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献军专利>正文

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38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室内自然萎凋:将茶树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筛上进行两次萎凋,得到萎凋叶;3)烘干:将萎凋叶放入烘笼中进行低温慢烘,得到成品茶;4)筛分、包装: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密封包装,即得白茶成品。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加工的白茶色泽灰绿,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远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白茶,具有茶汤口感清新甜润、滋味甘醇、香气持久、耐泡等品质特征。耐泡等品质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杭州地区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为保证春茶品质稳定性,主栽品种龙井43和群体种的秋季茶树以养为主,一般不进行采摘。加之夏秋茶因茶多酚含量高,加工绿茶苦涩味重,致使夏秋季节的茶树鲜叶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
[0003]白茶的传统加工工艺由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构成,其中萎凋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与白茶品质的形成息息相关,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一些参数进行了改良,采用延长萎凋时间、低温慢烘等方式,建立了适合杭州地区夏秋季鲜叶加工白茶的工艺参数,解决传统夏季白茶滋味苦涩、不耐泡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夏秋茶的资源利用率和茶园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西湖龙井群体种夏秋茶的利用率以及改善传统夏季白茶滋味苦涩、不耐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提供了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的方案,通过采用延长萎凋时间、低温慢烘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茶青中原有酶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促进木质纤维素糖化,有利于白茶后期品质转化,且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室内自然萎凋:将茶树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筛上进行两次萎凋,得到萎凋叶;3)烘干:将萎凋叶放入烘笼中进行低温慢烘,得到成品茶;4)筛分、包装: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密封包装,即得白茶成品。
[0005]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第一次萎凋:摊放厚度1cm,控制温度25℃,相对湿度为45%~55%,萎凋24h;第二次萎凋:摊放厚度1cm,控制温度20℃,相对湿度为75%~85%,萎凋48h。
[0006]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低温慢烘条件为:第一次烘干:控制温度在35℃~45℃,烘干时间为12h,取出摊凉12h;第二次烘干:将摊凉12h的茶叶再连续烘干60h至其水分含量为5%~7%。
[000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通过上述任一加工工艺制得的白茶。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通过采用延长萎凋时间、低温慢烘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茶青中原有酶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促进木质纤维素糖化,有利于白茶后期品质转化,且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远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白茶;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加工的白茶色泽灰绿,具有茶汤口感清新甜润、滋味甘醇、香气持久、耐泡等品质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1: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室内自然萎凋:将茶树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筛上,摊放厚度1cm,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萎凋24h;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80%下萎凋48h,制得萎凋叶;3)烘干:将萎凋叶放入烘笼中,温度控制在40℃,烘干时间为12h,取出摊凉12h,后再连续烘干60h至其水分含量为5~7%即可;4)筛分、包装:将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然后包装,即得白茶成品。
[0011]对比例1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常规萎凋: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 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茶青失水率达到80%后, 进行烘焙;3)烘干:将萎凋叶放入烘笼中,温度控制在40℃,烘干时间为12h,取出摊凉12h,后再连续烘干60h至其水分含量为5~7%即可;4)筛分、包装:将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然后包装,即得白茶成品。
[0012]对比例2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室内自然萎凋:将茶树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筛上,摊放厚度1cm,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萎凋24h;后在温度20℃,相对湿度80%下萎凋48h,制得萎凋叶;3)常规烘干:烘箱温度100℃, 烘10 min后取出放置15min, 再用80℃烘30 min至足干;4)筛分、包装:将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然后包装,即得白茶成品。
[0013]对比例3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常规萎凋: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 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茶青失水率达到80%后, 进行烘焙;3)常规烘干:烘箱温度100℃, 烘10 min后取出放置15min, 再用80℃烘30 min至足干;4)筛分、包装:将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然后包装,即得白茶成品。
[0014]实施例1得到的白茶与对比例1

3进行对比,部分理化指标对比如下:

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含量(mg/g)实施例115.02.82.4对比例110.31.41.6对比例211.51.91.2对比例38.60.91.3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白茶通过采用延长萎凋时间、低温慢烘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茶青中原有酶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促进木质纤维素糖化,有利于白茶后期品质转化,且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远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白茶。
[001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从西湖龙井群体种茶树上采摘一芽三、四叶的夏秋鲜叶为原料;2)室内自然萎凋:将茶树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筛上进行两次萎凋,得到萎凋叶;3)烘干:将萎凋叶放入烘笼中进行低温慢烘,得到成品茶;4)筛分、包装: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分,除去茶末和非茶类物质,密封包装,即得白茶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一次萎凋:摊放厚度1cm,控制温度25℃,相对湿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献军唐家振
申请(专利权)人:朱献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