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64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包括依次粘合的底衬层、聚氨酯泡沫层和抗菌促愈合功能层,抗菌促愈合功能层包括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保湿剂和增稠剂,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在创伤、烧伤或溃疡后,易产生大量含有脓液、毒素及毒性产物的伤口渗出液,这些有害物质若长期停留在伤口中会阻碍伤口的愈合。使用伤口敷料吸收渗液、覆盖并保护创面是创面治疗现有技术手段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全球细菌耐药性爆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糖尿病、肥胖症等发病率持续增长,多重耐药菌感染性创面以及糖尿病足溃疡、褥疮、下肢静脉溃疡等慢性伤口护理对医用敷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传统的脱脂棉纱布等能够覆盖创面、吸收渗出物,但仅能为创面提供有限的保护作用,且由于容易与组织发生粘连而在更换的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损伤,引发炎症,不利于伤口愈合。相比之下,中央部位由聚氨酯泡沫组成的填充型泡沫敷料,柔软细腻、孔隙均匀,不仅能够吸收自重10倍以上的伤口渗出液,还能减少切口的剪切力和摩擦力,避免与伤口发生粘连,有效保护肉芽颗粒及新生皮肤不会因为更换敷料而受到破坏。可见,聚氨酯泡沫敷料能够为一般的创面提供适宜愈合的理想环境,有助于皮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0004]但对于病原微生物定植严重的感染创面或是过度炎症刺激而迁延不愈的慢性创面,普通的泡沫敷料仅靠隔绝污染、吸收渗液或减轻压力并不具备进一步杀灭创面病原微生物或主动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的功能。通过向泡沫敷料中添加活性组分,制备功能化的泡沫敷料,能够赋予泡沫敷料一定的生物功能性。其中,在发泡过程中添加功能组分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如ZL201510130794.8在发泡过程中将银锌抗菌材料均匀分散在发泡混合液中,得到了一种含复合银锌抗菌材料的泡沫敷料。ZL201811325396.1中公开了一种抑菌促愈合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发泡过程中添加具有抑菌性的中药提取物和海藻酸盐,制备了具有抑菌效果同时维持保湿环境的促伤口愈合敷料。但这类方法工艺条件不稳定,生产过程中活性成分在泡沫中分布不均匀,或是由于直接被泡沫包裹而导致生物活性被破坏,因此功能化敷料产率有限、生产成本较高。而浸渍功能成分溶液并干燥这一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便捷,且避免了功能组分生物活性的损失。ZL201811325383.4中公开了一种止血促愈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吸附金钗石斛提取液,增加了泡沫敷料的药用功效。但随着这些附着于泡沫敷料表面的功能物质被伤口渗出液溶解,形成的溶液在伤口部位停留时间较短,且溶液挥发导致伤口干燥,不利于创面愈合。
[0005]因此,如何在保留传统泡沫敷料吸液、保湿作用的基础上,增加敷料的抗菌促愈合功能,且延长功能成分在伤口部位的停留时间,并用于感染创面、慢性创面等复杂创面的治疗,在医药
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8]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包括依次粘合的底衬层、聚氨酯泡沫层和抗菌促愈合功能层,抗菌促愈合功能层包括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保湿剂和增稠剂,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03%

20%,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由溶解性好、具有抗菌性和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功能的一种或多种水溶性壳聚糖组成。
[0009]进一步的,水溶性壳聚糖包括单胍改性壳聚糖、双胍改性壳聚糖、聚乙二醇化壳聚糖和壳聚糖-抗菌肽偶联物。
[0010]进一步的,底衬层为粘性透气无纺布或防水性聚氨酯薄膜。
[0011]进一步的,保湿剂为醇类小分子或低聚物,低聚物包括丙三醇、D-泛醇、聚乙二醇600或聚乙二醇400。
[0012]进一步的,增稠剂为纤维素。
[0013]进一步的,纤维素为粘度4500

6500mPa.s的羟乙基纤维素。
[0014]进一步的,抗菌促愈合功能层上方还设有剥离层,剥离层为格拉辛硅油纸,的格拉辛硅油纸的克重为40

90g/m2。
[0015]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0将聚氨酯泡沫层叠置于底衬层上方形成泡沫敷料结构主体;
[0017]S20将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保湿剂、增稠剂用溶剂充分溶解并混匀形成抗菌促愈合功能性高分子溶液,抗菌促愈合功能性高分子溶液的质量组成份数包括: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0.01

5份、保湿剂0.1

10份、增稠剂1

10份和溶剂100份;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由溶解性好、具有抗菌性和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功能的一种或多种水溶性壳聚糖组成;
[0018]S30将抗菌促愈合功能性高分子溶液均匀涂覆在泡沫敷料主体结构表层,将抗菌促愈合功能性高分子溶液完全干燥后形成抗菌促愈合功能层;
[0019]S40用剥离层覆盖抗菌促愈合功能层,得到完整的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
[0020]进一步的,S20步骤中保湿剂为醇类小分子或低聚物,低聚物包括丙三醇、D-泛醇、聚乙二醇600或聚乙二醇400;增稠剂为纤维素;溶剂为去离子水或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0021]进一步的,S30步骤中抗菌促愈合功能性高分子溶液的干燥温度为4℃

37℃。
[002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将具有抗菌促愈合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与具有保湿、溶胀特性的聚合物混合,形成具有一定粘性的功能化高分子溶液,保留了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解决了抗菌促愈合功能材料在伤口部位停留时间短的问题。二、粘性功能化高分子溶液涂覆于传统的聚氨酯泡沫敷料表面并自然干燥,在赋予泡沫敷料功能性的同时,保留了泡沫敷料吸收伤口渗出液的作用;此外,敷料吸附的伤口渗出液还能够作为溶剂,使干燥的抗菌促愈合高分子迅速溶胀溶解,恢复半凝胶状态,稳定持续保持伤口湿润环境,延长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在伤口部位的停留时间从而为伤口愈合提供适宜细胞生长的湿润环境。三、本专利技术无需共混,将底衬层、泡沫敷料层、抗菌促愈合功能层及剥离层逐层叠加,不仅能够快速、批量化地在现有泡沫敷料基础上直接对其进行功能化,还能通过调整不同结构的组成和特性,制备可用于不同类型创面的功能性敷料,操作简单、产量较
高,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抗菌促愈合功能化的敷料。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的抗菌性评价结果。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出伤后不同时间大鼠创面的愈合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包括依次粘合的底衬层、聚氨酯泡沫层和抗菌促愈合功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促愈合功能层包括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保湿剂和增稠剂,所述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03%

20%,所述抗菌促愈合功能组分由溶解性好、具有抗菌性和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功能的一种或多种水溶性壳聚糖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壳聚糖包括单胍改性壳聚糖、双胍改性壳聚糖、聚乙二醇化壳聚糖和壳聚糖-抗菌肽偶联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为粘性透气无纺布或防水性聚氨酯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醇类小分子或低聚物,所述低聚物包括丙三醇、D-泛醇、聚乙二醇600或聚乙二醇4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纤维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为粘度4500

6500mPa.s的羟乙基纤维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促愈合功能化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促愈合功能层上方还设有剥离层,所述剥离层为格拉辛硅油纸,所述的格拉辛硅油纸的克重为40

90g/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萌黄沙李曌
申请(专利权)人:国科瑞诺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