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89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其包括包括外壳、端盖、束风管、导气管、点火电极、喷头以及进风口,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束风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束风管内腔中,所述点火电极水平贯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中并延伸至所述喷头处,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中并与所述喷头相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外壳内腔相连通,所述束风管的外表面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风槽,相邻的一对所述风槽之间呈错位并且相对设置在所述束风管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燃料燃烧充分;燃烧时火焰长度边长;降低了烧嘴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节省了燃料,提高烧嘴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烧嘴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

技术介绍

[0002]参加附图1和2所示,分别为现有的烧嘴结构原理示意图以及现有烧嘴助燃风流动方向示意图。参见附图1所示,现有的烧嘴包括管接头1

、测压嘴2

、蝶形螺钉3

、端盖4

、短焰外壳5

、短焰枪芯管6

、短焰束风管7

、短焰喷头罩8

以及喷头9

,使用时,燃料通过短焰枪芯管并由喷头喷出,与短焰束风管中流出的空气进行混合并点火进行燃烧,现有的上述烧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助燃空气通过烧嘴束风筒与燃料混合燃烧的火焰长度不足,无法很好满足生产需要;
[0004]2、助燃风进入烧嘴壳体,需要的风量较多,空气过剩系数大,浪费燃烧;3、燃料和助燃空气搅拌不充分,燃料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旨在解决现有的烧嘴中的助燃风与燃料混合不充分、空气过剩系数大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所述烧嘴包括外壳、端盖、束风管、导气管、点火电极、喷头以及进风口,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束风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束风管内腔中,所述点火电极水平贯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中并延伸至所述喷头处,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中并与所述喷头相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外壳内腔相连通,所述束风管的外表面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风槽,相邻的一对所述风槽之间呈错位并且相对设置在所述束风管的外表面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烧嘴还包括旋风片,所述旋风片包括圆柱形的旋风片本体、设置在所述旋风片本体中心的中心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旋风片本体外边缘的多个导风槽,多个所述导风槽沿着所述旋风片本体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旋风片通过所述中心孔安装在所述导气管上临近所述喷头的一端外表面上,所述导风槽的外边缘与所述束风管的内壁相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槽呈倾斜设置。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0]1、燃料燃烧充分;
[0011]2、燃烧时火焰长度边长;
[0012]3、降低了烧嘴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
[0013]4、节省了燃料,提高烧嘴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的烧嘴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5]图2为现有的烧嘴助燃风流动方向示意图。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中的助燃风流动示意图。
[001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束风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束风管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旋风片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燃烧火焰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
外壳,2

端盖,3

导气管,4

旋风片,41

旋风片本体,42

导风槽,43

中心孔,5

喷头,6

束风管,61

风槽,7

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参见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其包括外壳1、端盖2、束风管6、导气管3、点火电极、喷头5以及进风口7。
[0026]端盖2设置在外壳1的一端,束风管6安装在外壳1的另一端。束风管6水平设置在外壳1的内腔中,喷头5设置在束风管6内腔中,点火电极水平贯穿设置在外壳1内腔中并延伸至喷头5处,导气管3设置在外壳1内腔中并与喷头5相连通,进风口7与外壳1内腔相连通。
[0027]结合参照附图5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束风管6的外表面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风槽61,相邻的一对风槽61之间呈错位并且相对设置在束风管6的外表面上,即相邻的一对风槽61之间在束风管6的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均间隔设置,相邻的一对风槽61在束风管6上的轴向安装位置不同,并且一对风槽61在束风管6的圆周方向上也呈相对设置。
[0028]结合参照附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入到喷头5内的助燃风与燃料的混合充分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烧嘴还包括旋风片4。
[0029]参照附图3和7所示,具体的,旋风片4包括圆柱形的旋风片本体41、设置在旋风片本体41中心的中心孔43以及设置在旋风片本体41外边缘的多个导风槽42,多个导风槽42沿着旋风片本体41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0030]旋风片安装时,旋风片通过中心孔43安装在导气管3上临近喷头5的一端外表面上,导风槽42的外边缘与束风管6的内壁相贴合。
[0031]结合参照附图4和8所示,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32]燃料(燃气)通过导气管3流向喷头5处,同时外部的助燃风通过进风口7、外壳1内腔、束风管6以及旋风片流动至喷头5处,与燃料进行混合,混合的混合气体通过点火电极在喷头5处点燃,燃烧产生火焰。
[0033]其中,助燃风在束风管6中进行流动时,助燃风首先进入到束风管6内腔中,助燃风在束风管6内腔中流动过程中,由于束风管6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风槽,位于
束风管6内腔中的助燃风会从风槽中向外流出,向外流出的助燃风在沿着外壳1内腔向前流动的过程中,进入进入到束风管6上相邻的下一个风槽中,并通过该风槽进入到束风管6内腔中,如此循环,从而使得助燃风在束风管6外表面以旋转的方式向前流动,进入喷头5的助燃风以旋转的方式可以使得其与燃料进行充分混合,使燃料燃烧完全,同时能使燃烧时火焰变长;此外通过旋风片将进入喷头5的助燃风打散与燃料进行混合充分,旋风片上的处于倾斜角度设置的旋风槽使得助燃风旋转的速度增加,进一步提高火焰喷射的距离。
[003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压低流量节能烧嘴,所述烧嘴包括外壳、端盖、束风管、导气管、点火电极、喷头以及进风口,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束风管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外壳内腔中,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束风管内腔中,所述点火电极水平贯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中并延伸至所述喷头处,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腔中并与所述喷头相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外壳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束风管的外表面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风槽,相邻的一对所述风槽之间呈错位并且相对设置在所述束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民方叶彭芳邓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铂倍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