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51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导液口,引流管本体的底部连接有止回芯,止回芯包括有两个相互靠近且呈矩形状的底部止回薄膜,底部止回薄膜在常态下紧贴,当引流管本体内部的溶液向下滴落时,底部止回薄膜两侧的薄膜向两侧被撑开,随后积液掉落到瓶体或积液袋的内部,当瓶体超过患者体内管道高度时,此时瓶体内的积液使得底部止回薄膜向一侧的方向弯折,进而有效的阻止了逆流的发生,沿着引流管本体内壁轴向贴合设置有多段式的导向管,导向管包括有安装在引流管本体头部且置于导液口下边缘的硬质管,硬质管选用硬质的材料,便于圆杆的导向。便于圆杆的导向。便于圆杆的导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0003]传统的引流管长时间安插在患者的体内,由于管道内壁长期输送一些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致引流管的内壁会粘附有大量的杂质,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将外缝线拆除,然后将引流管抽出清洗或者更换新的,传统的拆卸更换清洗的方式,导致了在拆除后外部的病菌由插孔处进入到患者的体内,因此会造成患者的感染,进而加剧患者的病情。
[0004]目前市面上的引流管多为三通结构,软管的头部用于安插在患者体内,其余的两端,一端与积液瓶或积液袋连接、另一端带有封盖,可通过该端对患者的体内推药,推药与排污共用一个引流管,若不对管道内清洁,则会导致在给药的过程中,将软管内壁的杂质重新输送至患者的体内,进而造成二次感染的风险。同时该给药的方式,会导致大量的药物滞留在引流管本体的内部,进而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导致药物用量无法得到保障。
[0005]同时,传统的引流管与积液瓶或积液袋的出液端没有自动止回的结构,搬动病人时,通常是要先夹住引流管;防止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过高所致的逆流污染,人为的干预方式存在操作疏漏,因此当医护人员在搬动病人忘记夹住引流管后,瓶体的液面高过患者体内的管道,则会造成瓶体内大量的积液回流,进而造成逆流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通过设置的伸缩导丝,伸缩导丝的端部与引流管本体相抵时导液口溢流腔被封闭,随后通过冲洗加药管与针筒连接,针筒内先加注冲洗液,对引流管本体内进行冲洗,并使得冲洗的杂物回流到引流管本体底部的瓶体内,并且在下落的过程中使得底部止回薄膜被溶液撑开,并下落到瓶体,当瓶体超过患者体内管道高度时,此时瓶体内的积液使得底部止回薄膜向一侧的方向弯折,进而有效的阻止了逆流的发生,当伸缩导丝的端部置于硬质管的内部时导液口溢流腔开启,此时通过引流管本体可对患者体内进行给药,同时可通过冲洗加药管的出液口对准导液口进行直接喷射,使得喷射出的药物能够直接通过导液口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避免药物的浪费,实现药物的精准注射。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导液口,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底部连接
有止回芯,所述止回芯包括有两个相互靠近且呈矩形状的底部止回薄膜,沿着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轴向贴合设置有多段式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有安装在引流管本体头部且置于导液口下边缘的硬质管,所述硬质管的上端与引流管本体留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与导液口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导向管的内部活动安插有多段式的伸缩导丝,所述伸缩导丝的端部与引流管本体相抵时导液口溢流腔被封闭,所述伸缩导丝的端部置于硬质管的内部时导液口溢流腔开启,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远离导向管的一侧设置有可用于冲洗给药的冲洗加药管,所述冲洗加药管置于导液口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本体包括有可插入到体内的硬质头部,且导液口开设在硬质头部的一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止回芯还包括有设置在底部止回薄膜上端呈梯型结构的连接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液口置于导液口的正后方。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管包括有硬质螺纹套、与硬质螺纹套一端连接且粘附在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柔性导管。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导丝包括有在柔性导管内部可抽动的导丝,所述导丝置于导液口的一端安装有与柔性导管内径适配滑动的圆杆。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丝远离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硬质螺纹套管螺纹配合的螺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液口沿着硬质头部的轴向至少开设有两个,每个导液口的内侧均粘附有一个硬质管,每个硬质管内均活动连接有圆杆,且每两个圆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出液口置于最上端的导液口正后方。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杆轴向长度大于导液口溢流腔的轴向长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7]1、通过设置的伸缩导丝,伸缩导丝的端部与引流管本体相抵时导液口溢流腔被封闭,随后通过冲洗加药管与针筒连接,针筒内先加注冲洗液,对引流管本体内进行冲洗,并使得冲洗的杂物回流到引流管本体底部的瓶体内,并且在下落的过程中使得底部止回薄膜被溶液撑开,并下落到瓶体,当瓶体超过患者体内管道高度时,此时瓶体内的积液使得底部止回薄膜向一侧的方向弯折,进而有效的阻止了逆流的发生。
[0018]2、伸缩导丝的端部置于硬质管的内部时导液口溢流腔开启,此时通过引流管本体可对患者体内进行给药,同时可通过冲洗加药管的出液口对准导液口进行直接喷射,使得喷射出的药物能够直接通过导液口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避免药物的浪费,实现药物的精准注射。
附图说明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导液口、溢流腔开启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头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图3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导液口、溢流腔开启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图7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的图7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的引流管本体与导向管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的伸缩导丝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技术的导向管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的冲洗加药管结构示意图;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的端部开设有导液口,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底部连接有止回芯,所述止回芯包括有两个相互靠近且呈矩形状的底部止回薄膜,沿着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轴向贴合设置有多段式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有安装在引流管本体头部且置于导液口下边缘的硬质管,所述硬质管的上端与引流管本体留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与导液口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导向管的内部活动安插有多段式的伸缩导丝,所述伸缩导丝的端部与引流管本体相抵时导液口溢流腔被封闭,所述伸缩导丝的端部置于硬质管的内部时导液口溢流腔开启,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远离导向管的一侧设置有可用于冲洗给药的冲洗加药管,所述冲洗加药管置于导液口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包括有可插入到体内的硬质头部,且导液口开设在硬质头部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洗给药的新型引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萍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