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型灶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32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53
本公开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型灶台。所述感应加热型灶台包括:壳体;盖板,连接到所述壳体的上端并且设有其上设置待加热物体的上板部;工作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薄层,涂覆在所述上板部上;绝热体,被构造为阻挡从所述薄层到所述工作线圈的热传递;以及温度传感器,被构造为感测所述薄层的温度。所述绝热体设有至少一个感测孔,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孔感测所述薄层的温度。个感测孔感测所述薄层的温度。个感测孔感测所述薄层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感应加热型灶台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型灶台(cooktop,炊具)。

技术介绍

[0002]各种类型的炊具用于在家庭或餐馆中加热食物。过去,使用燃气(gas,气体)作为燃料的燃气灶已经广泛普及和使用。然而,近年来,不使用燃气而使用电力来加热待加热物体的装置(例如,诸如锅的烹调容器)也已经得到广泛普及。
[0003]使用电力加热待加热物体的方法主要划分为电阻加热法和感应加热法。电阻加热法是通过辐射或传导将电流流经金属电阻丝或诸如碳化硅的非金属加热元件时生成的热量传递到待加热物体(例如,烹调容器)来加热待加热物体的方法。感应加热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即,利用对线圈施加预定射频功率时在线圈周围生成的磁场,在由金属成分制成的待加热物体中产生涡电流,以对待加热物体自身进行加热。
[0004]近年来,感应加热法主要应用于灶台。
[0005]然而,在应用感应加热法的灶台的情况下,存在仅能加热磁性物体的限制。也就是说,当非磁性物体(例如,耐热玻璃、陶瓷等)被设置在灶台上时,应用感应加热法的灶台无法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
[0006]因此,作为用于克服感应加热型灶台的限制的方法的一个示例,已经设计出一种方法,其中在灶台与非磁性物体之间添加能够通过感应加热法加热的加热板。日本专利注册号5630495(2014年10月17日)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添加加热板来执行感应加热的方法。
[0007]然而,在该方法中,加热板没有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以上,从而降低加热效率。此外,加热待加热物体中包含的成分所需的时间比以前显著增加。
[0008]作为另一示例,日本专利注册号0644191(2006年11月10日)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安装电导体以便加热由具有低渗透性的材料制成的待加热物体。
[0009]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电导体的厚度大于电导体的趋肤深度(skin depth,透入深度),因此由线圈生成的磁场不会到达待加热物体。因此,磁性的待加热物体没有被直接感应加热,从而显著降低加热效率。
[0010]因此,越来越需要开发能够克服感应加热型灶台的限制的新技术。
[0011]此外,在根据相关技术的感应加热型灶台中实施的加热方法被实施为使得加热板和电导体不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以上,或者被实施为使得容器被直接感应加热。因此,由于该特性,不需要将待加热物体加热到任意温度(例如,300℃或更高)以上。
[0012]同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在上板部上设置有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例如,约600℃或更高)以上的薄层时,薄层中生成的高温热量可以被传递到灶台中的其它部件,诸如烹调线圈和其上放置有待加热物体的上板部,并且接收高温热量的部件可能发生故障或被损坏。
[0013]特别地,为了降低由于高温热量而损坏上板部的风险,需要监测安装在上板部上的薄层的温度。日本专利注册号0644191(2006年11月10日)中公开的装置仅提出了被构造
为感测上板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被构造为感测电导体的内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也就是说,常规装置存在不能直接感测加热到约600℃的薄层的温度的问题。
[0014]此外,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板部周围时,会由于高温热量而导致温度传感器被损坏的风险增大。在上板部下方设置绝热体,以便使薄层中生成的热量向工作线圈的传递最小化。因此,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空间是不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技术问题
[0016]在如上所述的能够加热磁体和非磁体两者的常规装置中,由于加热板和电导体没有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以上,因此没有提出被构造为感测这种部件的温度的传感器。
[0017]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常规装置的上述问题的感应加热型灶台。
[0018]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型灶台,该感应加热型灶台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被构造为感测涂覆在上板部上的薄层的温度,使得上板部不被损坏。
[0019]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型灶台,即使当还包括被构造为感测薄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时,该感应加热型灶台也能够使产品的体积增大最小化。
[0020]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安全地安装有被构造为感测薄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21]技术方案
[0022]根据本公开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包括薄层温度传感器,该薄层温度传感器被构造为感测涂覆在上板部上的薄层的温度,以便监测薄层的温度。
[0023]此外,在本公开的感应加热型灶台中,薄层温度传感器被设置在绝热体下方,并且在绝热体中形成被构造为感测温度的感测孔。因此,可以更安全地安装薄层温度传感器。
[0024]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感应加热型灶台中,薄层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到限定在支架中的传感器孔。
[0025]有利效果
[0026]根据本公开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薄层温度传感器监测薄层的温度,可以使由于薄膜中的温度升高而导致上板部被损坏的可能性最小化。
[0027]此外,由于薄层温度传感器被设置在绝热体下方,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使薄层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的发生最小化,并且使由于从薄层生成的热量而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最小化。
[0028]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感应加热型灶台中,薄层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到限定在支架中的传感器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产品体积的增大最小化。
[0029]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将在解释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具体细节的同时一起描述本公开的详细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型灶台的立体图。
[0031]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盖板的底表面的视图。
[0032]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盖板、设置在壳体中的工作线圈、铁氧体(ferrite)和待加
热物体的剖视图。
[0033]图4和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待加热物体的类型、在薄层与待加热物体之间的阻抗变化的视图。
[0034]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型灶台的分解图。
[0035]图7是示出盖板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分离的状态的视图。
[0036]图8是示出图7中的绝热体分离的状态的视图。
[0037]图9是示出图8中的工作线圈模块分离的状态的视图。
[0038]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型灶台中的空气引导件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的视图。
[0039]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感应加热型灶台中的逆变器冷却风扇所吹送的空气流的视图。
[0040]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安装在感应加热型灶台中的逆变器的示例的视图。
[0041]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置在感应加热型灶台中的支架的视图。
[0042]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支架安装到工作线圈模块的状态的视图。
[0043]图15是示出绝热体安装到图14中所示的支架的状态的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感应加热型灶台,包括:壳体;盖板,连接到所述壳体的上端并且设置有其上设置待加热物体的上板部;工作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薄层,涂覆在所述上板部上;绝热体,被构造为阻挡从所述薄层到所述工作线圈的热传递;以及温度传感器,被构造为感测所述薄层的温度,其中,所述绝热体设有至少一个感测孔,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孔感测所述薄层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绝热体与所述工作线圈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到设置在所述绝热体与所述工作线圈之间的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所述支架设有至少一个传感器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到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所述支架还设有至少一个传感器孔,在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孔中设置被构造为感测所述上板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孔和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孔沿竖直方向彼此重叠。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还包括:密封构件,其被构造为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到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孔时填充剩余的空间。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型灶台,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勋金远泰金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