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38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多个隔开且依次连通的水处理空间;所述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水处理空间一侧的管线集成空间,所述管线集成空间内设置气体分配总管,气体分配总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水处理空间中设置的搅拌组件分别通过连通管相连,用于在所述气体分配总管的气体供给作用下向所述搅拌组件输气,以匀化所在空间内的污水;和/或者,所述气体分配总管与通至所述水处理空间的输料管相连以提供输送动力。本实施例单体污水处理箱在实现多池分步处理的前提下,实现一体化设置和处理污水,清洁和维护较为便利;系统运载方便、安装简单。安装简单。安装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场中,常见的污水处理系统通常采用多个处理模块配合完成,比如化学混凝模块和沉淀分离模块,这些处理模块之间通常利用管道连接,从而构成全套水处理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水处理系统,特点在于各模块分别独立设置,系统占地面积很大,由此带来系统维护较复杂,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并且,这种系统主要为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城镇及偏远地区无法远距离铺设管网,处理生活污水极其不便,且污水分散不易集聚,尤其是有建有多个养殖场的村庄,污水处理更是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提出的至少部分问题,提供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和集装箱。
[0005]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包括:
[0006]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多个隔开且依次连通的水处理空间;
[0007]所述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水处理空间一侧的管线集成空间,所述管线集成空间内设置气体分配总管,气体分配总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水处理空间中设置的搅拌组件分别通过连通管相连,用于在所述气体分配总管的气体供给作用下向所述搅拌组件输气,以匀化所在空间内的污水;和/或者,所述气体分配总管与通至至少一个所述水处理空间的输料管相连以提供输送动力。
[0008]上述单体污水处理箱和集装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09](1)本实施例的箱体一侧设置管线集成空间,通过输送气体为匀化污水和输料提供动力,可促进污水净化效率的提升,管线集成设置的结构集约程度高、节约了系统整体的设置空间;且系统利用气体提供运行动力,避免了设计其他复杂机械结构的麻烦和维护成本的提升。
[0010](2)模块化的单体污水处理集装箱在实现多池分步处理的前提下,实现一体化设置和处理污水,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洁,清洁和维护较为便利、成本低,且系统运载方便、安装简单;
[0011](3)模块化的单体污水处理集装箱,可模块化工厂预制,多种功能组合,满足客户定制性要求;可根据现场生活污水处理量,自由调节箱体尺寸;
[0012](4)污水处理箱适用于无排水管网系统的城镇、农村偏远地区的污水治理,针对污水分散情况可分别针对污水区域进行独立投放设置,适用于养殖场以及城市河道水体的河道治理,也可应用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更新升级。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线集成空间设于所述单体污水处理箱的水处理方向的末端;所述气体分配总管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所述连通管伸入所述管线集
成空间并与所述气体分配总管的管体表面相连通。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包括厌氧池和/或缺氧池,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厌氧池和/或缺氧池底部的第一管框,所述第一管框朝向底板的一侧分布设有气孔,所述气孔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

50
°
且朝向所述第一管框外侧。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还包括好氧池,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好氧池底部的第二管框,所述第二管框上分布设有多个气盘,所述气盘的排气方向背对所述底板。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还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有四个且呈矩阵设置,所述沉淀池的下部为倒锥形的泥斗;在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沉淀池设于所述好氧池的一侧。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还包括生物滤池和清水池,在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生物滤池、所述清水池设于所述沉淀池远离所述好氧池的一侧;并且,在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生物滤池、所述清水池并排设置。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包括厌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单体污水处理箱还包括污泥回流组件,所述污泥回流组件包括:
[0019]污泥提取管,上下设置,下端置于沉淀池底部,上端处于沉淀池顶部;
[0020]污泥气提供气管,一端与气体分配总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污泥提取管靠下的部位相连,用于为污泥提取提供动力;
[0021]污泥回流管,一端与污泥提取管的上端相连,另一端连通至厌氧池。
[00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单体污水处理箱还包括硝化回流组件,所述硝化回流组件包括:
[0023]硝化液提取管,上下设置,下端置于好氧池底部,上端处于好氧池顶部;
[0024]硝化液气提供气管,一端与气体分配总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硝化液提取管靠下的部位相连,用于为硝化液提取提供动力;
[0025]硝化液回流管,一端与硝化液提取管的上端相连,另一端连通至缺氧池。
[00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且靠近顶部设置;所述输料管包括碳源管组件、PAM管组件、PAC管组件,设于所述箱体中与所述连通管所在侧相对的侧壁且靠近顶部设置,分别连通至所述水处理空间中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清水池。
[00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空间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缺氧池,或者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水流挡板,所述水流挡板设于所述隔板朝向上游空间的一侧,且所述水流挡板的顶部的排水堰高度低于所述隔板的顶边缘,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流水通孔。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单体污水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的俯视布局图;
[0030]图3为图1中管线布置的示意图;
[0031]图4为隔板处设置水流挡板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0、箱体;11、厌氧池;12、缺氧池;13、好氧池;14、沉淀池;14a、泥斗;15、生物滤池;16、清水池;17、管线集成空间;18、隔板;18a、流水通孔;19、水流挡板;19a、排水堰;
[0034]100、气体分配总管;110、连通管;121、污泥提取管;122、污泥气提供气管;123、污泥回流管;131、硝化液提取管;132、硝化液气提供气管;133、硝化液回流管;140、碳源管组件;150、PAM管组件;160、PAC管组件;171、吸渣器;172、排渣管;181、反冲洗管;182、反洗排水管;191、泥斗排空管;192、排泥管;101、污水排入管;102、出水管;
[0035]200、搅拌组件;210、第一管框;220、第二管框;221、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污水处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多个隔开且依次连通的水处理空间;所述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水处理空间一侧的管线集成空间,所述管线集成空间内设置气体分配总管,气体分配总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水处理空间中设置的搅拌组件分别通过连通管相连,用于在所述气体分配总管的气体供给作用下向所述搅拌组件输气,以匀化所在空间内的污水;和/或者,所述气体分配总管与通至至少一个所述水处理空间的输料管相连以提供输送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污水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集成空间设于所述单体污水处理箱的水处理方向的末端;所述气体分配总管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所述连通管伸入所述管线集成空间并与所述气体分配总管的管体表面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污水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空间包括厌氧池和/或缺氧池,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厌氧池和/或缺氧池底部的第一管框,所述第一管框朝向底板的一侧分布设有气孔,所述气孔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0

50
°
且朝向所述第一管框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污水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空间还包括好氧池,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好氧池底部的第二管框,所述第二管框上分布设有多个气盘,所述气盘的排气方向背对所述底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污水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空间还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有四个且呈矩阵设置,所述沉淀池的下部为倒锥形的泥斗;在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沉淀池设于所述好氧池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污水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空间还包括生物滤池和清水池,在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飞温锦平李崇桂张小初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