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00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该电缆具体包括成缆总线芯,成缆总线芯包括动力线芯、辅助线芯、接地线芯和信号线芯组,成缆总线芯的外缘间隙中填充有导热体,且成缆总线芯外绕包有加强包带,加强包带外挤包有外护套。该电缆无需在结构中增设液体导热管,电缆整体外径小、重量轻,耐弯折、耐扭曲、耐拖拽,动力线芯自身具有优异的导热效果,可大幅度提升充电效率,延长了电缆使用寿命。延长了电缆使用寿命。延长了电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动力强、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等优异特性,但新能源汽车因充电效率较低而发展受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长问题,目前设计开发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多为液冷型,需在电缆中增设液体冷却管,导致电缆外径变大,重量增加,柔软度变差,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外径小、重量轻、柔软度高且具有智能监控功能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0004]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其包括成缆总线芯,成缆总线芯包括动力线芯、辅助线芯、接地线芯和信号线芯组,两个动力线芯相切绞合,接地线芯同时与两个动力线芯的一侧相切,两个辅助线芯分布于接地线芯的两侧且分别与接地线芯和动力线芯相切,信号线芯组包括第一信号线芯、第二信号线芯和第三信号线芯,第一信号线芯同时与两个动力线芯的另一侧相切,第二信号线芯、第三信号线芯分布于第一信号线芯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一信号线芯和动力线芯相切,成缆总线芯的外缘间隙中填充有导热体,且成缆总线芯外绕包有加强包带,加强包带外挤包有外护套。
[0006]特别地,动力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动力线芯导体,动力线芯导体外包裹有绝缘隔离层,绝缘隔离层包括两个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的动力线芯绝缘层,两个动力线芯绝缘层之间设置有芳纶丝编织层。
[0007]特别地,接地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接地线芯导体,接地线芯导体外设置有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的接地线芯绝缘层。
[0008]特别地,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包括A组分、B组分和球状氮化硼纳米片,其中A组分:B组分:球状氮化硼纳米片的重量比为10:8:3.5,A组分为按质量份计: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0份、补强剂气相法白炭黑10份、偶联剂6份、羟基硅油2份;B组分为按质量份计: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0份、阻燃剂20份、阻燃协同剂3份、催化剂4份。
[0009]特别地,辅助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辅助线芯导体,辅助线芯导体外设置有由高导热绝缘胶带绕包而成的辅助线芯绝缘层。
[0010]特别地,第一信号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第一信号线芯导体,第一信号线芯导体外设置有第一信号线芯绝缘层,六个第一信号线芯两两相切绞合并外绕包有第一无纺布层,且绞合中心穿设有光纤单元,光纤单元外包裹有聚酰胺编织层;第二信号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第二信号线芯导体,第二信号线芯导体外设置有第二信号线芯绝缘层,两个第二
信号线芯相切绞合,且外绕包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外设置有铜丝编织层;第三信号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第三信号线芯导体,第三信号线芯导体外设置有第三信号线芯绝缘层,两个第三信号线芯相切绞合,且外绕包有第二无纺布层。
[0011]特别地,第一信号线芯绝缘层、第二信号线芯绝缘层、第三信号线芯绝缘层均采用高导热绝缘胶带绕包而成。
[0012]特别地,第一信号线芯的外径与接地线芯的外径相同,第二信号线芯、第三信号线芯的外径与两个辅助线芯的外径相同,使得电缆整体结构对称。
[0013]特别地,外护套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挤压式挤出。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5]一种基于上述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00:制备动力线芯、接地线芯、辅助线芯和信号线芯组的导体;
[0017]S200:制备动力线芯、接地线芯、辅助线芯和信号线芯组的绝缘层;
[0018]S300:制作第一信号线芯、第二信号线芯、第三信号线芯;
[0019]S400:将动力线芯、辅助线芯、接地线芯、信号线芯组绞合为成缆总线芯,并在成缆总线芯的外缘间隙中填充导热体,再在成缆总线芯外绕包加强包带;
[0020]S500:在加强包带外挤包外护套。
[0021]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0022](1)动力线芯和接地线芯的绝缘层均采用了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在常规绝缘硅橡胶材料配方中加入球状氮化硼纳米片,绝缘材料具有热阻抗小、耐高温、高导热、高柔软度特性,增加了电缆的载流,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充电效率;
[0023](2)动力线芯绝缘层采用高导热硅橡胶绝缘层

芳纶丝编织层

高导热硅橡胶绝缘层结构,内层绝缘层挤出后保留半硫化状态,编织后与外层绝缘层一起再次硫化,将内外层硅橡胶绝缘层和芳纶丝编织层粘接在一起,可大幅度提高绝缘层的抗拉性能和卷绕弯曲性能,有效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0024](3)成缆总线芯的外缘间隙填充有高导热材料,可有效降低动力线芯、接地线芯、辅助线芯和信号线芯组的绝缘层外温度,加强动力线芯的散热性能,延长了电缆寿命;
[0025](4)在信号线芯的中心位置设置光纤单元,可随时监测信号线芯在使用过程弯曲移动后线芯的完整度,快速定位信号线芯故障点,且光纤单元采用多模或单模芳纶丝编织加强,具有优异的耐弯和抗拉性能,确保光纤单元稳定性;
[0026](5)辅助线芯和信号线芯组的绝缘层采用高导热绝缘胶带绕包而成,绝缘外径小、柔软度高,有效提升了电缆柔软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电缆成本,减小了电缆重量及电缆外径;
[0027](6)第二信号线芯、第三信号线芯的外径设置为与两个辅助线芯的外径相同,第一信号线芯与接地线芯的外径相同,使得电缆整体结构对称,有效提升了电缆稳定性;
[0028](7)该电缆无需在结构中增设液体导热管,电缆整体外径小、重量轻,耐弯折、耐扭曲、耐拖拽,动力线芯自身具有优异的导热效果,可大幅度提升充电效率,延长了电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
动力线芯;11

动力线芯导体;12

动力线芯绝缘层;13

芳纶丝编织层;
[0032]2‑
辅助线芯;21

辅助线芯导体;22

辅助线芯绝缘层;
[0033]3‑
接地线芯;31

接地线芯导体;32

接地线芯绝缘层;
[0034]4‑
第一信号线芯;41

第一信号线芯导体;42

第一信号线芯绝缘层;43

第一无纺布层;44

光纤单元;45

聚酰胺编织层;
[0035]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成缆总线芯,所述成缆总线芯包括动力线芯、辅助线芯、接地线芯和信号线芯组,两个所述动力线芯相切绞合,所述接地线芯同时与两个动力线芯的一侧相切,两个所述辅助线芯分布于所述接地线芯的两侧且分别与接地线芯和动力线芯相切,所述信号线芯组包括第一信号线芯、第二信号线芯和第三信号线芯,所述第一信号线芯同时与两个动力线芯的另一侧相切,所述第二信号线芯、所述第三信号线芯分布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芯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一信号线芯和动力线芯相切,所述成缆总线芯的外缘间隙中填充有导热体,且成缆总线芯外绕包有加强包带,所述加强包带外挤包有外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动力线芯导体,所述动力线芯导体外包裹有绝缘隔离层,所述绝缘隔离层包括两个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的动力线芯绝缘层,两个动力线芯绝缘层之间设置有芳纶丝编织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接地线芯导体,所述接地线芯导体外设置有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的接地线芯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绝缘硅橡胶材料包括A组分、B组分和球状氮化硼纳米片,其中A组分:B组分:球状氮化硼纳米片的重量比为10:8:3.5,所述A组分为按质量份计: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0份、补强剂气相法白炭黑10份、偶联剂6份、羟基硅油2份;所述B组分为按质量份计: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0份、阻燃剂20份、阻燃协同剂3份、催化剂4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监测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芯包括若干个绞合的辅助线芯导体,所述辅助线芯导体外设置有由高导热绝缘胶带绕包而成的辅助线芯绝缘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鸥徐静陈兴武周斌王桢桢孙延蒙许杏花
申请(专利权)人: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远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