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2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包括门体框架、第一出风板、第二出风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门体框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风轮安装在第一腔体内,第二风轮安装在第二腔体内,门体框架的两侧沿着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靠近门体框架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风板,第二风道靠近门体框架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板,第一出风板与第二出风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门体框架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该炉体的温区结构上采用循环式的吹风结构,左右两侧的对称结构可以使得吹风时,中间的气体对冲后由进风口流回至顶部,在能够保持温区内部温度的同时,又保证了气体的流动性,烘干效果好。果好。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烘干炉的
,尤其涉及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太阳能硅片(以下简称硅片)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硅片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由蓄电池进行存储起来,或者直接负载工作。
[0003]在硅片印刷完毕后需要经过烘干炉进行高温烘干处理,通常的结构是都产生高温后由上方的排气口将高温气体排出,长时间使用会消耗能量大,烘干时又需要气体的流动,所以需要一种能够保持温区温度又具有气体流动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包括门体框架、第一出风板、第二出风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门体框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门体框架的两侧沿着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第一风道靠近所述门体框架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风板,所述第二风道靠近所述门体框架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与所述第二出风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门体框架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框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穿过所述门体框架后与所述第一风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穿过所述门体框架后与所述第二风轮传动连接。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框架的上端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有入风口。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框架的四边各设置有一根支撑脚,所述进风口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地排列在所述支撑脚的外侧,所述支撑脚的内部与所述门体框架的上端连通。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封门和第二封门,所述第一封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板的外侧,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一封门与所述第一出风板之间,所述第一封门与所述支撑脚铰接,所述第二封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板的外侧,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第二封门与所述第二出风板之间,所述第二封门与所述支撑脚铰接。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封门与所述第二封门上均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与所述支撑脚锁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该炉体的温区结构上采用循环式的吹风结构,左右两侧的对称结构可以使得吹风时,中间的气体对冲后由进风口流回至顶部,在能够保持温区内部温度的同时,又保证了气体的流动性,烘干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1至图2中:
[0017]1、门体框架;2、第一出风板;3、第二出风板;4、第一风轮;5、第二风轮;6、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第一风道;9、第二风道;10、进风口;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3、入风口;14、支撑脚;15、第一封门;16、第二封门;17、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包括门体框架1、第一出风板2、第二出风板3、第一风轮4和第二风轮5,门体框架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第一风轮4安装在第一腔体6内,第二风轮5安装在第二腔体7内,门体框架1的两侧沿着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8和第二风道9,第一风道8的上端与第一腔体6相通,第二风道9的上端与第二腔体7相通,第一风道8靠近门体框架1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风板2,第二风道9靠近门体框架1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板3,第一出风板2与第二出风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门体框架1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10。
[0020]该炉体的温区结构要保证风向流动的同时保证温度,采用了内部风流循环的结构,由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产生流动风(图中小型箭头为风的流向),两股流动风分别向两侧流向,第一风轮4产生的流动风经过第一风道8的上端进入第一风道8,然后从第一出风板2上的出风孔吹进门体框架1的内腔中,同理的,第二风轮5产生的流动风经过第二风道9的上端进入第二风道9,然后从第二出风板3上的出风孔吹进门体框架1的内腔中,两股对流的流动风在门体框架1的内腔中部对冲后散向门体框架1的前端和门体框架1的后端,由处于门体框架1的外侧的进风口10进入至门体框架1的内部,再回流至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中,再次分别由第一风轮4与第二风轮5作用而流动起来,使用得热风会一直在门体框架1的内部进行循环流动,热量散发至外部的会很少,减少了热能的损失,也能保持处于温区内的硅片在气体流动下进行烘干。
[0021]门体框架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第一电机11穿过门体框架1后与第一风轮4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2穿过门体框架1后与第二风轮5传动连接。
[0022]作为动力来源的第一电机11控制第一风轮4的转动,为门体框架1内一侧的风向流动提供动力,而第二电机12则控制第二风轮5的转动,为门体框架1内另外一侧的风向流动提供动力。
[0023]门体框架1的上端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有入风口13,进风口10与入风口13相连通,从进风口10回流的风从入风口13进入第一腔体6与第二腔体7。
[0024]门体框架1的四边各设置有一根支撑脚14,进风口10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地排列在支撑脚14的外侧,支撑脚14的内部与门体框架1的上端连通,门体框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封门15和第二封门16,第一封门15位于第一出风板2的外侧,第一风道8位于第一封门15与第一出风板2之间,第一封门15与支撑脚14铰接,第二封门16位于第二出风板3的外侧,第二风道9位于第二封门16与第二出风板3之间,第二封门16与支撑脚14铰接,第一封门15与第二封门16上均设置有锁扣17,锁扣17与支撑脚14锁定连接。
[0025]多组温度组装排列使用在烘干炉上,若需要对单个温区进行调控或者检测时,只需要打开锁扣17,即可在两个侧面分别打开第一封门15和第二封门16,对门体框架1内进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0026]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框架、第一出风板、第二出风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门体框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风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门体框架的两侧沿着竖直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第一风道靠近所述门体框架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风板,所述第二风道靠近所述门体框架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与所述第二出风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门体框架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体的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框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穿过所述门体框架后与所述第一风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穿过所述门体框架后与所述第二风轮传动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芙苏金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隆威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