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夹加压式髌骨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5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骨科临床医疗器具。其主体为一金属钳式结构,钳头前端的钳口为两对分别对称的弧形金属爪,其中一对金属爪末端为锥针状结构,用以在使用时侵入并抓持髌骨上极,另一对金属爪末端为叉形结构,用以在使用时骑跨并把持髌骨尖两侧的骨脊,钳头与钳柄为可分离式活动连接,钳头后部设置钳口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固定力度大,能很好把持下极骨折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骨科临床医疗器具,主要提出一种钳夹加压式髌骨固定器。现在髋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另一种是闭合复位,外固定;而闭合外固定式治疗由于存在固定方法简单,固定力可靠,不需实施手术等优点,而在临床上运用越以广泛;目前运用的外固定器结构设计和使用效果尚不甚令人满意,已提出的髌骨骨折固定器也有采用弧形金属爪刺入髌骨的方式加以固定的,而对于髌骨尖两侧很薄的骨脊结构尚不适用,侵入抱紧后由于金属爪不易抓持或抓持后易脱落、变位,另外其对弧形金属爪加压的结构一般采用螺栓旋紧的方式,易导致骨折再错位,因此固定成功率不高。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此,提出一种固定力度大,操作方便简单,能很好把持下极骨折块的新型髌骨外固定器,使其既适用于髌骨体部骨及下极骨折,又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本技术完成其专利技术任务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主体为一金属钳式结构,钳头前端的钳口为两对分别对称的弧形金属爪,其中一对金属爪末端为锥针状结构,用以在使用时侵入并抓持髌骨上极,另一对金属爪末端为叉形结构,用以在使用时骑跨并把持髌骨尖两侧很薄的骨脊,钳头与钳柄为可分离式活动连接,并在钳头后部设置有钳口固定装置,作用是固定钳口在把持骨折部位时保持定位状态。钳头后部的接柄头与前端为空心管状的钳柄为可分离式插接结构。钳头后部的两接柄头间设置一连接栓,并设置一紧固栓对其加以固定,构成钳口固定装置。本技术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1、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例髌骨骨折手术只需15分钟左右,较其它髌骨固定器快5-8倍。2、固定力可靠,成功率高,经力学测试髌骨钳的最大抓持力为114Kg,足以对抗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所产生的拉力,因此病人固定后即可下床行走。3、不需在透视机下进行,本技术在门诊或病床即可进行,一般不需住院,极大节约病人的治疗费用。4、不需要其它外固定,以往的固定器要用石膏托固定2-3周,本技术固定器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5、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其下极两爪分叉,可有效的把持下极骨折块,既使下极骨块很碎只把持骨膜或关节囊也可将骨块托起复位,且分叉尖呈骑跨式托起,不会进入骨质,故使用广泛。6、本技术固定后不易脱落,因髌骨底骨质较厚且坚硬,上极爪进入后较稳定,下极呈骨质较松且薄,但本技术下极为骑跨式,用的是提托卡挤力量,所以其固定后无脱落现象发生。本技术实施例给出以下附图;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钳头与钳柄分离时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钳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加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结构,其主体为一金属钳式结构,其钳头1前端的钳口为两对弧形金属爪2、3,其中一对金属爪2末端为锥针状结构,以便刺入骨质,用以抓持髌骨上极(即髌骨底),另一对金属爪3末端为前后分叉的叉形结构,两叉尖为30°左右的角度,叉的末端也呈尖锥状,用以骑跨并把持髌骨尖两侧的骨脊,钳头1后端有两个突起接柄头4,用以与钳柄5插接,钳柄5前端为空心管结构,套入接柄头4后加压使两对弧形金属爪相向聚合,定位后可使钳柄5与接柄头4分离。连接栓6一端固定连接在接柄头前端,另一端伸入另一接柄头前端开置的孔内,随钳口开合连接栓在孔内左右抽动,设置紧固螺栓8,可对连接栓紧固,从而使钳口固定在某一位置,使其夹持力固定。本技术的使用过程;本髌骨钳适用于各种髌骨骨折,使用时让患者膝关节伸直,常规消毒铺巾,用利多卡固于髌骨底及髌骨尖两侧作局部浸润麻醉,用尖刀于髌骨尖两侧(相距约1.5cm)作两个长0.5cm纵形小切口,刀刃向上,需切及髌骨尖两侧骨脊,并用刀尖向里刺破关节囊,放出关节内瘀血。术者一手持髌骨钳下极两爪,一手按压下极髌骨骨折块,将下及两爪从两切口内进入,进入约1cm后,向上提下极两爪,使髌韧带拉紧,手感下寻找髌骨尖两侧骨脊,让下极两分叉爪分别骑跨在髌骨尖两侧骨脊上,然后在上提髌骨下极的同时,向下推挤上极骨折块,使两极骨块靠近,大概复位后使上极两爪逐渐靠近并刺入皮肤,直达髌骨底上,用一手把持髌骨钳上下爪,一手安装手柄并握手柄加压,使骨折块挤紧复位,夹紧后手摸髌前侧,若有梯形错位,可松开后再行复位,直至对位良好,旋紧固定螺栓,包扎进爪孔,术毕。权利要求1.一种钳夹加压式髌骨固定器,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金属钳式结构,钳头(1)前端的钳口为两对分别对称的弧形金属爪(2)(3),其中一对金属爪(3)末端为锥针状结构,另一对金属爪(3)末端为叉形结构,钳头(1)与钳柄(5)为可分离式活动连接,并在钳头(1)后部位置设置有钳口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夹加压式髌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钳头后部两接柄头(4)间设置的连接栓(6)和对连接栓(6)加以固定从而固定钳口开口位置的紧固螺栓(8)构成钳口固定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骨科临床医疗器具。其主体为一金属钳式结构,钳头前端的钳口为两对分别对称的弧形金属爪,其中一对金属爪末端为锥针状结构,用以在使用时侵入并抓持髌骨上极,另一对金属爪末端为叉形结构,用以在使用时骑跨并把持髌骨尖两侧的骨脊,钳头与钳柄为可分离式活动连接,钳头后部设置钳口固定装置。本技术操作简便,固定力度大,能很好把持下极骨折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文档编号A61B17/60GK2266996SQ96204158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8日专利技术者张作君, 成传德, 王战朝, 朱明海, 王俊颀, 郭淑菊, 边涛 申请人: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钳夹加压式髌骨固定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金属钳式结构,钳头(1)前端的钳口为两对分别对称的弧形金属爪(2)(3),其中一对金属爪(3)末端为锥针状结构,另一对金属爪(3)末端为叉形结构,钳头(1)与钳柄(5)为可分离式活动连接,并在钳头(1)后部位置设置有钳口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君成传德王战朝朱明海王俊颀郭淑菊边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