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307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器,属于声表面波滤波器技术领域,包括位于天线端和发射端之间的发射滤波器,以及位于天线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发射滤波器包括第一串联谐振器、第二串联谐振器、第三串联谐振器、第四串联谐振器、第五串联谐振器、第一并联谐振器、第二并联谐振器、第三并联谐振器以及第四并联谐振器;接收滤波器包括第六串联谐振器、第七串联谐振器、第五并联谐振器、第六并联谐振器和DMS型滤波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双工器体积小以及功率容量足够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声表面波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器


技术介绍

1、在当前无线通信中,射频前端是最重要的模块电路之一,射频前端中的滤波器尤其是双工器又是前端模块中重要的模块,双工器通常由两组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即发射通带滤波器和接收通带滤波器。在现有的双工器设计中,考虑到要满足产品的功率需求,发射通带滤波器均为梯形结构滤波器,梯形滤波器本身就存在面积占有率大的问题,因此双工器的小型化一直是一个限制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如何在不增加滤波器面积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功率容量,同时保证滤波器在发射和接收频段的隔离度,是研究人员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工器,解决了现有双工器想要达到发射端功率大,则需要大体积的问题。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工器,包括位于天线端和发射端之间的发射滤波器,以及位于天线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3、所述发射滤波器包括第一串联谐振器、第二串联谐振器、第三串联谐振器、第四串联谐振器、第五串联谐振器、第一并联谐振器、第二并联谐振器、第三并联谐振器以及第四并联谐振器;

4、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第六串联谐振器、第七串联谐振器、第五并联谐振器、第六并联谐振器和dms型滤波器;

5、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与第一串联谐振器通过天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第三并联谐振器和第四并联谐振器共地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谐振器与第五并联谐振器共地连接;所述dms型滤波器的接地端与第六并联谐振器共地连接。

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其双工器最终尺寸为1210um*870um,在1612封装中实现了体积小,功率容量足够的优势。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公共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天线端连接,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二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三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四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与第五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并联谐振器的一端和发射端连接,所述第四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

8、再进一步地,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天线端连接,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dms型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dms型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dms型滤波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六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与第七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dms型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串联谐振器的输出端与接收端连接,所述第六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

9、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第三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和第四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与第五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dms型滤波器的接地端与第六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共地连接。

1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谐振器共地,减少接地数量,可减小体积。

11、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为抑制谐振器。

12、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抑制谐振器代替并联谐振器,在发射滤波器频段上,与抑制谐振器相连的两个串联谐振器相当于是同一级,即两个串联的谐振器。在整个发射滤波器上,相当于将4级串联谐振器与4级并联谐振器的结构简化为3级串联谐振器与3级并联谐振器的结构,其中与发射端连接的第一级谐振器拆分成两个谐振器串联,与发射端连接的第二级谐振器也拆分成两个谐振器串联,这样的结构电容面积大,功率容量可以得到保证。

13、再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串联谐振器与第五串联谐振器的波长不同,所述第三串联谐振器和第二串联谐振器的波长不同;

14、所述第五串联谐振器的电容大于第四串联谐振器的电容,所述第四串联谐振器的频率高于第五串联谐振器的频率,所述第三串联谐振器的电容大于第二串联谐振器的电容,所述第二串联谐振器的频率高于第三串联谐振器的频率。

15、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的波长,使信号从发射端进入发射滤波器时,每个串联谐振器承受的功率会被分散,同时,设置不同的频率,其该双工器所承受的耐电力最优。

16、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第二串联谐振器、第三串联谐振器、第四串联谐振器、第五串联谐振器、第一并联谐振器、第二并联谐振器、第三并联谐振器、第四并联谐振器、第六串联谐振器、第七串联谐振器、第五并联谐振器以及第六并联谐振器均包括idt电极、汇流条以及反射栅;

17、所述反射栅位于idt电极的上下两端,所述汇流条位于idt电极的左右两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天线端(1)和发射端(2)之间的发射滤波器,以及位于天线端(1)和接收端(3)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天线端(1)连接,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二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三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四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与第五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并联谐振器的一端和发射端(2)连接,所述第四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天线端(1)连接,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DMS型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DMS型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DMS型滤波器的接地端(3)接地,所述第六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与第七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DMS型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串联谐振器的输出端与接收端(3)连接,所述第六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第三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和第四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与第五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DMS型滤波器的接地端与第六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共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为抑制谐振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串联谐振器与第五串联谐振器的波长不同,所述第三串联谐振器和第二串联谐振器的波长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第二串联谐振器、第三串联谐振器、第四串联谐振器、第五串联谐振器、第一并联谐振器、第二并联谐振器、第三并联谐振器、第四并联谐振器、第六串联谐振器、第七串联谐振器、第五并联谐振器以及第六并联谐振器均包括IDT电极、汇流条以及反射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天线端(1)和发射端(2)之间的发射滤波器,以及位于天线端(1)和接收端(3)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天线端(1)连接,所述第一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二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三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第四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与第五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并联谐振器的一端和发射端(2)连接,所述第四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的一端与天线端(1)连接,所述第六串联谐振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并联谐振器的一端以及dms型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并联谐振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dms型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串联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孟娟董元旦何宇马东宏向德亮马增红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