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442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所述加速度计采用玻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机电系统(MEMS)和微惯性测量仪表
,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速度计作为惯性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惯性导航、地震监测、资源勘探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通常都需要检测
µ
g级的加速度,为了获得极低的机械热噪声和极高的位移分辨率,将光学干涉原理与微机电系统(MEMS)相结合实现了基于光栅干涉位移测量原理的加速度计。相比于主流的电容式加速度计,光栅加速度计具有高灵敏度、高线性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0003]由于MEMS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惯性仪器高精度、集成化和微型化等方面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加速度计目前已经可以达到微G级,想要进一步提高,微型化和高精度两者则很难兼得,传统MEMS加速度计的质量块微型化会获得数倍量级的机械热噪声,这也是超高精度惯性器件难以突破微型化的重要原因。光栅加速度计将光栅干涉技术与MEMS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高灵敏度度的集成式加速度计,实现了微型化惯性器件的高灵敏度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针对目前超高精度惯性仪器微型化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具有极高的机械灵敏度、高线性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0005]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包括顶层结构、中层主体结构和底层结构,而顶层结构、中层主体结构和底层结构,从上到下布置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结构。其中中层主体结构包括X轴模块、Y轴模块、Z轴模块、键合模块和第一键合层结构;X轴模块位于中层主体结构的左上角,Y轴模块位于中层主体结构的右下角,X轴模块与Y轴模块垂直布置,Z轴模块位于中层主体结构的左下角,键合模块位于中层主体结构的右上角,第一键合层结构的键合电极分布于各个模块的四角处;中层主体结构为正方形,X轴模块与Y轴模块构造完全一致,均为长方形,Z轴模块、键合模块为正方形,X轴模块的下长边与Z轴模块的上边长重合,Y轴模块的左长边与Z轴模块的右边长重合,键合模块的左边长与X轴模块的右短边重合,下边长与Y轴模块的上短边重合,第一键合层结构的下表面与X轴模块、Y轴模块、Z轴模块、键合模块的上表面重合;X轴模块用于测量X轴方向的加速度,Y轴模块用于测量Y轴方向的加速度,Z轴模块用于测量Z轴方向的加速度,第一键合层结构用于与顶层结构键合。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X轴模块由X轴环形外框、第一、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X轴环形连接框架、第一、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X轴梳齿结构、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第一、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构成;第一、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位于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内部的中
心位置,并关于X轴模块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第一、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的上表面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位于X轴模块的正中心,等距分成五个部分,第二、四部分挖空,第一、三、五部分保留连接,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上表面同样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X轴梳齿结构位于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左右两侧,X轴梳齿结构由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左方第一、二、三X轴反馈梳齿,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右方第四、五、六X轴反馈梳齿组成,左右两侧的反馈梳齿等间距分布,反馈梳齿由一对固定梳齿和一个可动梳齿构成,固定梳齿分别对称分布于可动梳齿的上下两侧,并在梳齿间形成一定的重叠长度且相邻梳齿的间距相等,上侧为驱动梳齿,下侧为感应梳齿,可动梳齿与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相连,反映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位移;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通过上方第一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和下方第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支撑于X轴环形连接框架之上,X轴环形连接框架内部结构作为整体,再通过上方第一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和下方第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支撑于X轴环形外框之上,其中第一、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略长于第一、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当经过准直后的激光光束透过顶部玻璃近似照射到光栅上时,一部分光被直接反射,并形成衍射光束1,另一部分入射光通过光栅的间隙后被反射回来,再次经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光束2。两个衍射光束会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斑,当外界有X轴加速度输入时,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产生位移,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不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光斑强度的改变。同时通过X轴静电反馈梳齿结构实现对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控制,使得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最后实现对X轴加速度的闭环测量。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Y轴模块由Y轴环形外框、第一、二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Y轴环形连接框架、第一、二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Y轴梳齿结构、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第一、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构成;第一、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位于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内部中心位置,并关于Y轴模块中心上下对称分布,第一、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的上表面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位于Y轴模块的正中心,等距分成五个部分,第二、四部分挖空,第一、三、五部分保留连接,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上表面同样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Y轴梳齿结构位于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上下两侧,Y轴梳齿结构由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上方第一、二、三Y轴反馈梳齿,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下方第四、五、六Y轴反馈梳齿组成,上下两侧的反馈梳齿等间距分布,反馈梳齿由一对固定梳齿和一个可动梳齿构成,固定梳齿分别对称分布于可动梳齿的左右两侧,并在梳齿间形成一定的重叠长度且相邻梳齿的间距相等,左侧为驱动梳齿,右侧为感应梳齿,可动梳齿与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相连,反映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位移;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通过左方第一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和右方第二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支撑于Y轴环形连接框架之上,Y轴环形连接框架内部结构作为整体,再通过左方第一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和右方第二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支撑于Y轴环形外框之上,其中第一、二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略长于第一、二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当经过准直后的激光光束透过顶部玻璃近似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一部分光被直接反射,并形成衍射光束1,另一部分入射光通过光栅的间隙后被反射回来,再次经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光束2。两个衍射光束会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斑,当外界有Y轴加速度输入时,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产生位移,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不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光斑强度的改变。同时通过Y轴静电反馈梳齿结构实现对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的控制,使得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最后实现对Y轴加速度的闭环测量。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Z轴模块由Z轴环形外框、第一、二、三、四Z轴U型外层弹性梁、Z轴环形连接框架、第一、二、三、四Z轴U型内层弹性梁、Z轴质量块、第一、二Z轴金属电极、Z轴内层反射膜构成;Z轴质量块为正方形,位于Z轴模块的正中心位置,Z轴内层反射膜为正方形,边长小于Z轴质量块的边长,位于Z轴质量块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一、二Z轴金属电极为环形,外围大小略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结构(24)、中层主体结构(1)和底层结构(29),而顶层结构(24)、中层主体结构(1)和底层结构(29),从上到下布置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结构;其中中层主体结构(1)包括X轴模块(1

1)、Y轴模块(1

2)、Z轴模块(1

3)、键合模块(1

4)和第一键合层结构(23);X轴模块(1

1)位于中层主体结构(1)的左上角,Y轴模块(1

2)位于中层主体结构(1)的右下角,X轴模块(1

1)与Y轴模块(1

2)垂直布置,Z轴模块(1

3)位于中层主体结构(1)的左下角,键合模块(1

4)位于中层主体结构(1)的右上角,第一键合层结构(23)的键合电极分布于各个模块的四角处;中层主体结构(1)为正方形,X轴模块(1

1)与Y轴模块(1

2)构造完全一致,均为长方形,Z轴模块(1

3)、键合模块(1

4)为正方形,X轴模块(1

1)的下长边与Z轴模块(1

3)的上边长重合,Y轴模块(1

2)的左长边与Z轴模块(1

3)的右边长重合,键合模块(1

4)的左边长与X轴模块(1

1)的右短边重合,下边长与Y轴模块(1

2)的上短边重合,第一键合层结构(23)的下表面与X轴模块(1

1)、Y轴模块(1

2)、Z轴模块(1

3)、键合模块(1

4)的上表面重合;X轴模块(1

1)用于测量X轴方向的加速度,Y轴模块(1

2)用于测量Y轴方向的加速度,Z轴模块(1

3)用于测量Z轴方向的加速度,第一键合层结构(23)用于与顶层结构(24)键合;X轴模块(1

1)由X轴环形外框(2)、第一、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3

1、3

2)、X轴环形连接框架(4)、第一、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5

1、5

2)、X轴梳齿结构(6)、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第一、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8

1、8

2)构成;第一、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8

1、8

2)位于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的内部的中心位置,并关于X轴模块(1

1)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第一、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8

1、8

2)的上表面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位于X轴模块(1

1)的正中心,等距分成五个部分,第二、四部分挖空,第一、三、五部分保留连接,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的上表面同样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X轴梳齿结构(6)位于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的左右两侧,X轴梳齿结构(6)由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左方第一、二、三X轴反馈梳齿(6

1、6

2、6

3),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右方第四、五、六X轴反馈梳齿(6

4、6

5、6

6)组成,左右两侧的反馈梳齿等间距分布,反馈梳齿由一对固定梳齿和一个可动梳齿构成,固定梳齿分别对称分布于可动梳齿的上下两侧,并在梳齿间形成一定的重叠长度且相邻梳齿的间距相等,上侧为驱动梳齿,下侧为感应梳齿,可动梳齿与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相连,反映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的位移;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通过上方第一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5

1)和下方第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5

2)支撑于X轴环形连接框架(4)之上,X轴环形连接框架(4)内部结构作为整体,再通过上方第一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3

1)和下方第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3

2)支撑于X轴环形外框(2)之上,其中第一、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3

1、3

2)略长于第一、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5

1、5

2);当经过准直后的激光光束透过顶部玻璃近似照射到光栅上时,一部分光被直接反射,并形成衍射光束1,另一部分入射光通过光栅的间隙后被反射回来,再次经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光束2;两个衍射光束会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斑,当外界有X轴加速度输入时,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产生位移,而X轴固定光栅质量块(8)不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光斑强度的改变。2.同时通过X轴静电反馈梳齿结构实现对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的控制,使得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最后实现对X轴加速度的闭环测量;
Y轴模块(1

2)由Y轴环形外框(9)、第一、二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10

1、10

2)、Y轴环形连接框架(11)、第一、二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12

1、12

2)、Y轴梳齿结构(13)、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第一、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15

1、15

2)构成;第一、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15

1、15

2)位于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的内部中心位置,并关于Y轴模块(1

2)中心上下对称分布,第一、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15

1、15

2)的上表面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位于Y轴模块(1

2)的正中心,等距分成五个部分,第二、四部分挖空,第一、三、五部分保留连接,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的上表面同样刻出大量平行等距凹槽形成光栅部分;Y轴梳齿结构(13)位于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的上下两侧,Y轴梳齿结构(13)由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上方第一、二、三Y轴反馈梳齿(13

1、13

2、13

3),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下方第四、五、六Y轴反馈梳齿(13

4、13

5、13

6)组成,上下两侧的反馈梳齿等间距分布,反馈梳齿由一对固定梳齿和一个可动梳齿构成,固定梳齿分别对称分布于可动梳齿的左右两侧,并在梳齿间形成一定的重叠长度且相邻梳齿的间距相等,左侧为驱动梳齿,右侧为感应梳齿,可动梳齿与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相连,反映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的位移;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通过位于左方的第一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12

1)和位于右方的第二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12

2)支撑于Y轴环形连接框架(11)之上,Y轴环形连接框架(11)内部结构作为整体,再通过左方第一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10

1)和右方第二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10

2)支撑于Y轴环形外框(9)之上,其中第一、二Y轴环型外层弹性梁(10

1、10

2)长于第一、二Y轴环型内层弹性梁(12

1、12

2);当经过准直后的激光光束透过顶部玻璃近似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一部分光被直接反射,并形成衍射光束1,另一部分入射光通过光栅的间隙后被反射回来,再次经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光束2;两个衍射光束会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斑,当外界有Y轴加速度输入时,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产生位移,而Y轴固定光栅质量块(15)不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光斑强度的改变;同时通过Y轴静电反馈梳齿结构实现对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的控制,使得Y轴可动光栅质量块(14)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最后实现对Y轴加速度的闭环测量;Z轴模块(1

3)由Z轴环形外框(16)、第一、二、三、四Z轴U型外层弹性梁(17

1、17

2、17

3、17

4)、Z轴环形连接框架(18)、第一、二、三、四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1、19

2、19

3、19

4)、Z轴质量块(20)、第一、二Z轴金属电极(21

1、21

2)、Z轴内层反射膜(22)构成;Z轴质量块(20)为正方形,位于Z轴模块(1

3)的正中心位置,Z轴内层反射膜(22)为正方形,边长小于Z轴质量块(20)的边长,位于Z轴质量块(20)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一、二Z轴金属电极(21

1、21

2)为环形,外围大小小于Z轴质量块(20),内围大小略大于Z轴内层反射膜(22),第一Z轴金属电极(21

1)位于Z轴质量块(20)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二Z轴金属电极(21

2)位于Z轴质量块(20)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一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1)位于Z轴质量块(20)的上方,第二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2)位于Z轴质量块(20)的右方,第三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3)位于Z轴质量块(20)的下方,第四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4)位于Z轴质量块(20)的左方,Z轴质量块(20)通过第一、二、三、四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1、19

2、19

3、19

4)支撑于Z轴环形连接框架(18)之上,第一Z轴U型外层弹性梁(17

1)位于Z轴环形连接框架(18)的上方,第二Z轴U型外层弹性梁(17

2)位于Z轴环形连接框架(18)的右方,第三Z轴U型外层弹性梁(17

3)位于Z轴环形连接框架(18)的下方,第四Z轴U型外层弹性梁(17

4)位于Z轴环形连接框架(18)的左方,Z轴环形连接框架(18)内部结构作为整体,再通过第一、二、三、四Z轴U
型外层弹性梁(17

1、17

2、17

3、17

4)支撑于Z轴环形外框(16)之上,其中第一、二、三、四Z轴U型外层弹性梁(17

1、17

2、17

3、17

4)长于第一、二、三、四Z轴U型内层弹性梁(19

1、19

2、19

3、19

4);当经过准直后的激光光束透过顶部玻璃近似垂直照射到光栅上时,一部分光被直接反射,并形成衍射光束1,另一部分入射光通过光栅的间隙后被反射回来,再次经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光束2;两个衍射光束会发生干涉,产生干涉光斑,当外界有Z轴加速度输入时,Z轴质量块(20)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产生沿Z轴方向的位移从而影响光斑强度的改变;同时通过静电反馈结构实现对Z轴质量块(20)的闭环控制,使得Z轴质量块(20)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最后实现对Z轴加速度的闭环测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层键合层结构(23)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中层键合电极(23

1、23

2、23

3、23

4、23

5、23

6、23

7、23

8、23

9),第一中层键合电极(23

1)位于X轴模块(1

1)上表面的左上角,第三中层键合电极(23

3)位于键合模块(1

4)上表面的右上角,第七中层键合电极(23

7)位于Z轴模块(1

3)上表面的左下角,第九中层键合电极(23

9)位于Y轴模块(1

2)上表面的右下角,第四、五、六中层键合电极(23

4、23

5、23

6)的中心位于X轴模块(1

1)与Z轴模块(1

3)的交界线上,第二、五、八中层键合电极(23

2、23

5、23

8)的中心位于Y轴模块(1

2)与Z轴模块(1

3)的交界线上,第一、四、七中层键合电极(23

1、23

4、23

7),第二、五、八中层键合电极(23

2、23

5、23

8)和第三、六、九中层键合电极(23

3、23

6、23

9)分别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第一、二、三中层键合电极(23

1、23

2、23

3),第四、五、六中层键合电极(23

4、23

5、23

6)和第七、八、九中层键合电极(23

7、23

8、23

9)分别位于同一水平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静电反馈结构的三轴光栅加速度计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层结构(24)的第二键合层结构(28)下表面与中层主体结构(1)的第一键合层结构(23)上表面完全重合,中层主体结构(1)的环形外框和键合模块(1

4)下表面与底层结构(29)的锚点层(31)上表面完全重合,形成类似三明治的三维结构;在顶层结构(24)中,金属光栅(26)的上表面与顶层玻璃基片(25)的下表面重合,金属光栅(26)正对于中层主体结构(1)的Z轴内层反射膜(22)且与Z轴内层反射膜(22)存在100
µ
m间距,顶层金属电极(27)的上表面与顶层玻璃基片(25)的下表面重合,顶层金属电极(27)正对于中层主体结构(1)的第一Z轴金属电极(21

1)且与第一Z轴金属电极(21

1)存在100
µ
m间距,第二键合层结构(28)上表面与顶层玻璃基片(25)下表面重合,第二键合层结构(28)下表面与第一键合层结构(23)上表面重合;在中层主体结构(1)中,左侧为X 轴模块(1

1),右侧为Z轴模块(1

3),Y轴模块(1

2)与X轴(1

1)构造一致,X轴模块(1

1)中从左至右依次为X轴环形外框(2)、第一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3

1)、X轴环形连接框架(4)、第一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5

1)、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第二X轴环型内层弹性梁(5

2)、X轴环形连接框架(4)、第二X轴环型外层弹性梁(3

2)、X轴环形外框(2),X轴可动光栅质量块(7)位于X轴模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聂逸菲李成孙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