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01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其中,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包括驱动主体和输出轴;输出轴一端连接于驱动主体,另一端伸出驱动主体外并用以穿设旋转体内,输出轴的侧壁设有第一扁位,用以与旋转体的内壁设置的第二扁位相配合;输出轴伸出驱动主体外的一端还设有螺旋导轨,螺旋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扁位相对的两侧,且螺旋导轨的两端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高度差,以使旋转体的第二扁位在轴向作用力下能够沿螺旋导轨滑动至与第一扁位相对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旋转体套设于输出轴外时,无论第二扁位与第一扁位相对位置如何,均能实现二者的自定位装配效果。均能实现二者的自定位装配效果。均能实现二者的自定位装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应用该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风机组件及应用该风机组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电机通常具有驱动主体和由驱动主体伸出的输出轴,电机的输出轴用于与其他具有旋转体的部件进行传动连接。传统的电机输出轴和旋转体上均设置有扁位,在装配时保证两个扁位相对设置,以便于传递扭矩且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为了在装配时便于两个扁位相对设置,传统的方案通常是在旋转体上设置标记,但由于标记有时不明显,从而仍然难以将两个扁位对准后再进行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旨在改善该装配结构中的轴的扁位与旋转体的扁位必须相互对准后,才可将输出轴与旋转体进行装配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包括:
[0005]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扁位;和
[0006]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用以穿设旋转体内,所述输出轴的侧壁设有第一扁位,并用以与所述第二扁位相配合;
[0007]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还设有螺旋导轨,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扁位相对的两侧,且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高度差,以使所述旋转体的第二扁位在轴向作用力下能够沿所述螺旋导轨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扁位相对的位置。
[0008]可选地,定义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螺旋导轨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述基准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0009]可选地,在沿驱动所述第二扁位运动的轴向作用力方向上,定义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分别为初始端和末端;在所述初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所述螺旋导轨的切线与所述基准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
[0010]可选地,所述螺旋导轨具有供所述第二扁位抵持的导向台阶面,所述导向台阶面具有靠近所述输出轴的内侧边缘和远离所述输出轴的外侧边缘;定义所述内侧边缘至所述外侧边缘方向的尺寸为宽度尺寸,在所述初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所述导向台阶面的宽度尺寸相等或者逐渐变化。
[0011]可选地,在沿所述螺旋导轨的所述初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上,所述螺旋导轨的任意两点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均不重合。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扁位抵持所述螺旋导轨的一端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所述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同;
[0013]或者,所述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所述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反;
[0014]或者,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导向段,两个所述导向段的导向方向相反。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扁位朝向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的一侧形成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以避让所述输出轴的侧壁。
[0016]可选地,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第二扁位抵持所述螺旋导轨的端面。
[0017]可选地,所述避让槽朝向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的槽壁呈弧面,所述螺旋导轨具有靠近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内侧面和远离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外侧面,所述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螺旋导轨的内侧面的半径。
[0018]可选地,在沿所述轴向作用力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扁位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扁位的底端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扁位抵持所述限位台阶。
[0019]可选地,在沿所述轴向作用力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扁位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底端,所述旋转体的内壁凸设有定位凸台,所述输出轴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定位凸台。
[0020]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风机组件,包括上述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
[002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机组件。
[0022]本技术技术方案中输出轴用以穿设旋转体内,且所述输出轴的侧壁设有第一扁位,第一扁位与所述旋转体的内壁设置的第二扁位相配合,从而实现旋转体与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效果,以使输出轴能够带动旋转体同步转动。另外,通过将输出轴的一端设有螺旋导轨,则可供第二扁位能够沿螺旋导轨滑动;并且通过将螺旋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扁位相对的两侧,且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在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高度差,则当旋转体套设于输出轴外时,第二扁位对应输出轴的周向的任何位置均能自动滑动至与第一扁位相对准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扁位与第二扁位的自适应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驱动主体和输出轴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输出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旋转体的一剖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基于旋转体中第二扁位的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输出轴上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同时,旋转体的第二扁位与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输出轴的一装配过程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基于旋转体中第二扁位的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输出轴上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同时,旋转体的第二扁位与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输出轴的另一装配过程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基于旋转体中第二扁位的导向
部的导向方向与输出轴上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同时,旋转体的第二扁位与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输出轴的又一装配过程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基于旋转体中第二扁位的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输出轴上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反时,旋转体的第二扁位与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输出轴的一装配过程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基于旋转体中第二扁位的导向部的导向方向与输出轴上螺旋导轨的导向方向相反时,旋转体的第二扁位与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输出轴的另一装配过程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旋转体的第二扁位具有两个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中基于图11中旋转体的结构时,旋转体的第二扁位与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的输出轴的一装配过程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技术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7]图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扁位;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用以穿设旋转体内,所述输出轴的侧壁设有第一扁位,并用以与所述第二扁位相配合;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还设有螺旋导轨,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扁位相对的两侧,且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高度差,以使所述旋转体的第二扁位在轴向作用力下能够沿所述螺旋导轨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扁位相对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螺旋导轨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述基准平面的夹角为锐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沿驱动所述第二扁位运动的轴向作用力方向上,定义所述螺旋导轨的两端分别为初始端和末端;在所述初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所述螺旋导轨的切线与所述基准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轨具有供所述第二扁位抵持的导向台阶面,所述导向台阶面具有靠近所述输出轴的内侧边缘和远离所述输出轴的外侧边缘;定义所述内侧边缘至所述外侧边缘方向的尺寸为宽度尺寸,在所述初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所述导向台阶面的宽度尺寸相等或者逐渐变化。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螺旋导轨的所述初始端至所述末端的方向上,所述螺旋导轨的任意两点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均不重合。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与旋转体的自定位装配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代科吴波游斌王锡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