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声波双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77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声波双工器,包括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所述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连接有发送滤波器,所述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连接有接收滤波器;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TS1、TS2、TS3、T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TS1、TS2、TS3、T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TP1、TP2、TP3、TP4;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RS1、RS2、RS3、R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RS1、RS2、RS3、R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RP1、RP2、RP3、RP4。其在不恶化带内插损和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改善双工器接收通道与发射通道之间的隔离度和相互抑制。道与发射通道之间的隔离度和相互抑制。道与发射通道之间的隔离度和相互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声波双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是一种体声波双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终端上会需要大量的射频滤波器和双工器,主要用来滤除不需要的射频信号,改善通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通信系统随着业务的拓展除了对滤波器和双工器性能上有较高的要求外,还对体积尺寸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体声波滤波器和双工器刚好可以满足要求。体声波谐振器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谐振。由于谐振由机械波产生,而非电磁波作为谐振来源,机械波的波长比电磁波波长短很多。因此,体声波谐振器及其组成的滤波器体积相对传统的电磁滤波器尺寸大幅度减小。另一方面,由于压电晶体的晶向生长目前能够良好控制,谐振器的损耗极小,品质因数高,能够应对陡峭过渡带和低插入损耗等复杂设计要求。由于体声波滤波器和双工器具有的尺寸小、高滚降、低插损等特性,以此为核心的滤波器和双工器在通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为了提高双工器的隔离度特性,通常采用增加双工器中发送及接收滤波器的级数改变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的阻抗比,或并联谐振器与地之间设置大的串联电感(通常在基板中绕线实现),通过改变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来调整传输零点的位置,以获得更好的带外抑制性能,同时实现收发端之间隔离度的提高。
[0004]但是在基板中通过串联大的绕线电感或增加双工器中发送及接收滤波器中串并联谐振器阻抗比的方式,会由于绕线的存在以及谐振器面积增大而导致双工器带内插损增大,同时也会增加双工器芯片的尺寸。因此在不恶化双工器带内插损且不增加其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其隔离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声波双工器,包括天线端子、发送端子和接收端子,所述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连接有发送滤波器,所述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连接有接收滤波器;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TS1、TS2、TS3、T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TS1、TS2、TS3、T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TP1、TP2 、TP3、TP4;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RS1、RS2、RS3、R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RS1、RS2 、RS3、R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RP1、RP2、RP3、RP4。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串联谐振臂TS1包括两个串联的体声波BAW谐振器TS1A和TS1B,所述串联谐振臂TS4包括两个串联的体声波BAW谐振器TS4A和TS4B。
[0007]进一步的,所述并联臂TP1位于串联谐振臂TS1与TS2之间,所述并联臂TP2位于串联谐振臂TS2与TS3之间,所述并联臂TP3位于串联谐振臂TS3与TS4之间,所述并联臂TP4位于串联谐振臂TS4与发送端子之间,所述并联臂TP1包括两个并联的BAW谐振器TP1A和TP1B,所述并联臂TP2包括两个串联的BAW谐振器TP2A和TP2B。
[0008]进一步的,所述并联臂TP1和并联臂TP2的输出端通过电感LT1连接地电位,所述并
联臂TP3和并联臂TP4的输出端通过电感LT2连接地电位。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串联谐振臂RS1包括两个串联的BAW谐振器RS1A和RS1B,所述串联谐振臂RS4包括两个串联的BAW谐振器RS4A和RS4B。
[0010]进一步的,所述并联臂RP1位于串联谐振臂RS1与RS2之间,所述并联臂RP2位于串联谐振臂RS2与RS3之间,所述并联臂RP3位于串联谐振臂RS3与RS4之间,所述并联臂RP4位于串联谐振臂RS4与接收端子之间,所述并联臂RP2包括两个串联的BAW谐振器RP2A和RP2B。
[0011]进一步的,所述并联臂RP1的输出端通过电感LR1连接地电位,所述并联臂RP2的输出端通过电感LR2连接地电位,所述并联臂RP3和并联臂RP4的输出端通过电感LR3连接于地电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并联谐振器TP3和TP4的输出端与接收滤波器端口具有一个耦合电容Cc,所述耦合电容Cc的范围:0.0005~0.005 pF。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感LR2和LR3之间的互耦电感值M范围为:1~200 nH,所述电感LR2和LR3间距d的范围为:20

120u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串联谐振臂TS1和TS4均串联两个体声波BAW谐振器的设计,增加了发射滤波器的发射功率;通过串联谐振臂RS1和RS4均串联的两个BAW谐振器,增加了接收滤波器的非线性;并联臂接地电感LT1、LT2、LR1、LR2和LR3改变了谐振器谐振频率,增加了临带抑制和双工器隔离度;同时通过改进接收滤波器的排版连接方式,减弱并联之路电感LR2和LR3的互感效应,有效地提升Tx频段抑制度和隔离度,同时改进接收滤波器的排版连接方式后可在发送滤波器的并联臂TP3和TP4输出端与接收滤波器接收端子形成一个小的耦合电容Cc,对发送滤波器通带右侧近阻带(RX通带)的部分传输零点进行移动,进一步提高RX频段的隔离度,这两种方式在保证体声波双工器插损不会恶化的情况下,不仅能改善双工器接收通道与发射通道之间的隔离度和相互抑制,还可以保持芯片整体尺寸不变,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体声波双工器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体声波双工器芯片及其基板金属顶层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体声波双工器芯片及其基板金属顶层版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体声波双工器的传输曲线(S21)对比图,实施例1为实线,对比例1为虚线;图5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体声波双工器的插损(IL)对比图,实施例1为实线,对比例1为虚线;图6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体声波双工器的隔离度(ISO)曲线对比图,实施例1为实线,对比例1为虚线;附图标记:ANT、天线端子;TX、发送端子;RX、接收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声波双工器,包括天线端子ANT、发送端子TX和接收端子RX,所述天线端子ANT和发送端子TX之间连接有发送滤波器(TX Filter),所述天线端子ANT和接收端子RX之间连接有接收滤波器(RX Filter);所述发送滤波器由梯形滤波器组成,即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TS1~T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TS1

T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TP1~TP4;所述串联谐振臂TS1包括两个串联的体声波BAW谐振器TS1A和TS1B,所述串联谐振臂TS4包括两个串联的体声波BAW谐振器TS4A和TS4B,增加了发射滤波器的发射功率。
[0018]所述并联臂TP1位于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声波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端子(ANT)、发送端子(TX)和接收端子(RX),所述天线端子(ANT)和发送端子(TX)之间连接有发送滤波器,所述天线端子(ANT)和接收端子(RX)之间连接有接收滤波器;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TS1、TS2、TS3、T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TS1、TS2、TS3、T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TP1、TP2 、TP3、TP4;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谐振臂RS1、RS2、RS3、RS4,四个所述串联谐振臂RS1、RS2 、RS3、RS4与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RP1、RP2、RP3、RP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声波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谐振臂TS1包括两个串联的体声波BAW谐振器TS1A和TS1B,所述串联谐振臂TS4包括两个串联的体声波BAW谐振器TS4A和TS4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声波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臂TP1位于串联谐振臂TS1与串联谐振臂TS2之间,所述并联臂TP2位于串联谐振臂TS2与串联谐振臂TS3之间,所述并联臂TP3位于串联谐振臂TS3与串联谐振臂TS4之间,所述并联臂TP4位于串联谐振臂TS4与发送端子(TX)之间,所述并联臂TP1包括两个并联的BAW谐振器TP1A和TP1B,所述并联臂TP2包括两个串联的BAW谐振器TP2A和TP2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声波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臂TP1和并联臂TP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强赵孟娟董元旦杨涛许夏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