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摇陀螺装置和具有它的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442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摇陀螺装置和具有它的船舶,减摇陀螺装置包括:基座、陀螺本体和阻尼组件。陀螺本体包括框架和飞轮,飞轮可相对框架转动,框架与基座可转动地相连。阻尼组件包括具有阻力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和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均与框架可枢转地相连,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和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均与基座可枢转地相连,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形成有开口朝向各自第二端的第一夹角,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到第一轴线的第一连线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到第一轴线的第二连线形成的夹角为非平角,且夹角的开口方向背离各自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摇陀螺装置避免伸缩杆断裂,并延长减摇陀螺装置的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摇陀螺装置和具有它的船舶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
,具体涉及一种减摇陀螺装置和具有它的船舶。

技术介绍

[0002]减摇陀螺装置通常用于安装在船舶上并对船舶进行减摇,相关技术中,减摇陀螺装置100

包括陀螺本体1

、基座2

和阻尼组件。陀螺本体1

包括框架11

、飞轮、驱动器、第一侧轴12

和第二侧轴13

。飞轮由驱动器驱动以使与框架11

枢转连接的飞轮相对框架11

转动,框架11

在与飞轮的自转轴线A1

相垂直的第一轴线A2

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侧轴12

与框架11

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侧轴13

与框架11

的第二端连接。基座2

沿第一轴线方向设有的第一轴承座21

和第二轴承座22

,第一侧轴12

可转动地配合在基座2

的第一轴承座21

的座孔内,第二侧轴13

可转动地配合在基座2

的第二轴承座22

的座孔内,以便陀螺本体1

可相对基座2

绕第一轴线A2

进动。阻尼组件包括两个伸缩杆3

和控制系统,两个伸缩杆3

的每一者的第二端与基座2

相铰接,两个伸缩杆3

的每一者的第一端31

与第二侧轴13

相铰接,两个伸缩杆13

与控制系统连接,以使陀螺本体1

在进动时伸缩杆3

内的流体通过控制系统的阻尼孔并为陀螺本体1

提供进动力矩。然而伸缩杆3

在使用过程中,伸缩杆的第一端31

经常出现断裂,并导致整个减摇陀螺装置100

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减摇陀螺装置,该减摇陀螺装置可在不增加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直径的同时,可避免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断裂,进而可延长减摇陀螺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摇陀螺装置,包括基座;陀螺本体,所述陀螺本体包括框架和飞轮,所述框架具有容纳所述飞轮的腔体,所述飞轮可相对所述框架在所述腔体内转动,所述框架与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以便所述陀螺本体可相对所述基座绕与所述飞轮的自转轴线相垂直的第一轴线转动;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具有阻力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在其轴线方向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框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基座可枢转地相连,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第二端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连线形成的第二夹角为非平角,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
[0006]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摇陀螺装置,减摇陀螺装置可在不增加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直径的同时,可避免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断裂,进而可延长减摇陀螺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框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框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可枢转连接,所述框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飞轮的一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陀螺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间隔设在所述框架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支撑部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孔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不超出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范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阻尼组件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远离所述飞轮的一侧,两个所述阻尼组件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远离所述飞轮的一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远离所述飞轮的第一矩形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远离所述飞轮的第二矩形面,两个所述阻尼组件中的一者的两个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矩形面的相邻两角,两个所述阻尼组件中的另一者的两个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矩形面的相邻两角。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配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陀螺本体在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方向上具有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和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与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二角度相等,当所述陀螺本体位于所述中间位置处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均位于过所述第一轴线且垂直于所述飞轮自转轴线的第一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均位于过所述第一平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可枢转地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摇陀螺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均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沿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的周向间隔布置,以便于所述陀螺本体在往复转动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或所述第三限位块接触并缓冲。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组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至少部分重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均为向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板状。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组件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摇陀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陀螺本体,所述陀螺本体包括框架和飞轮,所述框架具有容纳所述飞轮的腔体,所述飞轮可相对所述框架在所述腔体内转动,所述框架与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以便所述陀螺本体可相对所述基座绕与所述飞轮的自转轴线相垂直的第一轴线转动;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具有阻力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在其轴线方向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框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基座可枢转地相连,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第二端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连线形成的第二夹角为非平角,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摇陀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框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框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可枢转连接,所述框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飞轮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摇陀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陀螺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间隔设在所述框架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支撑部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孔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不超出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摇陀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阻尼组件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远离所述飞轮的一侧,两个所述阻尼组件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远离所述飞轮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摇陀螺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娟郭东杰郭嫔徐文华王楚嘉吴振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卅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