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50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至少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及回流系统(3),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依次串联设置,置于末端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串联,回流系统(3)将好氧进水系统(201)处理后的废水回流至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内进行再次反硝化厌氧处理;该反应器采用至少两级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串联,将悬浮载体应用于包括缺氧池内,提高A/O污水处理设施的整体处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生物容量和处理负荷,能适应更大的水质波动,大大提升A/O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载体流动床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膜处理反应器,通过将污水处理微生物附着于载体表面,提高了反应器内生物量和废水处理负荷,能够适用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污水与市政污水的处理。
[0003]现有A/O载体生物膜处理设施中好氧池已普遍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而缺氧池通常采用悬挂式固定填料或无填料设计。通过采用MBBR,好氧处理部分已达到较高处理水平,然而缺氧池由于固定填料易产生死角、传质效率较差,无填料缺氧反应器生物量低导致现有A/O处理设施整体处理能力不强。现有技术中循环移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4981327U),其通过将反应器底部设置成多边形结构及设置导流板等结构,实现载体在全池内的循环,提高传质效率,并使得池内不存在死角;但其不能应用于缺氧池,且需要专门设计反应器底部结构。
[0004]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缺氧与好氧生物载体流动床反应器,用于现有污水处理厂A/O工艺的提标改造和新建高负荷污水处理设施,本改造成本和新建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A/O工艺的不足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高负荷低成本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该反应器采用至少两级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串联,将悬浮载体应用于包括缺氧池内,提高现有A/O污水处理设施的整体处理能力;且其具有更高的生物容量和处理负荷,能够适应更大的水质波动,大大提升A/O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至少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及回流系统,相邻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依次串联设置,置于末端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串联,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设置有缺氧进水系统、搅拌系统及缺氧出水系统,所述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设置有好氧进水系统、曝气系统及好氧出水系统,缺氧出水系统与好氧进水系统连通,回流系统将好氧进水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回流至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内进行再次反硝化厌氧处理,将悬浮载体应用于包括缺氧池内,提高现有A/O污水处理设施的整体处理能力。
[0008]作为优选,包括至少三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位于中部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的缺氧进水系统与缺氧出水系统上设有截止阀门,且位于中部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的缺氧进水系统与缺氧出水系统间设有对应的补流管路;当中部任一的缺氧载体流动床
反应器的截止阀门关闭处于断路状态时,所述补流管路处于通路状态以输送正在处理的废水;当中部任一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的截止阀门开启处于通路状态时,所述补流管路处于关闭断路状态。
[0009]通过补流管路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的数量,使反应器具有更高的生物容量和处理负荷,能够适应更大的水质波动,大大提升A/O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也可以临时对中部任一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进行维护。
[0010]作为优选,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及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中生物载体填料密度在0.9~1.1kg/L;且载体填料在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的投加量为反应器有效体积的10~67%。
[0011]作为优选,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及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为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0012]作为优选,所述缺氧进水系统为进水堰,搅拌系统为多组潜水搅拌器,缺氧出水系统为安装有筛网的过水孔或过水堰。
[0013]所述筛网表面设有清堵组件,清堵组件包括设于筛网表面的清洁刷及用于带动清洁刷移动或振动的驱动器。
[0014]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系统为设置在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池底的网络状鼓风曝气装置,以保证均匀曝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采用至少两级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串联,将悬浮载体应用于包括缺氧池内,提高现有A/O污水处理设施的整体处理能力;且其具有更高的生物容量和处理负荷,能够适应更大的水质波动,大大提升A/O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中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的流程图。
[0019]图3为实施例2中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的流程图。
[0020]图4为实施例4中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中筛网与清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1

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01

缺氧进水系统、102

搅拌系统、103

缺氧出水系统、2

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01

好氧进水系统、202

曝气系统、203

好氧出水系统、3

回流系统、4

筛网、5

清堵组件、51

清洁刷、52

驱动器、6

载体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包括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及回流系统3,相邻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依次串联设置,置于末端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串联,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内均设置悬浮载体6,悬浮载体6相对于固定填料传质效率更高,且不易产生死角;而相对于无填料缺氧反应器,其A/O处理设施整体处理能力更强。
[0023]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设置有缺氧进水系统101、搅拌系统102及缺氧出水系统103,所述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设置有好氧进水系统201、曝气系统202及好氧出水系统203,缺氧出水系统103与好氧进水系统201连通,回流系统3将好氧进水系统201处理后的废水回流至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内进行再次反硝化厌氧处理。
[0024]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及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中生物载体填料密度在0.9~1.1kg/L;且载体填料在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的投加量为反应器有效体积的10~67%。
[0025]所述缺氧进水系统101为进水堰,搅拌系统102为多组潜水搅拌器,缺氧出水系统103为安装有筛网4的过水孔或过水堰。
[0026]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及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为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结构,也可以采用不规则形状的池体,只要作为反应容器能实现任何污水处理,其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及回流系统(3),相邻两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依次串联设置,置于末端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与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串联,所述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设置有缺氧进水系统(101)、搅拌系统(102)及缺氧出水系统(103),所述好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2)设置有好氧进水系统(201)、曝气系统(202)及好氧出水系统(203),缺氧出水系统(103)与好氧进水系统(201)连通,回流系统(3)将好氧进水系统(201)处理后的废水回流至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内进行再次反硝化厌氧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O载体流动床废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位于中部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的缺氧进水系统(101)与缺氧出水系统(103)上设有截止阀门,且位于中部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的缺氧进水系统(101)与缺氧出水系统(103)间设有对应的补流管路(7);当中部任一的缺氧载体流动床反应器(1)的截止阀门关闭处于断路状态时,所述补流管路(7)处于通路状态以输送正在处理的废水;当中部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赫凌明林丰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