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763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时含有中药姜黄素和冰片,并具有抑菌、抗氧化性能的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纤维膜敷料,将活性药物姜黄素和冰片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明胶和聚己内酯混合物中,有效改善了药物的溶出率,具有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抗氧化特性,并且药物联用之后表现出协同作用。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三维多孔结构,能很好地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伤口实现更好的愈合。可作为理想高效的伤口敷料,对于创面伤口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工艺简单、绿色高效、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适合大规模生产。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含有中药姜黄素和冰片,并具有抑制金黄葡萄球菌作用以及抗氧化性能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材料科学以及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伤口敷料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具有特殊功能的医用敷料应用而生。对于生物医学伤口敷料,使用具有抗微生物特性的材料将有利于预防细菌感染、败血症等。此外,氧化应激是导致伤口愈合过程缓慢,导致伤口成为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消灭伤口部位的活性氧(ROS)被认为是加快慢性伤口愈合过程的重要策略。因此,将药物、生长因子等作为生物活性添加剂添加到伤口敷料中,将有利于实现伤口更快更好的愈合。姜黄素(Cur)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酚类物质,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低毒性、抗菌、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冰片(Borneol),属于双环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同时能够促进不溶性药物透皮吸收,提高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以及生物利用度。但是姜黄素和冰片是油溶性的,难溶于水,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很低,这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引用。
[0003]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由于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特性,能够有效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率,并且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结构特征与人的自然组织相似,能很好地模拟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在众多可纺聚合物中,天然聚合物明胶(Gel)因其独特的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此外,明胶的吸水能力是其自身重量的5~10倍,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更重要的是,明胶中含有大量的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能够加速伤口愈合。但它力学性能较差。合成聚合物聚己内酯(PCL)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能够弥补明胶力学性能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以改善药物在水性介质中的溶出性能,以及使敷料有抑菌、抗氧化作用。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聚合物选取为明胶(Gel)、聚己内酯(PCL),药物为姜黄素(Cur)、冰片(Borneol),溶剂为六氟异丙醇(HFIP)。首先将Gel、PCL溶于HFIP中,然后按照Cur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1%,3%,5%,3%,在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Cur,按照冰片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1%,1%,1%,0%,在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Borneol,置于磁力搅拌器上避光搅拌24h,混合均匀,制得不同浓度梯度的Gel/PCL/Cur/Borneol纺丝溶液。
[0007]本专利技术的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为溶液静电纺丝法,将前面配置好的纺丝溶液装入10ml的医用注射器中,所述注射器安装有21#钢制针头,将注射器固定于推进泵上。针头连接正压直流电源,包覆有硅油纸的平板接收装置连接负压直流电源。启动注射泵推动纺丝溶液前进,纺丝溶液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拉伸,溶剂挥发,溶质固化成丝,
在平板接收器上收集到纳米纤维膜。其中,静电纺丝过程的参数为:正压为12kV,负压为5kV,推进速度为0.6ml/h,接收距离为20cm,环境温度为20℃,环境湿度为10%~30%,整个纺丝过程避光。
[0008]纺丝结束后,将纤维膜及硅油纸一起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在50℃下干燥24h以除去纤维膜内的溶剂六氟异丙醇(HFIP),封装于密封袋内保存。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纤维膜中纤维直径为0.5μm

0.7μm,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提高姜黄素和冰片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药物的溶出率,在抑菌、抗氧化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方案有如下优势及效果
[0011]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纤维膜敷料,将活性药物姜黄素(Cur)和冰片(Borneol)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明胶(Gel)和聚己内酯(PCL)中,有效改善了药物Cur的溶出率,提高了药物的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0012]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纤维膜敷料,所携带药物姜黄素(Cur)和冰片(Borneol)均具有抑菌、抗氧化的作用,药物联用之后表现出协同作用。
[0013]3、本专利技术所述纤维膜敷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三维多孔结构,能很好地模拟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有利于实现伤口更好的愈合。
[0014]4、本专利技术所述纤维膜敷料,所使用载体材料明胶(Gel)和聚己内酯(PCL)可生物降解,具有非常好的实用前景。
[0015]5、本专利技术所述纤维膜敷料,使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绿色高效,易于操作,适合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4所制备的纤维膜敷料的SEM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3、4所制备的纤维膜敷料的体外溶出曲线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制备的纤维膜敷料的抑菌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5所制备的纤维膜敷料的抗氧化性能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一种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下述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实施例1:
[0022]称取0.35g的明胶(Gel)、0.15g的聚己内酯(PCL)、0.05g的冰片(Borneol),溶于5ml的六氟异丙醇(HFIP)中,将所得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24h,形成均匀的纺丝溶液。
[0023]采用溶液静电纺丝方法,将制备好的纺丝溶液装入10ml的医用注射器中,固定于推进泵上。包覆有硅油纸的平板接收装置接正压12kV,针头接负压5kV,针头与平板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20cm,环境温度为20℃,环境湿度为10%~30%。启动注射泵以0.6ml/h的推进速度推动纺丝溶液,纺丝溶液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拉伸,溶剂挥发,溶质固化成丝,在平板接收器上收集到纳米纤维膜。
[0024]将纤维膜及硅油纸一起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在50℃下干燥24h,以除去纤维膜内的
溶剂六氟异丙醇(HFIP),然后将纤维膜封装于密封袋内保存。
[0025]实施例2:
[0026]称取0.35g的明胶(Gel)、0.15g的聚己内酯(PCL)、0.05g的冰片(Borneol),溶于5ml的六氟异丙醇(HFIP)中,随后加入0.05g的姜黄素(Cur)将所得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避光搅拌24h,形成均匀的纺丝溶液。
[0027](2)采用溶液静电纺丝的方法,将制备好的纺丝溶液装入10ml的医用注射器中,注射器固定于推进泵上。包覆有硅油纸的平板接收装置接正压12kV,针头接负压5kV,针头与平板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20cm,环境温度为20℃,环境湿度为10%~30%。启动注射泵以0.6ml/h的推进速度推动纺丝溶液,纺丝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中药抑菌抗氧化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聚合物选取为明胶(Gel)、聚己内酯(PCL),药物为姜黄素(Cur)、冰片(Borneol),溶剂为六氟异丙醇(HFIP);首先将Gel、PCL溶于HFIP中,然后按照Cur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1%,3%,5%,3%,在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Cur,按照冰片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1%,1%,1%,0%,在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Borneol,置于磁力搅拌器上避光搅拌24h,混合均匀,制得不同浓度梯度的Gel/PCL/Cur/Borneol纺丝溶液;(2)将前面配置好的纺丝溶液装入1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吕亚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