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4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涉及激光探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定位结构能够在收发模组为多路时,实现对激光雷达内部主要部件的定位的问题。该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包括底壳、收发模组固定组件、MEMS振镜固定组件和小反光镜固定组件,收发模组固定组件包括多组沿设定方向排布的收发固定座,各组收发固定座分别被配置为一一对应地固定各路收发模组;收发固定座包括固定平台和栽丝,固定平台与底壳固定连接,栽丝的第一端与固定平台固定连接,栽丝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各组收发固定座的固定平台的高度与多路收发模组的安装高度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激光雷达内部主要部件的定位和固定。主要部件的定位和固定。主要部件的定位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探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激光雷达。

技术介绍

[0002]光的波长大约是无线电波长的十万分之一,它可以区分真实移动中的行人和人物海报、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建模、检测静态物体、精确测距等,根据光的这一优势,产生了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分为多个种类,有固态激光雷达、扫描激光雷达等,其中,固态激光雷达有多个光源对远处的目标物进行探测烧苗,但是,由于光源具有发散角,当发射到远处时能量变弱,探测的距离短,点云数量少、视场角小、光源数量多,所以,目前常用的激光雷达为扫描式激光雷达。扫描式激光雷达只用一个光源,通过振镜和转镜对光进行快速折射,使光由点变成面,这种激光雷达的造价低,而且,探测的距离远,但是,由于振镜和转镜的转速限制,点云还是比较稀疏,无法将远端更小的物体探测出来。
[0003]针对激光雷达的上述缺陷,可以采用多路收发模组进行叠加,以使点云数量变得密集。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定位结构能够在收发模组为多路时,实现对激光雷达内部主要部件的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定位结构能够在收发模组为多路时,实现对激光雷达内部主要部件的定位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包括底壳,以及沿光路方向依次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壳的收发模组固定组件、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振镜固定组件和小反光镜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包括多组沿设定方向排布的收发固定座,所述设定方向为多路收发模组的排布方向,各组所述收发固定座分别被配置为一一对应地固定各路收发模组;所述收发固定座包括固定平台和栽丝,所述固定平台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栽丝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栽丝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栽丝的第二端被配置为穿过所述收发模组的定位孔,并由螺母锁定;各组所述收发固定座的所述固定平台的高度与多路所述收发模组的安装高度相适配。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沿所述光路方向间隔设置,两组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的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相同高度的支撑面;所述收发模组的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栽丝的第二端的轴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平台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栽丝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紧密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MEMS振镜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沿所述设定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安装座被配置为与MEMS振镜支架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顶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MEMS振镜支架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用于限制所述MEMS振镜支架沿所述光路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为沿所述设定方向贯通所述安装座的通槽,所述MEMS振镜支架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限位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限位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孔相对的连接光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小反光镜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小反光镜固定结构,每个所述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分别被配置为一一对应地固定各小反光镜模组,多个所述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基本沿所述设定方向间隔排布,并以所述光路方向为中线对称分布。
[0013]进一步地,所述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面为斜面,所述斜面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小反光镜模组,且所述基座在所述斜面的低位设置有挡筋,所述挡筋位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MEMS振镜固定组件的一侧;所述斜面固定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斜面的法线方向;所述斜面还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第二固定螺孔的孔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斜面的法线方向。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小反光镜固定组件包括五个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分别为一个中心小反光镜固定结构、两个侧向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和两个边缘小反光镜固定结构,两个所述侧向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分设于所述中心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两侧,两个所述边缘小反光镜固定结构分设于两个所述侧向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两侧,其中,所述中心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
~20
°
,所述中心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的中线沿所述光路方向;两个所述侧向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
°
~15
°
,两个所述侧向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的中线与所述中心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的中线的夹角为8
°
~15
°
;两个所述边缘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
°
~15
°
,两个所述边缘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的中线与所述中心小反光镜固定结构的所述斜面的中线的夹角为15
°
~30
°

[0015]本技术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设置主要由底壳、收发模组固定组件、MEMS振镜固定组件和小反光镜固定组件组成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在使用时,多路收发模组通过收发模组固定组件进行固定,MEMS振镜通过MEMS振镜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小反光镜通过小反光镜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其中,多路收发模组的每一路分别固定于收发模组固定组件的每个收发固定座,具体为,收发固定座的固定平台用于支撑收发模组,设置于固定平台的栽丝由收发模组的定位孔穿过,利用栽丝与定位孔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收发模组的定位,在此过程中,可以使收发模组绕栽丝转动,以实现对收发模组角度的调节;当完成对收发模组角度的调节后,可以利用螺母螺接在栽丝的第二端,实现对收发模组的固定。
[0017]该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不仅实现了对激光雷达内部结构和固定,而且,在对多路收发模组进行固定之前,还能够利用设置于各个固定平台的栽丝对多路收发模组进行预定位,并对各路收发模组的角度进行调节,不仅提高了多路收发模组的固定效率,而且,还能够实现对发射光源角度的调节,以保证多路收发模组所发射光线的可靠叠加,使光能量利用率最大化,并通过这种对发射与反射镜相对位置的调节,使多个发射光路发射出来的光照射到同一个位置,完成点云拼接。
[0018]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定位结构能够在收发模组为多路时,实现对激光雷达内部主要部件的定位的技术问题。
[0019]本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包括上述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
[0020]本技术激光雷达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1]通过在激光雷达中设置上述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相应地,该激光雷达具有上述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0),以及沿光路方向依次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壳(100)的收发模组固定组件(200)、MEMS振镜固定组件(300)和小反光镜固定组件(400),其中,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200)包括多组沿设定方向排布的收发固定座(210),所述设定方向为多路收发模组(010)的排布方向,各组所述收发固定座(210)分别被配置为一一对应地固定各路收发模组;所述收发固定座(210)包括固定平台(211)和栽丝(212),所述固定平台(211)与所述底壳(100)固定连接,所述栽丝(212)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平台(211)固定连接,所述栽丝(212)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栽丝(212)的第二端被配置为穿过所述收发模组的定位孔,并由螺母锁定;各组所述收发固定座(210)的所述固定平台(211)的高度与多路所述收发模组的安装高度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200)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200)沿所述光路方向间隔设置,两组所述收发模组固定组件(200)的所述固定平台(211)具有相同高度的支撑面;所述收发模组的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栽丝(212)的第二端的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平台(211)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栽丝(212)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紧密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EMS振镜固定组件(300)包括两个安装座(310),两个所述安装座(310)沿所述设定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安装座(310)被配置为与MEMS振镜支架(02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10)的顶面开设有限位槽(311),所述MEMS振镜支架(020)设置有限位部(021),所述限位部(021)与所述限位槽(311)配合,用于限制所述MEMS振镜支架(020)沿所述光路方向的移动自由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11)为沿所述设定方向贯通所述安装座(310)的通槽,所述MEMS振镜支架(020)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限位部(02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雷达内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11)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312),所述限位部(02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孔(312)相对的连接光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光杰王剑波杜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洛伦兹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