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40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电装置,主要结构包括一动力元件,动力元件连接有一主转动件、一第一储电装置、一第二储电装置、及一处理元件,主转动件会带动一被动转动件旋转,第二储电装置则包含有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及一蓄电装置,被动转动件则连接有一动力放大组件,动力放大组件包含有一外环件、复数外啮合件、及一内啮合件,内啮合件连接有一发电组件,借此经由动力放大组件加强发电组件的发电效果,以配合第二储电装置增加电源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率。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指一种电源使用效率更佳的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运输用的代步工具,在人类生活中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为如此,代步用的工具也会随着时代不断的演进,从古代的马匹及马车演进到工业革命后的车辆及飞机,都是用于替代人力来做为运输的工具。
[0003]在现代生活中,一般通过汽油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也开始逐步的往电动的方向发展。因为电动车除了具有不会排放废气的环保效果之外,在低速的加速效果也较一般汽油式引擎车辆要来的有效率,且在怠速停车时,纯电动的车辆还可让电机静止,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电动车上述的优点,也让其特别适合行驶在目前拥挤的都市当中。
[0004]但因为电动车所需要的能源都要经由电池所提供,故电动车的使用时间自然也与电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电池供电量不足则会大幅提高使用上的困扰。
[0005]再者,虽然市面上具有与回收动能相关的电动车
技术实现思路
,但往往都仅能于滑行中回收移动时产生的动能,在电源的使用效率上也是相当的有限。
[0006]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故,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源使用效率更佳的发电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动力放大组件加强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进而增加整体使用上的效率。
[000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
[0010]一动力元件;
[0011]一主转动件,该主转动件设于该动力元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动力元件相连接,以经由该动力元件带动该主转动件作动;
[0012]一被动转动件,该被动转动件设于该主转动件的一侧处并与该主转动件相连接,以经由该主转动件的作动效果带动旋转;
[0013]一第一储电装置,该第一储电装置设于该动力元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动力元件电性连接;
[0014]一第二储电装置,该第二储电装置设于该动力元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动力元件及该第一储电装置电性连接,该第二储电装置包含有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及一蓄电装置,该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设于该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的一侧处,并分别电性连接该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该蓄电装置设于该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的一
侧处,并电性连接该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且该蓄电装置内具有相互串联的复数电容;
[0015]一动力放大组件,该动力放大组件连接该被动转动件,而该动力放大组件包含有一外环件、设于该外环件内并与该外环件相互啮合的复数外啮合件及一设于该外环件中央处并分别于各该外啮合件相互啮合的内啮合件,其中该外环件经由该被动转动件的带动进行旋转作动;
[0016]一发电组件,该发电组件设于该动力放大组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内啮合件相连接,以经由该内啮合件的转动效果进行发电动作,且该发电组件与该第二储电装置电性连接;及
[0017]一处理元件,该处理元件设于该第一储电装置的一侧处,且该处理元件信息连接该动力元件、该第一储电装置及该第二储电装置,借此控制该第一储电装置及该第二储电装置的充放电动作,与该动力元件带动效果。
[0018]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处理元件供连接一操控件,该操控件信息连接该处理元件。
[0019]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主转动件是一车体的主动轮,而该被动转动件是该车体的从动轮。
[0020]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被动转动件设于该外环件的外侧处,以带动该外环件旋转。
[002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发电组件具有连接于该从动轮的旋转轴上的复数发电线圈及连接该内啮合件并环绕于该复数发电线圈外侧处的复数磁性元件。
[0022]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内啮合件具有一啮合部及一连接该啮合部的延伸部,该复数磁性元件设于该延伸部上,以经由该延伸部延伸至该复数发电线圈的一侧处。
[002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复数外啮合件具有与该外环件相互啮合的复数右外啮合件及分别与该复数右外啮合件相连接的复数左外啮合件。
[0024]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蓄电装置的输入电流为200安培至2000安培。
[0025]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复数电容的容量为1法拉至5法拉。
[0026]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该被动转动件的转动效果通过该动力放大组件加速后传递至该发电组件之中。
[0027]借由上述的结构,处理元件会控制第一储电装置将电源导入动力元件中,以让动力元件带动主转动件旋转,而主转动件旋转时会带动被动转动件旋转。当被动转动件转动时,则会带动外环件转动,外环件则会带动各外啮合件旋转,借此带动与外啮合件相互啮合的内啮合件旋转,并通过此方式,加强被动转动件的转动效果。
[0028]内啮合件旋转时则会带动发电组件产生电能,再将产生的电能导入第二储电装置中,当电流进入第二储电装置进行充电动作时,会先经过逆向保护电路基板,借其控制电流流向避免输入端及输出端产生逆向电流,接着电流会流向过载保护电路基板,以稳定电流防止过载,如此即可以大电流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而达成快速充电的目的,也可同时让蓄电装置进行放电,且由于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及蓄电装置具有降低电流输出速度的功效,借以实现慢速放电、延长蓄电装置的使用时效的目的,即可使第二储电装置具有充电快放电慢的特性。
[0029]如此就能快速的将电源充满于第二储电装置中,并且因为被动转动件的旋转效果
会通过动力放大组件加强放大,因此能够具有更强的发电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电源使用效率。
[0030]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电源使用效率较差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轮内部的分解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轮内部示意图(一)。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轮右侧内部示意图(二)。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轮左侧内部示意图(三)。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0037]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转示意图(一)。
[0038]图8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转示意图(二)。
[0039]图9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旋转示意图(三)。
[0040]图10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启动电流示意图。
[0041]图1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电流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动力元件1;主转动件2;被动转动件3;第一储电装置4;第二储电装置5;逆向保护电路基板51;过载保护电路基板52;蓄电装置53;电容531;动力放大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动力元件;一主转动件,该主转动件设于该动力元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动力元件相连接,以经由该动力元件带动该主转动件作动;一被动转动件,该被动转动件设于该主转动件的一侧处并与该主转动件相连接,以经由该主转动件的作动效果带动旋转;一第一储电装置,该第一储电装置设于该动力元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动力元件电性连接;一第二储电装置,该第二储电装置设于该动力元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动力元件及该第一储电装置电性连接,该第二储电装置包含有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及一蓄电装置,该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设于该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的一侧处,并分别电性连接该复数逆向保护电路基板,该蓄电装置设于该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的一侧处,并电性连接该复数过载保护电路基板,且该蓄电装置内具有相互串联的复数电容;一动力放大组件,该动力放大组件连接该被动转动件,而该动力放大组件包含有一外环件、设于该外环件内并与该外环件相互啮合的复数外啮合件及一设于该外环件中央处并分别于各该外啮合件相互啮合的内啮合件,其中该外环件经由该被动转动件的带动进行旋转作动;一发电组件,该发电组件设于该动力放大组件的一侧处,并与该内啮合件相连接,以经由该内啮合件的转动效果进行发电动作,且该发电组件与该第二储电装置电性连接;及一处理元件,该处理元件设于该第一储电装置的一侧处,且该处理元件信息连接该动力元件、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勋梁元奕梁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梁元奕梁世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