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10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包括吹气单元;以及固定支架,吹气单元结构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闸门的迎水面一侧;吹气单元表面均布有多个气孔,吹气单元与供气管路连通以通过供气管路接收外部气源设备提供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吹气单元排放至水下;吹气单元被配置为截面尺寸逐渐变化的流线型结构,且吹气单元的轴线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吹气单元结构采用流线型吹气单元能够缓解迎水面的冲击、并利用固定支架固定在闸门的迎水面,以此来以不断产生气泡的扰动闸门迎水面的水来避免结冰,从而彻底消除冰荷载对闸门产生的破坏,保护闸门结构。保护闸门结构。保护闸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闸门防冰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闸门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实现防洪泄流、电站发电、控制水位、调节流量以及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
[0003]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闸门挡水侧会结冰,冰冻对闸门的破坏影响巨大,如果不采取有效防冰措施,闸门在冰盖的反复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和强度破坏,最终出现渗漏水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人民群众人身安全隐患。
[0004]当闸门冬季处于挡水状态时,门叶与冰完全冻结在一起,冰层由于热胀冷缩作用,会使得闸门承受巨大的静冰压力和膨胀变形(静冰压力值见下表D.2.1所示),摘录自《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

2011)。
[0005]表D.2.1静冰压力值
[0006][0007]同时,《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

2019)中明确规定,“闸门不得承受静冰压力。防止静冰压力的方法应根据气温及水位变化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防冰方法,使闸门与冰层隔开”。
[0008]当生态蓄水工程进入冬季冰封期时,闸门由于具有运行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冰措施保证闸门在冰期能够顺利启闭,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冰层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作用于闸门或闸门作用于铰支座,甚至会导致闸门门叶变形或压裂铰支座,并且冰层的侧压力也会造成闸门开启故障。对于此类问题而言,冬季针对闸门展开必要的防冰措施,是确保其安全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
[0009]现有技术中,对于闸门的防冰冻措施最为原始的为人工除冰法、电热除冰法、水泵扰动破冰法。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三种除冰法在实施过程中均具有一些严重的技术缺陷,具体为:
[0010]1、人工除冰法:该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多发事故,并且此种方案本质上属于事后控制的范畴,是在结冰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展开除冰,效率有限,对于结冰畏寒的控制也很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此,该措施基本已经逐渐淘汰;
[0011]2、电热除冰法:主要是利用电伴热的手段在闸门上形成一个温水区域,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持结冰状况不发生,但是水下绝缘成为核心问题,一旦绝缘失效,必然会造成整
个系统的短路,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便不可避免,而且热传导效率低、耗电量大、经济性差。
[0012]3、水泵扰动破冰法:主要是利用潜水泵将水抽上来,而后经由钢管上的小孔将水射出,在冰面形成一条窄窄的水缝,但环境温度较低时,该条水缝容易粘连成冰,防冰效果差,而且当水位发生变化时,必须展开对潜水泵入水深度的调整,一旦无法及时展开调整,就会存在结冰的风险,导致设备失去存在的意义。
[001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基于气泡防冰方法的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在水下扰动水体形成的气液两相流现象、能够缓解迎水面的水流冲击、结构新型、保证安全运行的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6]本技术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该吹气单元结构布置于闸门的迎水面一侧,所述吹气单元结构包括:
[0017]吹气单元;以及
[0018]固定支架,所述吹气单元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闸门的迎水面一侧;
[0019]所述吹气单元表面均布有多个气孔,所述吹气单元与供气管路连通以通过所述供气管路接收外部气源设备提供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吹气单元排放至水下;
[0020]所述吹气单元被配置为截面尺寸逐渐变化的流线型结构,且所述吹气单元的轴线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0021]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单元朝向迎水面一端为第一端,所述吹气单元朝向闸门一端为第二端;
[0022]所述吹气单元靠近中部的位置为凸部;
[0023]所述吹气单元被配置为由所述凸部至所述第一端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且由所述凸部至所述第二端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流线型结构;
[0024]所述第一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尺寸。
[0025]进一步的,所述供气管路分为主管路和与所述主管路连通的分支管路;
[0026]所述主管路与外部气源设备连通,所述主管路上间隔连通有多根所述分支管路,且所述吹气单元与所述分支管路连通;
[0027]所述吹气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支管路连通。
[0028]进一步的,沿所述吹气单元的轴线方向,所述吹气单元与所述闸门的迎水面之间预留的距离不小于一个所述吹气单元的长度;
[0029]沿垂直于所述吹气单元的轴线方向,所述吹气单元与闸门的闸底板高程之间预留的距离不小于一个所述吹气单元的长度。
[003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0031]位于底部的支架本体;以及
[0032]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的紧固件,所述主管路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架本体固连。
[0033]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单元的固定支架布置于所述闸底板高程以下时,所述固定支架埋设至闸底板高程的管沟内,所述管沟通过二次混凝土浇筑回填,且所述分支管路延伸至所述闸底板高程以上。
[0034]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单元的固定支架布置于所述闸底板高程处时,所述支架本体的迎水面一侧形成有弧形面;
[0035]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锚栓与闸底板固定。
[00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本技术的吹气单元结构采用流线型吹气单元能够缓解迎水面的冲击、并利用固定支架固定在闸门的迎水面,以此来以不断产生气泡的扰动闸门迎水面的水来避免结冰,从而彻底消除冰荷载对闸门产生的破坏,保护闸门结构。
[0038]本技术的流线型的吹气单元能够缓解迎水面的冲击,提高吹气单元的使用寿命;通过阀组控制管路的通断实现自动化启停,吹气单元能够适应不同水位条件下正常工作,不存在安全隐患,环保节能。
[0039]本技术利用固定支架实现吹气单元的布置和固定,安装结构稳定,有效防冰区域大。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的吹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布置于钢闸门迎水面时埋设的布置结构图;
[004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吹气单元结构布置于闸门(4)的迎水面一侧,所述吹气单元结构包括:吹气单元(1);以及固定支架(2),所述吹气单元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支架(2)固定于所述闸门(4)的迎水面一侧;所述吹气单元(1)表面均布有多个气孔(104),所述吹气单元(1)与供气管路连通以通过所述供气管路接收外部气源设备提供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吹气单元(1)排放至水下;所述吹气单元(1)被配置为截面尺寸逐渐变化的流线型结构,且所述吹气单元(1)的轴线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单元(1)朝向迎水面一端为第一端(102),所述吹气单元(1)朝向闸门一端为第二端(103);所述吹气单元(1)靠近中部的位置为凸部(101);所述吹气单元(1)被配置为由所述凸部(101)至所述第一端(102)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且由所述凸部(101)至所述第二端(103)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流线型结构;所述第一端(102)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103)的截面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式流线型吹气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分为主管路(301)和与所述主管路(301)连通的分支管路(302);所述主管路(301)与外部气源设备连通,所述主管路(301)上间隔连通有多根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彦斌杨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华普大通防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