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95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属于动车车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转盘,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柱、连接柱和第一伸缩筒,所述第一伸缩柱的后侧延伸至第一伸缩筒的内部且与第一伸缩筒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筒的顶部与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与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对动车车轮的检测方法为人工使用工具靠近动车车轮的半径进行测量,此时动车为停止状态,则不方便对动车车轮多处半径进行测量,不可精确的判断动车车轮能否继续使用,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车车轮
,特别涉及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在动车车轮的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动车车轮进行磨损度检测,以便判断动车车轮能否继续使用,现有的对动车车轮的检测方法为人工使用工具靠近动车车轮的半径进行测量,此时动车为停止状态,则不方便对动车车轮多处半径进行测量,不可精确的判断动车车轮能否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对动车车轮的检测方法为人工使用工具靠近动车车轮的半径进行测量,此时动车为停止状态,则不方便对动车车轮多处半径进行测量,不可精确的判断动车车轮能否继续使用,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转盘,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测量机构;
[0005]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柱、连接柱和第一伸缩筒,所述第一伸缩柱的后侧延伸至第一伸缩筒的内部且与第一伸缩筒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筒的顶部与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与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为了达到将转盘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转盘的底部与轴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
[0007]为了达到带动连接块移动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为了达到防止第一伸缩柱与第一伸缩筒之间脱离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柱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表面与第一伸缩筒的内壁接触。
[0009]为了达到第二伸缩柱可以延长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筒,所述第二伸缩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二伸缩柱的顶部延伸至第二伸缩筒的内部且与第二伸缩筒的内部活动连接。
[0010]为了达到对第二伸缩柱限位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限位钮,所述限位钮的右侧穿过第二伸缩筒且延伸至第二伸缩筒的内部,所述限位钮的右侧与第二伸缩柱的左侧紧密接触。
[0011]为了达到防止第二伸缩柱与第二伸缩筒之间脱离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的表面与第二伸缩筒的内壁接触。
[0012]为了达到方便第二伸缩柱复位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第二伸缩筒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3]为了达到方便转动转盘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块。
[0014]为了达到方便对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移动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第二伸缩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拨柱。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通过先将动车车轮进行拆卸,然后将动车车轮放置在转盘的顶部,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下降,电动伸缩杆下降带动第一伸缩柱、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柱和第二伸缩筒下降,使得第二伸缩柱靠近动车车轮的边缘,然后通过对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的调整即可对动车车轮的半径进行测量,再转动转盘,即可带动动车车轮转动,即可对动车车轮对出半径进行测量,使得测量更准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测量机构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底板与转盘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伸缩柱与第二伸缩筒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伸缩柱与第二伸缩柱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第二伸缩柱与第二伸缩筒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1、底板;2、电动伸缩杆;3、连接块;4、测量机构;401、第一伸缩柱;402、连接柱;403、第一伸缩筒;5、限位柱;6、转盘;7、垫块;8、支腿;9、转柱;10、第二伸缩筒;11、第二伸缩柱;12、拨块;13、轴承;14、限位钮;15、拨柱;16、第一挡块;17、第二挡块;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
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转盘6,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测量机构4;
[0027]测量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柱401、连接柱402和第一伸缩筒403,第一伸缩柱401的后侧延伸至第一伸缩筒403的内部且与第一伸缩筒403之间活动连接,第一伸缩筒403的顶部与连接柱402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柱402的顶部与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先将动车车轮进行拆卸,然后将动车车轮放置在转盘6的顶部,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2下降,电动伸缩杆2下降带动第一伸缩柱401、第一伸缩筒403和第二伸缩柱11和第二伸缩筒10下降,使得第二伸缩柱11靠近动车车轮的边缘,然后通过对第一伸缩柱401和第二伸缩柱11的调整即可对动车车轮的半径进行测量,再转动转盘6,即可带动动车车轮转动,即可对动车车轮对出半径进行测量,使得测量更准确。
[0029]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3,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转盘(6),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测量机构(4);所述测量机构(4)包括第一伸缩柱(401)、连接柱(402)和第一伸缩筒(403),所述第一伸缩柱(401)的后侧延伸至第一伸缩筒(403)的内部且与第一伸缩筒(403)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筒(403)的顶部与连接柱(4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402)的顶部与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3),所述转盘(6)的底部与轴承(13)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盘(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连接块(3)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柱(40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16),所述第一挡块(16)的表面与第一伸缩筒(403)的内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车轮磨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柱(4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筒(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斌郑冬文智华马硕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