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02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其包括一具有圆形桶腔的桶体和一用于封盖住圆形桶腔的桶盖,还包括:圆形承托座,其架设在圆形桶腔的上部,圆形承托座的直径小于圆形桶腔的直径;圆形承托座的顶面为一向上凸起的锥形面;容器挡杆,圆形承托座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若干个容器挡杆;废液通道,其设置在圆形承托座上;废液通道的下端穿过圆形承托座,且废液通道的上端低于圆形桶腔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容器挡杆能够使容器可以通过倒扣的方式暂时托放在圆形承托座上,以便于把容器内的废液全部滴出来并在圆形承托座的锥形顶面的引导下流到圆形承托座的下方,以节省实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并保证容器和废液能够有效地分开回收。回收。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桶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

技术介绍

[0002]医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样品、试剂和分析残液等,这些废液一旦处理不当造成泄露,就可能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医学实验室的运行,因此需要对医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
[0003]一般情况下,医学实验室内需要放置耐腐蚀和耐酸碱的回收桶,实验人员需要自觉地把不再使用的废液从盛放的容器中及时倒入到回收桶中存放,以方便对废液进行集中回收和后续处理,而空的容器也需要放到另外的回收桶中进行回收和后续处理,从而实现对废液和容器的分开回收和处理。这个过程需要实验人员把容器内的残留废液滴干再把容器放到另外的回收桶中,既需花费实验人员较多的时间,又需要实验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才能确保容器内的废液被倒干净,否则,容器内残留过多的废液便不利于对容器和废液进行有效地分开回收。因此,现有的实验室回收桶要实现容器和废弃物的完全分开回收,需要花费实验人员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能影响到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从而克服现有的实验室回收桶要实现容器和废弃物的完全分开回收,需要花费实验人员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能影响到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其包括一具有圆形桶腔的桶体和一用于封盖住所述圆形桶腔的桶盖,其中,还包括:圆形承托座,其架设在所述圆形桶腔的上部,该圆形承托座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形桶腔的直径;该圆形承托座的顶面为一向上凸起的锥形面;容器挡杆,所述圆形承托座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若干个该容器挡杆;以及废液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圆形承托座上;该废液通道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形承托座,且该废液通道的上端低于所述圆形桶腔的上端。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桶腔的内壁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匀地分布的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一个台阶,所述圆形承托座托放在所有的所述支撑座的所述台阶上。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液通道的上端设置有一上大下小的漏斗。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液通道内设置有一滤网。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滤网低于所述圆形承托座,且所述滤网的位置与所述圆形桶腔内允许存放废液量的上极限位置对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的圆形承托座的直径小于圆形桶腔的直径,圆形承托座的周边与圆形桶腔的内壁之间便具有空隙,把容器内的废液通过废液通道倒到圆形桶腔内后,再把容器倒扣在一个容器挡杆上,由容器挡杆限制容器移动,容器内残留的废液便会全部滴出来且在圆形承托座的锥形顶面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再通过圆形承托座的周边与圆形桶腔的内壁之间的空隙掉落到圆形承托座的下方,只需定期把倒扣的容器取出并放到另一个回收桶,即可实现容器与废液的分开回收。这样便不需要实验人员在倒废液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把容器内的残留废液滴干,以节省实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并保证容器和废液能够有效地分开回收。
[0013]2、本技术的废液通道设置有滤网,能够避免实验人员因没拿稳容器而造成容器掉落到圆形桶腔的下部,而且滤网的位置与圆形桶腔内允许存放废液量的上极限位置对应,这样当存放的废液的液位上升至浸过滤网时,便证明回收桶回收到的废液达到极限了,需要更换另外空的回收桶来回收废液。滤网能够一物两用,使实验人员能够及时知道液位到达极限,使用比较安全和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根据本技术把桶体和桶盖省略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7]1‑
桶体,2

桶盖,3

圆形承托座,4

容器挡杆,5

废液通道,6

圆形桶腔,7

支撑座,8

漏斗,9

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0]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包括桶体1、桶盖2、圆形承托座3、容器挡杆4以及废液通道5。
[0021]参考图1,桶体1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圆形桶腔6。桶体1本身也可以为圆形状。桶盖2用于封盖住圆形桶腔6,打开桶盖便能往圆形桶腔6内倒入废液,桶盖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盖设在桶体1上,也可以是通过卡扣压紧的方式盖设在桶体1上。上述结构均可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实现。
[0022]参考图1,圆形承托座3为一圆形座板,其架设在圆形桶腔1的上部,圆形承托座1的直径小于圆形桶腔6的直径,这样圆形承托座1的周边与圆形桶腔6的内壁之间便具有空隙,废液能够从空隙流过,而为了避免容器从空隙掉落到圆形桶腔1的下部,可以使空隙小于常规使用的各种容器。当圆形承托座3为固定的,则回收到的废液后续需要处理后,也可以通
过空隙重新倒出来。而本技术为了方便重新倒出废液和对回收桶整体进行清洁消毒,参考图2,优选地,圆形桶腔6的内壁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匀地分布的支撑座7,每个支撑座7上设置有一个台阶,即支撑座7整体结构的纵向截面呈L形状。圆形承托座3托放在所有的支撑座7的台阶上,这样在打开桶盖2后,便能直接向上抽取出圆形承托座3及设置在其上面的部件。
[0023]参考图1,废液通道5设置在圆形承托座1上,废液通道5的下端穿过圆形承托座5,从而与圆形桶腔6的位于圆形承托座5下方的内腔相连通。废液通道5的上端低于圆形桶腔6的上端,从而避免影响桶盖2对圆形桶腔6的封盖。从废液通道能够把容器的废液倒入到圆形桶腔6的位于圆形承托座5下方的内腔进行存放。优选地,废液通道5的上端设置有一上大下小的漏斗8,从而增大废液通道5的上端开口,方便容器往废液通道5倾倒废液。还优选地,废液通道5内设置有一滤网9。且进一步地,使滤网9低于圆形承托座3,且滤网9的位置与圆形桶腔6内允许存放废液量的上极限位置对应。滤网9能够避免实验人员因没拿稳容器而造成容器掉落到圆形桶腔6的下部,而且滤网9的位置与圆形桶腔6内允许存放废液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其包括一具有圆形桶腔的桶体和一用于封盖住所述圆形桶腔的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形承托座,其架设在所述圆形桶腔的上部,该圆形承托座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形桶腔的直径;该圆形承托座的顶面为一向上凸起的锥形面;容器挡杆,所述圆形承托座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若干个该容器挡杆;以及废液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圆形承托座上;该废液通道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形承托座,且该废液通道的上端低于所述圆形桶腔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的废液回收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桶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学莲徐尉格梁栋汪永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