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15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极片和电解液;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极耳,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D,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L,则0.097≤D/(D+L)≤0.894;所述电解液包括六氟磷酸锂,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x重量%,满足[(D+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优异的储能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近年来,电动车蓬勃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因此,本领域一直致力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但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容易引起电池内部热失控的发生,甚至引起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0003]因此,发现一种既能提高充电速度,又具有安全性能的电池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通过调整极片上极耳的位置,以及调整电解液的组成,使二者产生协同作用,减小了极片的极化,增加了电池的充电能力,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调整极耳的位置以及调整电解液的组成,能够意外地产生协同作用,使得电池在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能够保持安全性能,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调整极片上极耳的位置,改变了极片上电流密度的分布,同时调整电解液的组分,使得电解液中锂盐的含量变化,极片上各处电流密度与电解液中锂盐含量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增加了电池的快充能力并且改善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极片和电解液;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极耳,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D,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L,则0.097≤D/(D+L)≤0.894;所述电解液包括六氟磷酸锂,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x重量%,满足[(D+L)/D]×
x%
×
100≥9.8。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的电池通过调整极片上极耳的位置以及调整电解液的组分,增加了电池的快充能力并且改善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0008]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例的极耳位置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说明
[0011]1‑
集流体;
[0012]2‑
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极片和电解液;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极耳,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D,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L,则0.097≤D/(D+L)≤0.894(例如,D/(D+L)等于0.097、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或0.894);所述电解液可以包括六氟磷酸锂,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x重量%,满足[(D+L)/D]×
x%
×
100≥9.8。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所包含的极片的极耳位置,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例的极耳位置示意图,极片包括集流体1和设置在集流体1上的极耳2,集流体1头部边缘至极耳2靠近集流体1头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D,集流体1尾部边缘至极耳2靠近集流体1尾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L。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头部”是指以该“头部”端为起始端卷绕极片,所述“头部”为卷绕在电池最内部的一端;术语“尾部”为卷绕在电池最外部的一端。
[0017]在一实例中,0.195≤D/(D+L)≤0.793。
[0018]可选地,x重量%=8

20重量%。即,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8

20重量%,例如,8重量%、9重量%、10重量%、11重量%、12重量%、13重量%、14重量%、15重量%、16重量%、17重量%、18重量%、19重量%或20重量%。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六氟磷酸锂具有特定的含量使得电解液与极片之间存在更好的协同作用,更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快充性能。
[0020]优选地,x重量%=11.3

18.7重量%。即,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11.3

18.7重量%。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当所述电解液中包含双氟磺酰亚胺锂,且所述双氟磺酰亚胺锂与所述六氟磷酸锂存在特定的配比,使得制备的电池具有更优异的快充性能。
[0022]所述电解液还可以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含量为y重量%,满足0.001≤y/x≤10,例如,y/x等于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或10。
[0023]在一实例中,0.005≤y/x≤0.5。
[0024]所述电解液还可以包括成分T,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成分T的含量可以为0.05

10重量%,例如0.05重量%、0.1重量%、0.2重量%、0.3重量%、0.4重量%、0.5重量%、0.6重量%、0.7重量%、0.8重量%、0.9重量%、1重量%、2重量%、3重量%、4重量%、5重量%、6重量%、7重量%、8重量%、9重量%或10重量%。
[0025]在一实例中,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成分T的含量为0.09

7.8重
量%。
[0026]在一实例中,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成分T的含量为0.2

5重量%。
[0027]所述成分T为具有以下通式(I)的化合物,
[0028][0029]其中,R1和R2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F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18的烷烃、F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18的烯烃、F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18的炔烃、F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18的硅烷以及它们的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极片和电解液;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极耳,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头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D,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至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体尾部边缘一侧的距离为L,则0.097≤D/(D+L)≤0.894;所述电解液包括六氟磷酸锂,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x重量%,满足[(D+L)/D]
×
x%
×
100≥9.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0.195≤D/(D+L)≤0.79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x重量%=8

20重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解液还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含量为y重量%,满足0.001≤y/x≤1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解液还包括成分T,以所述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成分T的含量为0.05

10重量%,所述成分T为具有以下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F取代或未取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母英迪曾长安李素丽李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