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22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包括清理箱和收渣箱,所述清理箱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与清理箱衔接的出料板,且所述出料板一端向清理箱外侧倾斜设置,所述收渣箱位于出料板远离清理箱一端的下方,所述清理箱的一侧还设有与水旋塔连接的进水口,所述清理箱的上还设有用于将清理箱内的废渣从出料板推出至收渣箱内的清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能够自动高效的将清理箱内的废渣打捞至收渣箱内,避免排水时堵住排水管。避免排水时堵住排水管。避免排水时堵住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旋塔,是一种环保设备,主要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废气处理中,操作时一般把带有粉尘或漆雾的空气送入机箱内,采用水与废气进行接触,将废气中的粉尘或漆雾带入水中,过滤后再被风机通过排风管排出,这样净化了喷漆工作环境,保护了人身健康。
[0003]目前的水旋塔主要包括水帘组件、屏挡组件以及风机,水帘组件用于将柜体内的水循环抽至水帘组件上方,再沿着水帘板侧面流下形成水帘,而水帘组件、屏挡组件以及柜体上表面三者构成排风空间,风机位于柜体上表面,风机工作以使排风空间内形成负压,水帘板的底部与柜体底部的水面之间具有间距,外部的废气从间距穿过水帘,部分废气进入排风空间后排出。
[0004]由于现有的水旋塔内部带有废渣的水需要进行捞渣处理,目前的捞渣过程均是由人工进行,工人需要将柜体的两侧捞渣门打开,然后将渣物捞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该种捞渣结构能够自动高效的将清理箱内的废渣打捞至收渣箱内,避免排水时堵住排水管。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包括清理箱和收渣箱,所述清理箱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与清理箱衔接的出料板,且所述出料板一端向清理箱外侧倾斜设置,所述收渣箱位于出料板远离清理箱一端的下方,所述清理箱的一侧还设有与水旋塔连接的进水口,所述清理箱的上还设有用于将清理箱内的废渣从出料板推出至收渣箱内的清理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滤板和驱动组,所述滤板竖直设置在清理箱内,且滤板的底部与清理箱的底面接触,所述滤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清理箱的内侧壁接触,所述驱动组驱动滤板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滤板将废渣推至出料板外。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与进水口进水的方向十字相交。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滤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清理箱的高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包括第一辊轴组、第二辊轴组、第三辊轴组以及动力源,所述第一辊轴组位于清理箱内且远离出料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辊轴组位于出料板与清理箱衔接处,所述第三辊轴组位于出料板远离清理箱一端,所述第一辊轴组、第二辊轴组以及第三辊轴组之间通过履带连接,所述滤板连接在履带上,所述动力源与第三辊轴组传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辊轴组、第二辊轴组以及第三辊轴组均包括轴杆以及分别套设在轴杆两端的齿轮,两端的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滤带连接,所述滤板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一侧的履带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箱一侧还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泄阀。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水旋塔的一侧设置清理箱,将清理箱的一侧设置与水旋塔连接的进水口,能够将水旋塔内的废水废渣排至清理箱内,而在清理箱的一侧设置倾斜的出料板以及在内部设置滤板,通过驱动组带动滤板将废渣推至出料板外,实现自动捞渣的功能,代替了以往人工手动捞渣,提高了捞渣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图;
[0016]图2是水旋塔与清理箱结合图。
[0017]图3是本实施例2内部结构图;
[0018]附图标记:1、柜体;2、排风通道;3、一级水帘板;4、二级水帘板;5、三级水雾管;6、水槽;7、溢水孔;8、水泵结构;9、屏挡板;10、屏挡罩;11、导流板;12、排水网格;13、清理箱;14、清理组件;15、出料板;16、收渣箱;141、第一辊轴组;142、第二辊轴组;143、第三辊轴组;144、动力源;145、滤板;146、履带;17、排水管;18、排泄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由于现有的水旋塔内部带有废渣的水需要进行捞渣处理,目前的捞渣过程均是由人工进行,工人需要将柜体的两侧捞渣门打开,然后将渣物捞出,费时费力,因此本技术设计这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具体如图1

2所示,包括清理箱13和收渣箱16,清理箱13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与清理箱13衔接的出料板15,且出料板15一端向清理箱13外侧倾斜设置,收渣箱16位于出料板15远离清理箱13一端的下方,清理箱13的一侧还设有与水旋塔连接的进水口,清理箱13的上还设有用于将清理箱13内的废渣从出料板15推出至收渣箱16内的清理组件14,在水旋塔的一侧设置清理箱13,将清理箱13的一侧设置与水旋塔连接的进水口,能够将水旋塔内的废水废渣排至清理箱13内,而在清理箱13的一侧设置倾斜的出料板15以及在内部设置清理组件14,通过清理组件14实现自动捞渣的功能,代替了以往人工手动捞渣,提高了捞渣效率。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清理组件14包括滤板145和驱动组,滤板145竖直设置在清理箱13内,且滤板145的底部与清理箱13的底面接触,滤板145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清理箱13的内侧壁接触,驱动组驱动滤板145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滤板145将废渣推至出料板15外,第一方向与进水口进水的方向十字相交,其中滤板14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清理箱13的高度,则滤板145在推动时废渣不会溢过滤板145上方,驱动组包括第一辊轴组141、第二辊轴组142、第三辊轴组143以及动力源144,第一辊轴组141位于清理箱13内且远离出料板15的一侧,第二辊轴组142位于出料板15与清理箱13衔接处,第三辊轴组143位于出料板15远离清理箱13一端,第一辊轴组141、第二辊轴组142以及第三辊轴组143之间通过履带146连接,滤板145连
接在履带146上,动力源144与第三辊轴组143传动连接,其中为了使得滤板145在移动过程中更稳定,则在第一辊轴组141、第二辊轴组142以及第三辊轴组143均包括轴杆以及分别套设在轴杆两端的齿轮,两端的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滤带连接,滤板145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一侧的履带146上,清理箱13一侧还设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设有排泄阀18,工作原理:当清理箱13内有废渣颗粒,滤板145初始位于第一辊轴组141一侧,驱动电机144驱动第三辊轴组143转动,滤板145向出料板15一侧移动,滤板145会慢慢将清理箱13一侧的废渣推向出料板15上,再继续沿着出料板15的斜面推出至收渣箱16内,捞渣完成后,排泄阀18打开,清理箱内的废水会从排水管17中排出。
[0023]实施例2:
[00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侧的水旋塔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改进,由于现有的水旋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理箱(13)和收渣箱(16),所述清理箱(13)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与清理箱(13)衔接的出料板(15),且所述出料板(15)一端向清理箱(13)外侧倾斜设置,所述收渣箱(16)位于出料板(15)远离清理箱(13)一端的下方,所述清理箱(13)的一侧还设有与水旋塔连接的进水口,所述清理箱(13)的上还设有用于将清理箱(13)内的废渣从出料板(15)推出至收渣箱(16)内的清理组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14)包括滤板(145)和驱动组,所述滤板(145)竖直设置在清理箱(13)内,且滤板(145)的底部与清理箱(13)的底面接触,所述滤板(145)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清理箱(13)的内侧壁接触,所述驱动组驱动滤板(145)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滤板(145)将废渣推至出料板(15)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进水口进水的方向十字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旋塔的捞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145)的高度大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旭林斌李发强张彬吕畅吴晓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