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板折弯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12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折弯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撑板折弯工装,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且所述上模座位于下模座的上方;对称开设于下模座内部两端的左腔槽和右腔槽,且所述左腔槽与右腔槽相连通;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左腔槽和右腔槽的上方开设有钢板放置槽;所述左腔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左转动膜芯,所述右腔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右转动膜芯,且左转动膜芯和右转动膜芯的内侧对称开设有弯折槽,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转动膜芯、右转动膜芯和弯折槽等结构的配合,可将钢板快速弯折成一个边角垂直的标准U型构件,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弯折加工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撑板折弯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折弯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撑板折弯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折弯加工是指金属板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经过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后,最终发生弯曲成型的过程,且其弯曲程度和形态可根据模具进行调整,以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
[0003]在钢性支撑板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与设备装配使用,需要对毛坯钢板的进行弯折加工,使其成为一个U型制件,但现有的折弯工装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精准性较差,弯折部位难以达到标准的直角要求,大大影响了产品质量,且不便退料,每次弯折过后需要工人将产品取出,十分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撑板折弯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精准性较差,且不便退料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撑板折弯工装,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且所述上模座位于下模座的上方;对称开设于下模座内部两端的左腔槽和右腔槽,且所述左腔槽与右腔槽相连通;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左腔槽和右腔槽的上方开设有钢板放置槽;所述左腔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左转动膜芯,所述右腔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右转动膜芯,且左转动膜芯和右转动膜芯的内侧对称开设有弯折槽;所述左转动膜芯与右转动膜芯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柱,且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之间设置有弹簧。
[0006]优选地,所述的撑板折弯工装还包括:对称固定于上模座底部两侧的止位块,且两个所述分别位于左转动膜芯与右转动膜芯的上方;对称设置于弹簧两端的挂钩,且两个所述挂钩分别与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相互卡合。
[0007]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左转动膜芯与右转动膜芯顶侧的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设置有防滑凸纹。
[0008]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下模座底部的垫板,且垫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槽。
[0009]优选地,还包括对称开设于下模座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0010]优选地,还包括开设于上模座顶部的通孔,且模座呈T型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中,通过左转动膜芯、右转动膜芯和弯折槽等结构的配合,可将钢板快速弯折成一个边角垂直的标准U型构件,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弯折加工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0013]且通过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和弹簧的配合,在开模时,左转动膜芯和右转动膜
芯均可快速复位并将产品自动顶出,进而可实现快速退料,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0014]此外,通过增设止位块,在合模时,止位块可抵压在左右转动膜芯上,从而可对其进行限位固定,有效防止了左右转动膜芯发生回转,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15]通过设置挂钩,可实现弹簧在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之间的快速连接或分离,从而方便装配拆卸,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中:1、上模座;2、止位块;3、钢板放置槽;4、第一固定柱;5、左转动膜芯;6、左腔槽;7、下模座;8、弯折槽;9、垫板;10、右腔槽;11、右转动膜芯;12、挂钩;13、弹簧;14、第二固定柱;15、橡胶垫;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图3,一种撑板折弯工装,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7,且上模座1位于下模座7的上方;对称开设于下模座7内部两端的左腔槽6和右腔槽10,且左腔槽6与右腔槽10相连通;下模座7的顶部靠近左腔槽6和右腔槽10的上方开设有钢板放置槽3;左腔槽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左转动膜芯5,右腔槽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右转动膜芯11,且左转动膜芯5和右转动膜芯11的内侧对称开设有弯折槽8;左转动膜芯5与右转动膜芯11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4,下模座7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柱4,且第一固定柱4与第二固定柱14之间设置有弹簧13。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0023]具体,使用时,可将毛坯钢板放入钢板放置槽3内,而后上模座1下压,使钢板凹陷并分别带动左转动膜芯5和右转动膜芯11往中间回旋,在弯折槽8的配合下,可使钢板快速形成一个边角垂直的标准U型构件,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弯折加工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0024]且在开模时,左转动膜芯5和右转动膜芯11均受到两侧弹簧13的拉力作用,从而使其快速复位,并将产品自动顶出,进而可实现快速退料,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0025]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左转动膜芯5与右转动膜芯11,在其顶侧可补充设置橡胶垫15,且橡胶垫15的外壁设置有防滑凸纹,基于此,橡胶垫15具有防滑的作用。
[0026]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下模座7,在其底部可补充设置垫板9,且垫板9的底部开设有防滑槽,基于此,垫板9具有减震的效果。
[0027]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下模座7,在两侧可补充设置凹槽16,且凹槽16的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倒角,基于此,通过凹槽16便于提拉装置,且圆弧倒角可防止划伤。
[0028]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上模座1,在其顶部可补充设置通孔,基于此,通过通孔便于安装上模座1。
[0029]参照图1

图3,在本技术中,提供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撑板折弯工装还包括:对称固定于上模座1底部两侧的止位块2,且两个分别位于左转动膜芯5与右转动膜芯11的上方;对称设置于弹簧13两端的挂钩12,且两个挂钩12分别与第一固定柱4与第二固定柱14相互卡合。
[00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0031]具体,通过增设止位块2,在合模时,两个止位块2可分别抵压在左转动膜芯5与右转动膜芯11上,从而可对其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了左右转动膜芯发生回转,大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32]且通过设置挂钩12,可实现弹簧13在第一固定柱4与第二固定柱14之间的快速连接或分离,从而方便装配拆卸,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板折弯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7),且所述上模座(1)位于下模座(7)的上方;对称开设于下模座(7)内部两端的左腔槽(6)和右腔槽(10),且所述左腔槽(6)与右腔槽(10)相连通;所述下模座(7)的顶部靠近左腔槽(6)和右腔槽(10)的上方开设有钢板放置槽(3);所述左腔槽(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左转动膜芯(5),所述右腔槽(1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右转动膜芯(11),且左转动膜芯(5)和右转动膜芯(11)的内侧对称开设有弯折槽(8);所述左转动膜芯(5)与右转动膜芯(11)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4),所述下模座(7)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柱(4),且第一固定柱(4)与第二固定柱(14)之间设置有弹簧(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板折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板折弯工装还包括:对称固定于上模座(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林刘勇强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振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