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29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2
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包括支撑底脚、受热罐体、转动分散机构、气流导入机构、导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通过旋转轴带动轴心连杆转动,轴心连杆带动旋转筒和分散柱旋转,通过分散柱对受热罐体内部的负极材料进行分散拨动,同时通过导气管通入热气流,热气流从旋转筒的内部向外排出,使得热气流进行旋转动态分散排出,极大的提高了热气流与负极材料的接触,提高受热效率。热效率。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锂电池因为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被广泛应用,在锂电池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石墨作为导电负极的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在加工时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干燥,往往会通过加热器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加热烘干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热气流与负极材料接触不充分,气流烘干效率低下,需要对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分散加热协同进行的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包括支撑底脚、受热罐体、转动分散机构、气流导入机构、导气管;所述受热罐体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支撑底座;所述转动分散机构安装于受热罐体上;所述转动分散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旋转筒、轴心连杆、分散柱;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受热罐体的上端外部中间;所述驱动电机的下侧安装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穿接延伸至受热罐体的内部上方;所述受热罐体的内部中间安装一个旋转筒,旋转筒的下端旋转卡接于受热罐体的内部下方,旋转筒的两侧自上而下均匀分布多个分散柱,旋转筒的四周均匀开设多个导气孔;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安装轴心连杆,轴心连杆下端从旋转筒的上端中间延伸进入,轴心连杆的下端与旋转筒的的内部下端中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筒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导气管,导气管的外侧分别均匀分布多个排气头;所述受热罐体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气流导入机构,气流导入机构分别与一个导气管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气流导入机构包括横向导流管、纵向定位管、加热器、引风单元、引风头;所述导气管的上端外侧安装一个横向导流管,横向导流管的外端上侧安装纵向定位管,纵向定位管上安装加热器和引风单元,纵向定位管的上端延伸至受热罐体的上端外部,纵向定位管的上端安装引风头。
[0007]进一步,所述旋转筒的底部设有旋转卡接柱;所述受热罐体的内部下方设有旋转卡接槽;所述旋转卡接柱旋转卡接于旋转卡接槽上。
[0008]进一步,所述受热罐体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受热罐体的四周设有多个排气管道。
[0009]进一步,所述引风头的上端内部设有过滤网。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通过旋转轴带动轴心连杆转动,轴心连杆带动旋转筒和分散柱旋转,通过分散柱对受热罐体内部的负极材料进行分散拨动,同时通过导气管通入热气流,热气流从旋转筒的内部向外排出,使得热气流进行旋转动
态分散排出,极大的提高了热气流与负极材料的接触,提高受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转动分散机构和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至3所示,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包括支撑底脚1、受热罐体2、转动分散机构3、气流导入机构5、导气管4;所述受热罐体2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支撑底座1;所述转动分散机构3安装于受热罐体2上;所述转动分散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旋转轴32、旋转筒34、轴心连杆33、分散柱35;所述驱动电机32安装于受热罐体2的上端外部中间;所述驱动电机31的下侧安装旋转轴32;所述旋转轴32的下端穿接延伸至受热罐体2的内部上方;所述受热罐体2的内部中间安装一个旋转筒34,旋转筒34的下端旋转卡接于受热罐体2的内部下方,旋转筒34的两侧自上而下均匀分布多个分散柱35,旋转筒34的四周均匀开设多个导气孔341;所述旋转轴32的下端安装轴心连杆33,轴心连杆33下端从旋转筒34的上端中间延伸进入,轴心连杆33的下端与旋转筒34的的内部下端中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筒34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导气管4,导气管4的外侧分别均匀分布多个排气头41;所述受热罐体2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气流导入机构5,气流导入机构5分别与一个导气管4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
[0017]如图1至3所示,为了热气流便利的通入旋转筒34内,实现热气流从旋转筒34内部向外侧排出,进一步优选,所述气流导入机构5包括横向导流管51、纵向定位管52、加热器53、引风单元54、引风头55;所述导气管4的上端外侧安装一个横向导流管51,横向导流管51的外端上侧安装纵向定位管52,纵向定位管52上安装加热器53和引风单元54,纵向定位管52的上端延伸至受热罐体2的上端外部,纵向定位管52的上端安装引风头55。
[0018]如图1至3所示,为了实现旋转筒34的稳定旋转,进一步,所述旋转筒34的底部设有旋转卡接柱341;所述受热罐体2的内部下方设有旋转卡接槽21;所述旋转卡接柱341旋转卡接于旋转卡接槽21上。进一步,所述受热罐体2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受热罐体2的四周设有多个排气管道21。进一步,所述引风头55的上端内部设有过滤网56。
[0019]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31带动旋转轴32进行转动,通过旋转轴32带动轴心连杆33转动,轴心连杆33带动旋转筒34和分散柱35旋转,通过分散柱35对受热罐体2内部的负极材料进行分散拨动,同时通过导气管4通入热气流,热气流从旋转筒34的内部向外排出,使得热气流进行旋转动态分散排出,极大的提高了热气流与负极材料的接触,提高受热效率。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受热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脚、受热罐体、转动分散机构、气流导入机构、导气管;所述受热罐体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支撑底座;所述转动分散机构安装于受热罐体上;所述转动分散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旋转筒、轴心连杆、分散柱;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受热罐体的上端外部中间;所述驱动电机的下侧安装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穿接延伸至受热罐体的内部上方;所述受热罐体的内部中间安装一个旋转筒,旋转筒的下端旋转卡接于受热罐体的内部下方,旋转筒的两侧自上而下均匀分布多个分散柱,旋转筒的四周均匀开设多个导气孔;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安装轴心连杆,轴心连杆下端从旋转筒的上端中间延伸进入,轴心连杆的下端与旋转筒的内部下端中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筒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导气管,导气管的外侧分别均匀分布多个排气头;所述受热罐体的上端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气流导入机构,气流导入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乐琪王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亮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