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式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67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式炉灶,其中,包括:壳体;盖板,与壳体的上端结合,在盖板的顶面设置有配置被加热物体的上板部;工作线圈,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薄膜,被涂覆到上板部,被工作线圈感应加热;以及隔热材料,设置在上板部和工作线圈之间,薄膜可以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不包括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闭合回路。不包括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闭合回路。不包括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闭合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感应加热式炉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加热式炉灶。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有薄膜的感应加热式炉灶。

技术介绍

[0002]在家庭或餐厅中使用各种方式的用于加热食物的烹饪设备。以往广泛使用将燃气作为燃料的燃气灶,但近年来,代替气体而使用电来加热被加热物体,例如锅等烹饪容器的装置正在得到普及。
[0003]使用电来加热被加热物体的方式主要分为电阻加热方式和感应加热方式。电阻方式是,将在电流流过金属电阻丝或碳化硅等非金属发热体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或传导来传递到被加热物体(例如,烹饪容器),从而对被加热物体进行加热的方式。此外,感应加热方式是,利用在向线圈施加规定大小的高频功率时线圈周边产生的磁场,来在由金属成分构成的被加热物体产生涡电流(eddy current),使得被加热物体本身被加热的方式。
[0004]近年来,在炉灶(Cooktop)大部分都应用感应加热方式。
[0005]但是,在应用感应加热式炉灶的情况下,存在只能加热磁性体的限制。即,在非磁性体(例如,耐热玻璃、陶器类等)被配置在炉灶上的情况下,存在应用感应加热式炉灶无法加热该被加热物体的问题。
[0006]为了改善这种感应加热式炉灶所具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使用薄膜。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炉灶可以包括薄膜,涡电流被施加到该薄膜,以加热非磁性体。此外,这种薄膜可以形成为具有比其厚度更厚的趋肤深度(skin depth),由此,在工作线圈产生的磁场穿过薄膜向磁性体施加涡电流,从而也能加热磁性体。
[0007]另一方面,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

2005

0033551号公开了一种配置在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之间的电导体,但电导体与本专利技术的薄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以降低磁浮力的目的插入的。并且,电导体被设计为厚度比趋肤深度厚,在此方面,与本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薄膜明显不同。
[0008]另一方面,通过将涡电流施加到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来形成的闭合回路与在工作线圈产生的磁场结合,因此,可以防止在工作线圈产生的磁场到达被加热物体。由此,在炉灶上配置有磁性体的情况下,存在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能够对磁性体和非磁性体均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式炉灶中的对磁性体的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最小化。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炉灶包括形成不包括线圈中心的闭合回路的薄膜,从而能够增加穿过薄膜施加到磁性体的磁场。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炉灶包括具有比其厚度更厚的趋肤深度的薄膜,从而能够对磁性体和非磁性体均进行加热。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同一加热源对磁性体和非磁性体均进行加热,具有能够通过使由薄膜引起的对磁性体的加热效率的降低最小化来提高加热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的图。
[0017]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和被加热物体的剖视图。
[0018]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和被加热物体的剖视图。
[0019]图4和图5是说明薄膜的厚度和趋肤深度(skin depth)之间的关系的图。
[0020]图6和图7是说明根据被加热物体的种类的薄膜和被加热物体之间的阻抗变化的图。
[0021]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比较例的薄膜的形状的示例图。
[0022]图9和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薄膜的形状的示例图。
[0023]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薄膜的形状的示例图。
[0024]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薄膜的形状的示例图。
[0025]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薄膜的形状的示例图。
[0026]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薄膜的形状的示例图。
[0027]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形成于薄膜的闭合回路和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
[0029]以下,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
[0030]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和被加热物体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和被加热物体的剖视图。
[0031]首先,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式炉灶1可以包括壳体25、盖板20、工作线圈WC1、WC2(即,第一工作线圈和第二工作线圈)、薄膜TL1、TL2(即,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
[0032]在壳体25可以设置有工作线圈WC1、WC2。
[0033]作为参考,除了工作线圈WC1、WC2以外,在壳体25可以设置有与工作线圈的驱动相关的各种装置(例如,提供交流电的电源部、将电源部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的整流部、通过开关动作将被整流部整流的直流电转换为谐振电流并提供到工作线圈的逆变器部、控制感应加热式炉灶1中的各种装置的动作的控制模块、导通或关断工作线圈的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等),但将省略对此的具体说明。
[0034]盖板20可以与壳体25的上端结合,在其顶面可以设置有配置被加热物体(未图示)的上板部15。
[0035]具体而言,盖板20可以包括用于放置烹饪容器等被加热物体的上板部15。
[0036]在此,例如,上板部15可以由玻璃材料(例如,陶瓷玻璃(ceramics glass))制成。
[0037]另外,在上板部15可以设置有输入接口(未图示),其从用户接收输入并将相应输入传输到输入接口用控制模块(未图示)。当然,输入接口也可以设置在除上板部15以外的其他位置。
[0038]作为参考,输入接口是用于输入用户所期望的加热强度或感应加热式炉灶1的驱动时间等的模块,可以以物理按钮或触摸面板等多种方式实现。另外,例如,在输入接口可以设置有电源按钮、锁定按钮、功率电平调整按钮(+,

)、定时器调整按钮(+,

)、充电模式按钮等。此外,输入接口可以向输入接口用控制模块(未图示)传递从用户接收的输入,输入接口用控制模块可以向上述的控制模块(即,逆变器用控制模块)传递所述输入。另外,上述的控制模块可以基于从输入接口用控制模块接收的输入(即,用户的输入)来控制各种装置(例如,工作线圈)的动作,将省略对此的具体内容。
[0039]另一方面,在上板部15可以以灶口形状可视地显示有工作线圈WC1、WC2的驱动与否和加热强度(即,火力)。这种灶口形状可以由设置在壳体25内的复数个发光元件(例如,LED)构成的指示灯(未图示)显示。
[0040]工作线圈WC1、WC2可以设置在壳体25的内部,以加热被加热物体。
[0041]具体而言,工作线圈WC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感应加热式炉灶,其中,包括:壳体;盖板,与所述壳体的上端结合,在所述盖板的顶面设置有配置被加热物体的上板部;工作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薄膜,被涂覆到所述上板部,被所述工作线圈感应加热;以及隔热材料,设置在所述上板部和所述工作线圈之间,所述薄膜形成为具有至少一个不包括所述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闭合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其中,在从上侧观察时,形成于所述薄膜的闭合回路形成为不与所述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其中,所述薄膜的趋肤深度比所述薄膜的厚度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其中,所述薄膜由至少一个配置为脱离所述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薄膜部分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式炉灶,其中,所述薄膜部分包括配置为脱离所述工作线圈的中心区域的第一薄膜部分和第二薄膜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桓孙昇浩田琁昊赵柱衡地琮星孙基荣沈富教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科学技术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