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84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置有顶部壳体,所述顶部壳体顶部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顶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顶部壳体两侧安装有防护把手,所述装置主体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间安装有抽风器,所述安装槽外侧安装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利用散热器和抽风器能很方便的将装置主体两侧的空气抽入装置内部并同装置运行时内部产生的热量从装置顶部排出,利用防尘网和过滤网能在装置进行散热时将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过滤,利用防护把手能方便操作人员对装置主体进行搬运的同时还能在多个电容器并排安装时为装置主体两侧提供防护。供防护。供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容器集成了现代测控,电力电子,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容器等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器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或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从而使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具有补偿效果更好,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价格更廉,节约成本更多,使用更加灵活,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
[0003]原有的智能电容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通常智能电容器在使用时都是由多个电容器联机使用,然而电容器在联机使用时为了节省占地空间通常都为并排放置,导致电容器之间的空间较为狭小,而原有的电容器大多都通过侧面开孔的方式为电容器运行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以防止其内部温度过高,但若是电容器之间空间狭小则会导致热量不能有效的散出,长时间使用时会导致电容器内部电子元件过热而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2、在工作人员对多个电容器进行并排安装时,电容器主体之间可能会产生碰撞,若碰撞力度过大且没有防护则会导致电容器主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置有顶部壳体,所述顶部壳体前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顶部壳体顶部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顶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散热器尾侧设置有开关,所述顶部壳体背部设置有接线口,所述接线口底侧设置有固定栓,所述顶部壳体两侧安装有防护把手,所述装置主体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间安装有抽风器,所述抽风器内部设置有抽风风扇,所述安装槽外侧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部壳体底侧与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卡扣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栓安装固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顶部壳体顶面中间,所述散热器底部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互通,且所述散热器通过驱动所述散热风扇将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热量从所述顶部壳体顶部排出。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线口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背部顶侧,所述接线口通过所述顶部壳体内部设置的电路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电子元件电性连接,且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所述接线口配合连接线与其它电容器或外部电气设备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把手为高强度橡胶材料,且所述防护把手外侧表面设置有抗震型缓冲橡胶垫。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风器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所述过滤网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固定并设置在所述抽风器外侧,所述抽风器内部设置有四个所述抽风风扇且所述抽风器内侧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互通,所述抽风器通过驱动所述抽风风扇将外部空气抽入所述装置主体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利用散热器和抽风器能很方便的将装置主体两侧的空气抽入装置内部并同装置运行时内部产生的热量从装置顶部排出,避免了多个电容器并排放置使用时由于之间的间距过于狭小而导致热量难以有效排出的问题,保证了装置的循环散热能力,利用防尘网和过滤网能在装置进行散热时将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过滤,防止其进入装置内部对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影响,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利用防护把手能方便操作人员对装置主体进行搬运的同时还能在多个电容器并排安装时为装置主体两侧提供防护,防止装置主体在安装时与其它电容器产生碰撞导致电容器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保证了装置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装置主体;2、顶部壳体;3、控制面板;4、散热器;5、散热风扇;6、防尘网;7、开关;8、接线口;9、固定栓;10、防护把手;11、安装槽;12、抽风器;13、抽风风扇;14、过滤网;15、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顶部设置有顶部壳体2,顶部壳体2前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3,顶部壳体2顶部安装有散热器4,散热器4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5,散热器4顶部安装有防尘网6,散热器4尾侧设置有开关7,顶部壳体2背部设置有接线口8,接线口8底侧设置有固定栓9,顶部壳体2两侧安装有防护把手10,装置主体1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中间安装有抽风器12,抽风器12内部设置有抽风风扇13,安装槽11外侧安装有过滤网14,装置主体1底部设
置有安装底座15,在使用时,先将装置主体1利用安装底座15通过固定螺栓与电容器的安装位置螺栓固定,然后将装置主体1利用接线口8通过连接线使与其它电容器或电气设备连接即可,十分方便,利用抽风器12驱动抽风风扇13从装置主体1两侧将外部空气抽入装置内部再通过散热器4驱动散热风扇5将装置主体1内部的热量从顶部排出的设计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循环散热能力,避免了因多个电容器并排放置影响内部热量排出而导致电容器内部热量过高时其寿命降低的问题,保证了装置的散热效果,利用防尘网6和过滤网14能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进入装置内部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影响,保证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利用防护把手10能在装置安装时对装置两侧进行防护避免产生碰撞的同时还能对电容器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防止电容器因安装或运输时碰撞导致损坏的同时还对多个电容器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0]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顶部壳体2底侧与装置主体1顶部卡扣连接并通过固定栓9安装固定,保证了顶部壳体2的有效固定。
[0021]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器4安装在顶部壳体2顶面中间,散热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设置有顶部壳体(2),所述顶部壳体(2)前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顶部壳体(2)顶部安装有散热器(4),所述散热器(4)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5),所述散热器(4)顶部安装有防尘网(6),所述散热器(4)尾侧设置有开关(7),所述顶部壳体(2)背部设置有接线口(8),所述接线口(8)底侧设置有固定栓(9),所述顶部壳体(2)两侧安装有防护把手(10),所述装置主体(1)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中间安装有抽风器(12),所述抽风器(12)内部设置有抽风风扇(13),所述安装槽(11)外侧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壳体(2)底侧与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卡扣连接并通过所述固定栓(9)安装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安装在所述顶部壳体(2)顶面中间,所述散热器(4)底部与所述装置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