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39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海绵敷料和引流管装置,所述海绵敷料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引流管装置下端穿过圆孔后置入手术后闭合切口内;所述引流管装置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下端连接颈部,所述头部中部开有中间引流孔,所述中间引流孔为斗状结构,所述颈部底部连接尾部,所述颈部和尾部中部开有中心引流通道,所述中心引流通道顶部与中间引流孔连通,所述尾部外表面开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开有侧边引流孔,所述侧边引流孔与中心引流通道连通。该装置即可解决手术切口的引流问题,又可改善手术切口的血运,减少切口瘢痕,促进软组织消肿和切口愈合,避免术后切口换药,减少切口感染,避免引流管需要额外置孔。要额外置孔。要额外置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技术)最早在1992年在德国Fleischmann博士提出概念,它是用医用海绵泡沫把它覆盖到伤口里面,然后用医用贴膜密封起来,外面接引流管跟负压源相连,这样子保持持续负压,可以把伤口里面的渗液一直吸引出来。1997年北美的Morykwas和Argenta两位学者首次以论文形式阐述VSD的作用机制,主要由几下方面:1.增加切口应用处的血流灌注,改善局部血供;2.加快肉芽组织的生成;3.减少伤口处细菌数量,降低感染几率;4.增加随机皮瓣成活率。1994年裘华德教授引入中国后,历经近30年发展VSD技术广泛应用于普外科、烧伤科和创伤骨科中。简单来讲,目前VSD主要应用于复杂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的“创面”中,而非“手术切口”,为后期行皮瓣移植或下一次手术争取时间。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导致骨折病人以及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病人也随之增加。但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骨折部位本身的特点等因素,骨折术后面临手术切口部位皮肤软组织坏死、不愈合或感染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下肢骨折和足部骨折(如跟骨)。同时,骨科理论从AO到BO的发展(AO即坚强内固定,强调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的连续性和力学的完整性,BO即生物学固定,强调重点维护局部软组织血运的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也使得人们愈加重视保护软组织血运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国外学者尝试将VSD技术运用到骨折术后的手术切口中,显示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0004]但常规VSD装置应用到骨折手术的闭合切口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因为市面上的VSD多用于开放及暂时难以闭合的伤口,泡沫敷料只能外置于伤口浅表处,其中虽有各式引流管,但仅局限于相对于泡沫敷料的内置或外置,是因骨折手术部位往往较深,缝合后软组织深层的渗液积血往往需需要留置较长的引流管,浅表的泡沫敷料对于此类闭合切口,会导致积液引流不充分,导致敷料过早变干变硬或引流管堵塞,使得手术切口仍面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海绵敷料和引流管装置,所述海绵敷料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引流管装置下端穿过圆孔后置入手术后闭合切口内;
[0006]所述引流管装置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下端连接颈部,所述头部中部开有中间引流孔,所述中间引流孔为斗状结构,所述中间引流孔顶部开口直径大于底部开口直径,所述颈部底部连接尾部,所述颈部和尾部中部开有中心引流通道,所述中心引流通道
顶部与中间引流孔连通,所述尾部外表面开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开有侧边引流孔,所述侧边引流孔与中心引流通道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头部上开有外部引流孔,所述外部引流孔为通孔结构,所述外部引流孔设有5个,沿中间引流孔的圆周均匀分布。
[0008]优选地,所述引流槽设有5个,5个所述引流槽沿尾部圆周均匀分布,且5个所述引流槽内的外部引流孔错位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海绵敷料的边缘与圆孔之间开有一线槽。
[0010]优选地,所述中间引流孔的下端延伸至颈部的顶部,所述中间引流孔的底部开口直径与中心引流通道直径相同,且两者对齐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引流管装置的头部、颈部和尾部为一体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头部长度为2mm,所述颈部长度为20mm,所述尾部长度为40cm。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装置一种拼接式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管装置的颈部和尾部置于切口内,可保证深部积液充分引流,避免既往VSD装置引流管局限于敷料中,深部引流不充分的问题,可更好降低术后感染、改善血运,加快切口愈合;引流管装置的尾部多个引流孔和引流槽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积液引流充分,不会因为切口内容积小软组织压迫或渗液粘稠,而且尾部长结构的设计可以根据切口部位适当修剪,适用性广;头部、颈部和尾部一体成形,即使对于皮内缝合切口,也不会出现引流管断裂遗留体内情况;头部的中间引流孔为斗状结构,避免引流口堵塞;
[0015]2、该装置只有中心有引流管,其他处均为海绵敷料,相互独立避免了有些VSD设计引流管分布于海绵内,吸引时间长会压迫皮肤等问题;
[0016]3、该装置即可解决手术切口的引流问题,又可改善手术切口的血运,减少切口瘢痕,促进软组织消肿和切口愈合,避免术后切口换药,减少切口感染,避免引流管需要额外置孔;
[0017]4、引流管装置的尾部设有五个引流槽,可避免引流管受到软组织挤压时应力集中,使引流管变形,便于分散应力,并可避免软组织堵塞;引流槽的不同横截面分别设有一个引流孔,这样每个引流槽有多个引流孔,且每个引流孔又不在同一平面,既保证了引流管的强度,又保证了引流效果,同时可使中心引流通道的负压经外部引流孔传到引流槽中,可保证切口深部周围积液充分引出,同时引流管堵塞可能性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引流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图2中头部和颈部沿B

B方向的截面图;
[0022]图5为尾部的横截面。
[0023]图中:1

海绵敷料,2

引流管装置,3

圆孔,4

头部,5

颈部,6

尾部,7

中间引流孔,8

中心引流通道,9

引流槽,10

侧边引流孔,11

一线槽,12

外部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图5所示的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海绵敷料1和引流管装置2,所述海绵敷料1中心处开有圆孔3,所述引流管装置2下端穿过圆孔3后置入手术后闭合切口内;
[0027]所述引流管装置2包括头部4、颈部5和尾部6,所述头部4长度为2mm,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海绵敷料和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敷料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引流管装置下端穿过圆孔后置入手术后闭合切口内;所述引流管装置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下端连接颈部,所述头部中部开有中间引流孔,所述中间引流孔为斗状结构,所述中间引流孔顶部开口直径大于底部开口直径,所述颈部底部连接尾部,所述颈部和尾部中部开有中心引流通道,所述中心引流通道顶部与中间引流孔连通,所述尾部外表面开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开有侧边引流孔,所述侧边引流孔与中心引流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上开有外部引流孔,所述外部引流孔为通孔结构,所述外部引流孔设有5个,沿中间引流孔的圆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峰方楠彭青武乐高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