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70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3
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包括P1管道、P2管道、P3管道、P4管道、P5管道、P6管道、P7管道、P8管道、P9管道、多个电动蝶阀、多个排气阀、多个止回阀、2台间隙水泵、2台水深调节水泵、间隙水口、船厢水口、水位检测系统。所述升船机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系统布置船厢底部及两侧主纵梁内,通过使用此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系统,能够实现升船机船厢间隙充泄水、抽管道水、船厢补排水等多个功能,系统高度集成,通过开关不同电动蝶阀与水泵,可有效提高系统中电动蝶阀与水泵的的利用率,检修便捷,提高了升船机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
[0001]基于母案“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及其方法”(申请号2021110766619)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升船机,尤其是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3]升船机是船舶通过航道为了克服航道集中水位落差而建设的通航建筑物,船舶通过升船机时需要航道与升船机船厢水体连通。当升船机运行至上下游航道时,需要将布置在船厢厢头的对接密封框伸出与上下闸首工作门对接,闸首工作门与船厢门之间间隙需要通过充泄水实现升船机船厢与闸首航道水体连通或断开。国内绝大部分升船机修建在水利枢纽上,由于枢纽水电站调峰、洪水等原因会造成升船机船厢与闸首对接时,船厢水深发生变化,使船厢实时水深大于或者小于船厢设计水深,需要研发设计一种船厢水深调节系统的调节使船厢实时水深等于设计水深。
[0004]因此,基于上述分析需要开发设计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具有三个功能,其一是在船厢对接过程中给闸首工作门、船厢门、对接密封框形成间隙区域进行充水和泄水,使航道与升船机船厢连通;其二是船厢对接时船厢水深发生变化时,船厢升降过程开始之前可快速实现船厢水深调节,进行船厢补排水;其三是在船厢升降过程可完成泄入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系统间隙水抽回船厢。以实现船厢间隙充泄水与船厢水深调节,满足升船机运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具有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运行可靠性高、效率高、便于检修等特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包括由P1管道、P2管道、P3管道、P4管道、P5管道、P6管道、P7管道、P8管道、P9管道构成的管道系统及水位检测系统;
[0008]所述P1管道、P2管道均贯穿船厢底部,P1管道、P2管道的一端均设有上游间隙水口,P1管道、P2管道的另一端均设有下游间隙水口;上游间隙水口、下游间隙水口伸入到厢头槽底部并与厢头槽底部密封水道连接;
[0009]所述P3管道与P4管道反对称布置在船厢结构两主纵梁空腔内,P3管道布置在船厢上游侧,P4管道布置在船厢下游侧;P3管道一端设有上游间隙水口,另一端设有上游船厢水口;P4管道一端设有下游间隙水口,另一端设有下游船厢水口;上游船厢水口、下游船厢水口布置在船厢门门龛内并与船厢门门龛密封连接;
[0010]所述P1管道与P2管道之间通过P5管道、P6管道连通;
[0011]所述P3管道上游间隙水口端与P2管道上游间隙水口端通过P7管道连通;
[0012]所述P4管道下游间隙水口端与P2管道下游间隙水口端通过P8管道连通;
[0013]所述P1管道、P2管道、P3管道、P4管道、P5管道、P6管道、P7管道、P8管道、P9管道上对应安装有电动蝶阀、水深调节水泵、间隙水泵,电动蝶阀、水深调节水泵、间隙水泵在船厢补、排水时或船厢间隙充泄水时进行对应启闭调节;
[0014]所述P1管道上且位于上游间隙水口、下游间隙水口之间安装有V1电动蝶阀、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V11电动蝶阀;
[0015]所述P2管道上且位于上游间隙水口、下游间隙水口之间安装有V2电动蝶阀、V12电动蝶阀;
[0016]所述P9管道一端与P2管道上游连通,另外一端延伸至船厢南侧主纵梁外侧且端部安装有V10电动蝶阀;
[0017]所述P3管道上且位于上游端间隙水口、上游端船厢水口之间依次安装有V3电动蝶阀、V4电动蝶阀、V5电动蝶阀、V6电动蝶阀、第一止回阀、第三排气阀、V7电动蝶阀、第二止回阀、第一水深调节水泵、第一手动蝶阀;
[0018]所述P4管道上且位于下游间隙水口、下游船厢水口之间安装有V13电动蝶阀、V14电动蝶阀、V15电动蝶阀、V16电动蝶阀、第三止回阀、第四排气阀、V17电动蝶阀、第四止回阀、第二水深调节水泵、第二手动蝶阀;
[0019]所述P5管道上依次安装有V8电动蝶阀、第一间隙水泵、第五止回阀、V9电动蝶阀;P6管道上依次安装有V18电动蝶阀、第二间隙水泵、第六止回阀、V19电动蝶阀;
[0020]所述水位检测系统包括20套压力式水位计,船厢内两侧等间距对称布置有14套第一压力式水位计,上游间隙水口处布置有2套第二压力式水位计,下游间隙水口处布置有2套第三压力式水位计,P1管道上布置有2套第四压力式水位计。
[0021]本专利技术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2]1)、通过多根管道、多个电动蝶阀、多个排气阀、多个止回阀、2台间隙水泵、2台水深调节水泵通过法兰连通,升船机运行时通过开关不同电动蝶阀、间隙水泵、水深调节水泵,一套系统实现了升船机船厢间隙充水、间隙泄水、抽管道间隙水、船厢补水、船厢泄水等多个功能,具有系统集成化水平高、结构布置紧凑、节约成本、效率高等特点。
[0023]2)、升船机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系统布置上下游两套系统,正常运行时两套系统同时工作,提高效率,系统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互为备用,单套系统运行,提高了升船机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0024]3)、通过布置在管道端部的手动蝶阀,正常运行时常开,当阀门或水泵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仅需关闭手动蝶阀,不需要进行船厢水体排干,就可开展故障阀门和水泵检修,具有检修方便,缩短升船机停航检修时间等特点,可提升了检修效率。
[0025]4)、升船机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系统的阀门和水泵采用远程电控,配合水位检测系统、压力式水位计可实现流程自动运行,自动化水平高,可实现人工自动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运行时间。
[0026]5)、升船机船厢间隙充泄水与水深调节系统船厢水位检测、上下游间隙水位检测均布置有多套压力式水位计,水位检测数值取多套压力式水位计平均值,且互为备用,互相校验,确保水位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度,提高升船机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水位检测系统布置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行间隙充水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进行间隙泄水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进行间隙水抽回船厢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对接时承船厢排水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对接时承船厢补水示意图。
[0036]图中:P1管道1、P2管道2、P3管道3、P4管道4、P5管道5、P6管道6、P7管道7、P8管道8、P9管道9,上闸首10,船厢门11,船厢12,间隙水13,下闸首14,上闸首工作门15,下闸首工作门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船机船厢补排水与对接密封装置充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P1管道(1)、P2管道(2)、P3管道(3)、P4管道(4)、P5管道(5)、P6管道(6)、P7管道(7)、P8管道(8)、P9管道(9)构成的管道系统及水位检测系统(17);所述P1管道(1)、P2管道(2)均贯穿船厢底部,P1管道(1)、P2管道(2)的一端均设有上游间隙水口(1501),P1管道(1)、P2管道(2)的另一端均设有下游间隙水口(1502);上游间隙水口(1501)、下游间隙水口(1502)伸入到厢头槽底部并与厢头槽底部密封水道连接;所述P3管道(3)与P4管道(4)反对称布置在船厢结构两主纵梁空腔内,P3管道(3)布置在船厢上游侧,P4管道(4)布置在船厢下游侧;P3管道(3)一端设有上游间隙水口(1501),另一端设有上游船厢水口(1601);P4管道(4)一端设有下游间隙水口(1502),另一端设有下游船厢水口(1602);上游船厢水口(1601)、下游船厢水口(1602)布置在船厢门门龛内并与船厢门门龛密封连接;所述P1管道(1)与P2管道(2)之间通过P5管道(5)、P6管道(6)连通;所述P3管道(3)上游间隙水口(1501)端与P2管道(2)上游间隙水口(1501)端通过P7管道(7)连通;所述P4管道(4)下游间隙水口(1502)端与P2管道(2)下游间隙水口(1502)端通过P8管道(8)连通;所述P1管道(1)、P2管道(2)、P3管道(3)、P4管道(4)、P5管道(5)、P6管道(6)、P7管道(7)、P8管道(8)、P9管道(9)上对应安装有电动蝶阀、水深调节水泵、间隙水泵,电动蝶阀、水深调节水泵、间隙水泵在船厢补、排水时或船厢间隙充泄水时进行对应启闭调节;所述P1管道(1)上且位于上游间隙水口(1501)、下游间隙水口(1502)之间安装有V1电动蝶阀(1001)、第一排气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强闫晓青汤伟毕金锋齐俊麟陈冬元李然曾晓俊张银婷彭享文石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