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12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包括客流量监控系统,所述客流量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数据保留单元、计数单元和无线传输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客流量监控技术领域。该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通过数据分析单元将刚识别的乘客信息与已有的乘客信息进行对比,并判断数据是否重合,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单元中的时间阈值模块,判断乘客是否下车,对已下车的乘客的所有信息进行删除,对下车之后再上车的乘客信息,只保留初次录入的数据,从而可以对乘客数量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控。量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控。量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客流量监控
,具体为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各种需求明显增长,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研究如何对公共交通设施实施有效监测、如何为公共交通调度提供有效数据,从而减少公交车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由于公交客流量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公交客流量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能够帮助智能公交系统更好的运行与发展。公交公司通过实时的获得该路段在此段时间内的客流量的多少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公交车的合理调度。
[0003]在传统的公交调度管理中,在对客流量进行监控时,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公交车超载时,有些乘客由于位于车门较近的位置,导致车内靠里的乘客需要下车时,靠近车门的乘客要先下车让行,再上车;或是有些乘客发现下错站,又再次上车,这就容易导致在这种情况下,该乘客再次上车时,数据又一次被录入,导致公交车上实际的乘客数量少于记录的数量,该数据传输至终端后,不利于后台人员对公交车进行调度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在对乘客数量进行监控时,监控不准确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包括客流量监控系统,所述客流量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数据保留单元、计数单元和无线传输模块;监控单元:将乘客的特征信息进行收集,并对不同乘客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监控单元传输过来的乘客信息进行识别,并与已储存的乘客信息对比,判断数据是否重合,并通过收集的数据判断乘客是否下车,其中,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包括对乘客特征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刚采集的乘客特征信息与已存储的乘客特征信息进行对比的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乘客特征信息重复时进行标记的重复特征标记模块,用于判断乘客是否下车的时间阈值模块,以及对乘客重复的特征信息进行删除的数据删除模块;数据保留单元:用于对未下车的乘客的初始数据信息进行保留;计数单元:通过所述数据保留单元内的数据信息,对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进行统计,同时通过将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与公交车上的座位量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处于高峰期;
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计数单元中的数据信息传输至后台终端。
[0006]优选的,所述监控单元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分析模块、信息分类模块和信息汇总模块,其中,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信息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汇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对乘客人脸进行识别的人脸信息采集模块,以及对乘客着装颜色进行识别的着装色彩信息采集模块,且所述人脸信息采集模块与着装色彩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信息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还包括:车辆调度系统:通过所述计数单元判断出公交车的载客情况,从而对相邻两辆公交车之间的发车时间间隔的调节方式进行选择。
[0009]优选的,所述计数单元包括数量统计模块、数量分析模块、空车模块、满座模块以及超载模块,其中,所述数量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并将统计的数量信息传输至数量分析模块,通过所述数量分析模块将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与公车的座位数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判断公交车的载客情况。
[0010]优选的,所述车辆调度系统包括延长发车时间模块、正常发车模块以及缩短发车时间模块,其中,所述空车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延长发车时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满座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正常发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缩短发车时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1](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通过数据分析单元将刚识别的乘客信息与已有的乘客信息进行对比,并判断数据是否重合,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单元中的时间阈值模块,判断乘客是否下车,对已下车的乘客的所有信息进行删除,对下车之后再上车的乘客信息,只保留初次录入的数据,从而可以对乘客数量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控。
[0012](2)该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通过计数单元的设置,对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进行准确的统计,并通过与公交车上的座位数量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车辆调度系统,从而使得后台人员可以准确的掌控公交车的客流情况,对公交车的调度进行实时合理地安排。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客流量监控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控单元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分析单元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计数单元的原理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调度系统的原理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时间阈值模块的逻辑判断图。
[0014]图中,1、监控单元;11、信息采集单元;12、信息分析模块;13、信息分类模块;14、信
息汇总模块;2、数据分析单元;21、数据存储模块;22、特征识别模块;23、重复特征标记模块;24、时间阈值模块;25、数据删除模;3、数据保留单元;4、计数单元;41、数量统计模块;42、数量分析模块;43、空车模块;44、满座模块;45、超载模块;5、无线传输模块;6、车辆调度系统;61、延长发车时间模块;62、正常发车模块;63、缩短发车时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6,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包括:监控单元1:将乘客的特征信息进行收集,并对不同乘客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分析单元2:用于对监控单元1传输过来的乘客信息进行识别,并与已储存的乘客信息对比,判断数据是否重合,并通过收集的数据判断乘客是否下车;数据保留单元3:用于对未下车的乘客的初始数据信息进行保留;计数单元4:通过数据保留单元3内的数据信息,对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进行统计,同时通过将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与公交车上的座位量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处于高峰期;无线传输模块5:用于将计数单元4中的数据信息传输至后台终端;车辆调度系统6:通过计数单元4判断出公交车的载客情况,从而对相邻两辆公交车之间的发车时间间隔的调节方式进行选择。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单元1包括信息采集单元11、信息分析模块12、信息分类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流量监控系统,所述客流量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单元(1)、数据分析单元(2)、数据保留单元(3)、计数单元(4)和无线传输模块(5);监控单元:将乘客的特征信息进行收集,并对不同乘客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监控单元(1)传输过来的乘客信息进行识别,并与已储存的乘客信息对比,判断数据是否重合,并通过收集的数据判断乘客是否下车,其中,所述数据分析单元(2)包括对乘客特征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存储模块(21),用于将刚采集的乘客特征信息与已存储的乘客特征信息进行对比的特征识别模块(22),用于对乘客特征信息重复时进行标记的重复特征标记模块(23),用于判断乘客是否下车的时间阈值模块(24),以及对乘客重复的特征信息进行删除的数据删除模块(25);数据保留单元:用于对未下车的乘客的初始数据信息进行保留;计数单元:通过所述数据保留单元(3)内的数据信息,对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进行统计,同时通过将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与公交车上的座位量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处于高峰期;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计数单元(4)中的数据信息传输至后台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公交客流量监控及调度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单元(1)包括信息采集单元(11)、信息分析模块(12)、信息分类模块(13)和信息汇总模块(14),其中,所述信息采集单元(11)的输出端与信息分析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分析模块(12)的输出端与信息分类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分类模块(13)的输出端与信息汇总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实朱泽洋孟凡宝吴善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中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