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66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其包括电容芯体,所述的电容芯体的两端均设置导电片,所述的导电片一侧连接端子;所述的电容芯体外侧包围设置壳体,所述的壳体与电容芯体之间填充环氧树脂,所述的端子一端穿过壳体后外露;所述的壳体内壁与外壁上分别粘附设置第一阻燃层与第二阻燃层。该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采用双层式内外结构显著的提升薄膜电容器的阻燃性能,保障薄膜电容器的稳定安全使用,提高整体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泛推广和使用。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的
,尤其是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容器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市场上的电容器种类很多,其中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使用的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存在如下缺陷: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容器常常会出现烧毁现象,究其原因在于长时间运行内部产生的巨大热量,这类电容器会直接出现壳体被烧坏破损现象而导致整体薄膜电容器的彻底报废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严重的还会直接将整体电路板烧坏,给人们的实际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的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采用双层式内外结构显著的提升薄膜电容器的阻燃性能,保障薄膜电容器的稳定安全使用,提高整体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芯体,所述的电容芯体的两端均设置导电片,所述的导电片一侧连接端子;所述的电容芯体外侧包围设置壳体,所述的壳体与电容芯体之间填充环氧树脂,所述的端子一端穿过壳体后外露;所述的壳体内壁与外壁上分别粘附设置第一阻燃层与第二阻燃层。
[0005]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均匀开设第一包囊腔,所述的第一包囊腔内填充微胶囊阻燃剂;所述的第一阻燃层上端面将第一包囊腔密封在壳体内壁上;这样的设计可以显著的提高壳体内部的阻燃效果。
[0006]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外壁上均匀开设第二包囊腔,所述的第二包囊腔内填充微胶囊阻燃剂,所述的第二阻燃层下端面将第二包囊腔密封在壳体外壁上;这样的设计可显著的提高壳体外部的阻燃效果。
[0007]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阻燃层厚度为0.3~0.5mm;所述的第二阻燃层厚度为0.1~0.3mm。
[0008]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与壳体连接处均设置隔套,所述的隔套包覆设置在端子上,所述的隔套一端嵌入设置在壳体侧壁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采用双层式内外结构显著的提升薄膜电容器的阻燃性能,保障薄膜电容器的稳定安全使用,提高整体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的标号为:1、电容芯体,2、导电片,3、端子,4、壳体,5、环氧树脂,6、第一阻燃层,7、第二阻燃层,8、第一包囊腔,9、微胶囊阻燃剂,10、第二包囊腔,11、隔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本申请中的微胶囊阻燃剂9可以选用溴类环保阻燃剂,其微胶囊化有以下优点:可改善阻燃剂的稳定性;使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的现象得以改善;可大大改善阻燃剂的多种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0016]见图1和图2所示的是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芯体1,电容芯体1的两端均设置导电片2,导电片2一侧连接端子3;电容芯体1外侧包围设置壳体4,壳体4与电容芯体1之间填充环氧树脂5,端子3一端穿过壳体4后外露;壳体4内壁与外壁上分别粘附设置第一阻燃层6与第二阻燃层7。
[0017]其中,壳体4的内壁上均匀开设第一包囊腔8,第一包囊腔8内填充微胶囊阻燃剂9;第一阻燃层6上端面将第一包囊腔8密封在壳体4内壁上。壳体4外壁上均匀开设第二包囊腔10,第二包囊腔10内填充微胶囊阻燃剂9,第二阻燃层7下端面将第二包囊腔10密封在壳体4外壁上。第一阻燃层6厚度为0.3~0.5mm;第二阻燃层7厚度为0.1~0.3mm。端子3与壳体4连接处均设置隔套11,隔套11包覆设置在端子3上,隔套11一端嵌入设置在壳体4侧壁上。
[0018]该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原理如下:
[0019]本申请通过在壳体4的内壁与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阻燃层6与第二阻燃层7,可以很好的提高其传统薄膜电容器的阻燃性能,保障其稳定安全使用;本申请中微胶囊化的实质是把阻燃剂粉碎分散成微粒,用有机物或无机物进行包囊,形成微胶囊阻燃剂9,将微胶囊阻燃剂9分别填充到第一包囊腔8与第二包囊腔10内,再分别通过第一阻燃层6与第二阻燃层7加以密封固定,这样就可以起到整体阻燃效果的显著增加。
[002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芯体,所述的电容芯体的两端均设置导电片,所述的导电片一侧连接端子;所述的电容芯体外侧包围设置壳体,所述的壳体与电容芯体之间填充环氧树脂,所述的端子一端穿过壳体后外露;所述的壳体内壁与外壁上分别粘附设置第一阻燃层与第二阻燃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均匀开设第一包囊腔,所述的第一包囊腔内填充微胶囊阻燃剂;所述的第一阻燃层上端面将第一包囊腔密封在壳体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学民刘宇金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友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