行去除COD、盐分浓缩工艺,有效解决了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和含硫碱液废水的处理。液废水的处理。液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经常以水量大、停留时间短的特点,处理工艺需要较大的工程设施,导致投入较大。现有技术中处理方法有1)采用传统生化污泥法,利用DN+ASR工艺,该工艺停留时间较长,同时需要配套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占地面积大、停留时间长、配套设施需求量较大;2)将循环冷却水作为稀释水,稀释园区高浓度废水,大大增加了处理水量;3)电渗析法,直接使用的电渗析法,固然可回收循环冷却水仅作为循环水场补水之用,且产生的浓水依旧需要处理之后再行排放,且浓水处理难度增加。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007113A的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电渗析单元和电催化氧化单元,电渗析单元产生的浓水需要再经过电催化氧化单元处理。同时根据国家政策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循环冷却水排放要求也相应提高。
[0003]同时,含硫废水一直属于石化企业在脱硫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该废水含硫量高、碱性强,难处理,回收困难。现有技术中处理方法有1)采用湿式氧化、稀释处理等方法将废水中的硫离子氧化成硫酸根,废水作为高盐废水处理;但这种方法能耗高,成本较高;2)利用硫铁矿、含硫矿石、单质硫等材料直接或间接作为填料制作脱氮滤床,利用自养反硝化脱氮,含硫填料原料成本、制作成本等较高。且目前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与含硫废水都是分开进行处理的,两套处理设备,处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对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与含硫废水同时进行处理,采用含硫碱液作为替代碳源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再进行去除COD、盐分浓缩工艺,有效解决了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和含硫碱液的处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循环冷却水和/或含硝氮废水进入预调解池,加入含硫废水,进行均质混合和水量调解;
[0008](2)预调解池出水通过泵提升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设置生物载体流动床,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
[0009](3)硫自养反硝化膜池出水进入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通过精准曝气,将废水中的硫中间态氧化成硫酸根及氨氮转化为硝氮,同时去除大部分COD;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出水部分回流至硫自养反硝化膜池,回流比为1~5∶1;
[0010](4)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出水根据回用水的需求量泵入电渗析系统,电渗析系统
通过树脂合金膜,将出水中的盐分进行定向迁移,同时隔离大部分COD;电渗析系统处理后出水分为淡水和浓水两股,淡水作为回用水,通过淡水集水池用于生产或生活;浓水通过泵和管路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进行生化处理。
[0011]循环冷却水和/或含硝氮废水与含硫废水通过泵提升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硫自养反硝化膜池中含硫碱液作为替代碳源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利用含硫碱液中的硫离子以及碱度,将硫离子作为电子供体用于反硝化脱氮,同时利用生物膜技术,做到去污泥化;而含硫碱液的碱度会在硫离子转化为硫酸根的同时补充碱度,含硫碱液在反硝化脱氮中不仅作为电子供体节约碳源,同时也作为碱度节约控制pH药剂;且在有效处理废碱液的同时,可以避免外加碳源,降低运行药剂成本;
[0012]反硝化出水进入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进一步去除COD;生化出水部分通过电渗析工艺,较直接采用电渗析工艺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和可利用性,对废水中的盐分进行浓缩,淡水可以通过中水回用系统,浓水则直接与生化出水进行排放,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0013]作为优选,步骤(1)中,均质混合后水中硫离子与硝氮比值控制在1.8~4.0之间。
[0014]作为优选,步骤(2)中,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启动初期,硫离子与硝氮比值控制在3.5~4.0,反硝化容积负荷在0.2~0.5g/Ld;待运行稳定,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逐渐降低硫离子与硝氮比值、缩短停留时间,逐渐提升反硝化负荷,最终达到反硝化负荷0.8~2.0g/Ld,硫离子与硝氮比值为2.0~3.5,同时硝氮去除率≥90%。
[0015]作为优选,步骤(2)中,在生物载体流动床停留时间为0.5~3h。
[0016]作为优选,步骤(2)中,生物载体流动床内填充生物膜载体,该载体比表面积≥500m2/m3,堆积密度≥92kg/m3,生物膜载体填充比例为20~35%。
[0017]作为优选,步骤(5)中,淡水回水率在70~85%。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采用含硫碱液替代碳源自养脱氮,预计含氮量20mg/L的循环冷却水日处理万吨可节省乙醇230~250kg;
[0020](2)经验证,能将进水硫离子与硝氮比值降低至2.0~3.5,反硝化负荷达到0.8~2.0g/Ld,反硝化脱氮能力达到90%以上;
[0021](3)反硝化停留时间可以缩短至2h,同时无需污泥沉淀及回流系统;
[0022](4)通过电渗析工艺处理的废水回收利用率高,回用率达到65~85%;
[0023]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与含硫废水同时进行处理,采用含硫碱液作为替代碳源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再进行去除COD、盐分浓缩工艺,采用含硫碱液作为替代碳源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有效解决了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和含硫碱液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杭州某化工园区的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循环冷却水进水COD为70mg/L,总氮为
28.2mg/L,硝氮为20.4mg/L,氨氮为7.8mg/L,pH为8.13。其含硫废水一般来自化工企业硫化氢气体洗涤塔,该含硫废水一般pH>13,硫化钠质量分数在15~25%之间。循环冷却水与该含硫废水按照硫离子与硝氮比值控制在1.8~4.0之间加入到预调解池,进行均质混合和水量调节;混合后预调解池出水通过泵提升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设置生物载体流动床,生物载体流动床为内填充浙江巨能制备的生物膜载体,该载体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比表面积≥500m2/m3,堆积密度≥92kg/m3,填充比例为30%,自养反硝化池内设计搅拌装置,可以令载体均匀悬浮在池内充分令表面与水接触。
[0027]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启动初期,硫离子与硝氮比值控制在3.5~4.0,反硝化容积负荷在0.2~0.5g/Ld;待运行稳定,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逐渐降低硫离子与硝氮比值、缩短停留时间,逐渐提升反硝化负荷,最终达到反硝化负荷0.8~2.0g/Ld,硫离子与硝氮比值为2.0~3.5,同时硝氮去除率≥90%,在生物载体流动床停留时间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循环冷却水和/或含硝氮废水进入预调解池,加入含硫废水,进行均质混合和水量调解;(2)预调解池出水通过泵提升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设置生物载体流动床,进行硫自养反硝化脱氮;(3)硫自养反硝化膜池出水进入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通过精准曝气,将废水中的硫中间态氧化成硫酸根及氨氮转化为硝氮,同时去除大部分COD;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出水部分回流至硫自养反硝化膜池,回流比为1~5:1;(4)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出水根据回用水的需求量泵入电渗析系统,电渗析系统通过树脂合金膜,将出水中的盐分进行定向迁移,同时隔离大部分COD;电渗析系统处理后出水分为淡水和浓水两股,淡水作为回用水,通过淡水集水池用于生产或生活;浓水通过泵和管路进入硫自养反硝化膜池进行生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园区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均质混合后水中硫离子与硝氮比值控制在1.8~4.0之间。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李婷姚海勇董浩张晓伟韩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