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29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包括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循环织造而成的面料本体,针织面料单元由6路纱线针织而成且形成正反两面,每一路包括10个线圈,第1、3、5路纱线采用保健混纺纱,第2、4、6路纱线采用丝质混纺纱;保健混纺纱由薄荷纤维纱和光催化纤维纱混纺而成,具有抗菌、清凉、醒目、预防伤寒、帮助消化、消炎等保健作用,丝质混纺纱具有与真丝基本相同的触感,同时在吸湿性、弹性等方面又有一定的提成,而且成本较低;整体面料通过高针高密的织造结构,使布面细腻,反面具有真丝面料冰凉柔和的触感,而且透气性好。而且透气性好。而且透气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食住行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的适应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扩充人类的活动空间,功能性纺织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蚕丝面料是我国的传统面料之一,因其具有凉爽和柔顺的触感而广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这些年来,人们对蚕丝面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继承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增加面料性能,使其更加舒适健康。
[0003]针织布在织造走线时主要由三种线圈单元组成,即成圈、集圈和浮线,成圈表示吃全针,针织完成整个编织过程,形成线圈;集圈表示吃半针,针织只是吃纱没有脱圈、成圈,在旧线圈上形成圆弧;而浮线表示不吃针,在织物背面形成浮线;完成一组线圈编织的结构称为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通过高针高密的织造结构使布面细腻,反面具有真丝面料冰凉柔和的触感,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包括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循环织造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针织面料单元由6路纱线针织而成且形成正反两面,每一路包括10个线圈,第1、3、5路纱线采用保健混纺纱,第2、4、6路纱线采用丝质混纺纱;第1路中第1、5、9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正面,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2路中第1、5、9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3路中第3、7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正面,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4路中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5路中第2、6、10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正面,第1、3、5、9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6路中第3、7、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
[0007]优选的,所述保健混纺纱由薄荷纤维纱和光催化纤维纱混纺而成。
[0008]优选的,所述薄荷纤维纱为20D的薄荷纤维纱,所述光催化纤维纱为30D的光催化纤维纱。
[0009]优选的,所述丝质混纺纱由桑蚕丝和醋酸纤维丝混纺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桑蚕丝为15D的桑蚕丝,所述醋酸纤维丝为25D的醋酸纤维丝。
[0011]优选的,所述保健混纺纱的线圈长度为25cm/100针,所述丝质混纺纱的线圈长度
为18cm/100针。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包括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循环织造而成的面料本体,针织面料单元由6路纱线针织而成且形成正反两面,每一路包括10个线圈,第1、3、5路纱线采用保健混纺纱,第2、4、6路纱线采用丝质混纺纱;保健混纺纱由薄荷纤维纱和光催化纤维纱混纺而成,具有抗菌、清凉、醒目、预防伤寒、帮助消化、消炎等保健作用,丝质混纺纱具有与真丝基本相同的触感,同时在吸湿性、弹性等方面又有一定的提成,而且成本较低;整体面料通过高针高密的织造结构,使布面细腻,反面具有真丝面料冰凉柔和的触感,而且透气性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针织面料单元的编织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保健混纺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丝质混纺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包括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2循环织造而成的面料本体3,所述针织面料单元2由6路纱线针织而成且形成正反两面,每一路包括10个线圈,第1、3、5路纱线采用保健混纺纱5,第2、4、6路纱线采用丝质混纺纱4。所述保健混纺纱5由薄荷纤维纱51和光催化纤维纱52混纺而成。其中,薄荷纤维纱51采用天然植物为原料,结合纳米粉碎技术和微胶囊技术,将天然植物—薄荷的有效成分以微胶囊包覆的形式与纤维素共混结合纺丝而成。薄荷纤维纱51具有抗菌、清凉、醒目、预防伤寒、帮助消化、消炎等作用,保证了纤维纱良好的亲肤性、可纺性,更突出了其天然,绿色健康的特性。光催化纤维纱52是采用现代复合技术将纳米二氧化钛与高分子材料实现完美结合,再通过熔融纺丝成型,其具有分解汽车废气、甲醛、苯、胺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还具有抗菌、杀菌、分解臭源,脱臭的性能。优选的,所述薄荷纤维纱51为20D的薄荷纤维纱,所述光催化纤维纱52为30D的光催化纤维纱。所述丝质混纺纱4由桑蚕丝41和醋酸纤维丝42混纺而成。醋酸纤维丝42取材于可再生的木浆或棉绒浆,来源广泛,且拥有多数合成纤维的优势,染色性能优异,吸湿速干,湿强高,弹性好,光泽柔和,同时由于其特殊的纺丝工艺,使醋酸纤维拥有真丝般的奢华感和触感,且不易褶皱,易于储存。桑蚕丝41与醋酸纤维丝42结合后,具有与真丝基本相同的触感,同时在吸湿性、弹性等方面又有一定的提成,而且成本较低。优选的,所述桑蚕丝41为15D的桑蚕丝,所述醋酸纤维丝42为25D的醋酸纤维丝。
[0019]第1路中第1、5、9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正面,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2路中第1、5、9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3路中第3、7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正面,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4路中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5路中第
2、6、10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正面,第1、3、5、9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6路中第3、7、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1、3、5路纱线主要在面料的正面形成成圈结构,在面料的反面形成集圈结构,能够使保健混纺纱5中的光催化纤维纱52能够好接触到阳光,发挥其保健功效。第2、4、6路纱线主要在面料的反面形成集圈结构,使面料的反面更加平顺柔软。所述保健混纺纱5的线圈长度为25cm/100针,所述丝质混纺纱4的线圈长度为18cm/100针,通过高针高密的织造结构,使布面细腻,反面具有真丝面料冰凉柔和的触感,而且整体透气性好。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凉透气的蚕丝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2)循环织造而成的面料本体(3),所述针织面料单元(2)由6路纱线针织而成且形成正反两面,每一路包括10个线圈,第1、3、5路纱线采用保健混纺纱(5),第2、4、6路纱线采用丝质混纺纱(4);第1路中第1、5、9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正面,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2路中第1、5、9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3路中第3、7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正面,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4路中第2、6、10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反面,其余线圈均为浮线;第5路中第2、6、10的线圈为成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的正面,第1、3、5、9的线圈为集圈且位于针织面料单元(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丰谢炳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锦强针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