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调温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2689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调温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敷料是由相变保温层和长效抗菌层组成;其中,相变保温层由胶原蛋白、壳聚糖和相变微胶囊组成,质量比为5:2:8;长效抗菌层由头孢他啶和聚己内酯组成,质量比为4:1。具体方法为:制备酶溶性胶原蛋白;利用壳聚糖、相变微胶囊和酶溶性胶原蛋白,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相变调温层;利用聚己内酯和头孢他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丝于相变调温层的表面,形成长效抗菌层,得调温创面敷料。该敷料具备抗菌、止血、调温、保湿、消炎、止痛等多种功效,不仅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再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并且能为伤口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减少患者疼痛。减少患者疼痛。减少患者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调温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调温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意识的疏忽,烫伤、烧伤成为皮肤组织创伤的主要原因。此外,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与其相关的溃疡、压疮等慢性创面的发生频率大大提高,为社会带来承重的负担。
[0003]当创面发生时,需要敷料覆盖保护,并定期进行更换。以脱脂棉纱为代表的传统敷料,虽然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也可以保护皮肤创面减少创面发生细菌感染的作用,但其创面渗出液会沿棉纱敷料的织物组织结构进行扩散,导致敷料与组织发生黏连,更换敷料时易造成二次损伤,同时渗出液会浸渍创面周围的健康皮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组织愈合。新型多功能敷料相比于传统敷料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如抗菌、止血、消炎、调温、促生长等,其主要由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及相关药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复合而成,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弥补天然生物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天然生物材料如壳聚糖、海藻酸盐、明胶、透明质酸等,以及相关药物如抗菌、消炎及止痛药品、外源性生长因子等,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等作用,减少外源性感染,加速创面愈合。
[0004]高吸湿敷料则以壳聚糖敷料为主,多与无机抗菌剂进行复合,其实际应用较为广泛。而调温敷料以定形的相变纤维敷料为主,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
[0005]目前市售的多功能敷料中,银离子抗菌敷料占比较高,但兼具调温功能、止血效果的多功能敷料匮乏,对于调温多功能敷料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传统敷料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因此,制备多功能调温创面复合敷料可以提高其附加值,从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0006]与传统敷料对创面提供被动保护不同,如今有效的新型多功能敷料不仅需要保护创面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需要通过提供最佳的愈合微环境来有效地促进愈合过程,以去除过量的创面渗出物,并允许连续的组织重建过程。因此,一种理想的无毒、无过敏反应、不粘连的多功能敷料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理想的多功能辅料应具有以下特性:(1)能够保护创面免受二次感染;(2)提供湿润的创面愈合环境;(3)提供隔热;(4)可移除并且不会对创面造成创伤;(5)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保障医用敷料覆盖处的皮肤能够正常地进行细胞呼吸;(6)无微粒和有毒物质;(7)促进组织重建过程,并使创面在愈合后外形良好;(8)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以壳聚糖作为基础材料,提供抗菌作用,胶原蛋白作为止血层,相变微胶囊作为调温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功能创面敷料,使其不仅具有创面保护、渗出液吸收的功能,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
[0008]公开号为CN106400199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相变调温微胶囊敷料,该敷料由相变微胶囊和壳聚糖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成,然而该敷料未涉及胶原蛋白、头孢他啶和聚己
内酯等组分,在吸湿、保湿等方面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组合物,该组合物集抗菌、止血、吸湿、调温以及保湿功能于一体。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1]用于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相变保温层和长效抗菌层组成;所述相变保温层由胶原蛋白、壳聚糖和相变微胶囊组成,其质量比为5:2:8;所述长效抗菌层由头孢他啶和聚己内酯组成,其质量比为4:1。
[0012]胶原蛋白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再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可以吸收组织渗出液;由于虹吸原理,胶原的多孔结构在吸收创面表面的血液和组织液渗出时能够迅速吸附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加快止血;黏附性好,可长时间用于创面覆盖。在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以三维网状结构存在,由许多胶原纳米纤维(50~500nm)组成。因此,为了更好的仿生细胞外基质,将胶原蛋白加工成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能更好的实现胶原蛋白的促愈合效果。
[0013]壳聚糖具有抗菌性能,在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起到良好的促愈合效果。在创面炎症反应阶段,壳聚糖激活巨噬细胞并促进其迁移,起到清除创面分泌物的作用;在肉芽生长阶段,壳聚糖通过刺激III型胶原的分泌,加快肉芽组织形成;在上皮化阶段,壳聚糖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
[0014]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是热能储存的最佳选择,相变时相对较高的相变潜热使相变材料具备了很好的热能储存、缓冲能力。在相变过程中,相变材料可以在接近恒定的温度下储存和释放热能。外部环境温湿度对烧伤、创伤等愈合影响很大,将相变微胶囊加入多功能敷料中,能够提供伤口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减少患者疼痛,并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0015]进一步,所述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可以在1~8:2,再加入1%~6%的相变微胶囊。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方法。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8]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方法,采用上述组合物进行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制备酶溶性胶原蛋白;
[0020]S2:利用所述壳聚糖、所述相变微胶囊和S1制得的酶溶性胶原蛋白,制备所述调温创面敷料的相变调温层;
[0021]S3:利用所述聚己内酯和所述头孢他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丝于S2所述相变调温层的表面,形成长效抗菌层,得所述调温创面敷料。
[0022]进一步,所述头孢他啶还可以是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和/或莫匹罗星。
[0023]进一步,S1具体为:
[0024]称取酸性预处理过的牛皮,将其剪成小碎块至大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溶解,搅拌2h,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调节样品液PH值至6.8~7.0,使胶原纤维从溶液中析出。用大量去离子水对析出的胶原纤维进行充分洗涤,去除盐分,纱布过滤;10%AgNO3溶液检
测,无白色沉淀即可。称取适量胶原纤维,加入0.5mol/L醋酸(固液比1:100),加入3%(按照胶原纤维的固含量计算)胃蛋白酶,磁力搅拌(4℃、48h)后,离心(4℃)。取上清液,缓慢加入NaCl晶体至2mol/L,4℃盐析过夜。离心,弃上清。加入适量0.5mol/L醋酸再次溶解胶原,装入截留分子量为8kDa的透析袋中透析48h,通过10%AgNO3溶液检测透析程度。冷冻干燥后称量封装,4℃保存备用。
[0025]进一步,S2具体为:
[0026]以0.5mol/L醋酸为溶剂,将0.5g壳聚糖粉末均匀混入1%胶原蛋白及4%MPCM中,配置壳聚糖和MPCM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超声10min,梯度降温后冷冻干燥,即可。
[0027]进一步,S3中静电纺丝参数为:电压31kV,推注速度0.004mm/s,滚轮转速2000rpm,接收距离2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相变保温层和长效抗菌层组成;所述相变保温层由胶原蛋白、壳聚糖和相变微胶囊组成,其质量比为5:2:8;所述长效抗菌层由头孢他啶和聚己内酯组成,其质量比为4:1。2.制备调温创面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进行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酶溶性胶原蛋白;S2:利用所述壳聚糖、所述相变微胶囊和S1制得的酶溶性胶原蛋白,制备所述调温创面敷料的相变调温层;S3:利用所述聚己内酯和所述头孢他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丝于S2所述相变调温层的表面,形成长效抗菌层,得所述调温创面敷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静电纺丝参数为:电压31kV,推注速度0.004mm/s,滚轮转速2000rpm,接收距离22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爽龚明达沈永辉何力帆张家乙盛一峻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