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9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包括拉杆、上轴承座、轧机支撑和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轧机支撑和下轴承座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拉杆贯穿连接,所述轧机支撑上和上轴承座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铜板,所述上轴承座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铜板,所述轧机支撑上和下轴承座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三铜板,所述下轴承座上对应第三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四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轧机辊缝调整频繁时,容易导致轧辊支撑、轴承座接触部位磨损严重的问题。严重的问题。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铁冶金
,尤其涉及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短应力轧机上,当需要进行辊缝调整时,上下轴承座会通过拉杆与轧机支撑产生上下滑动,进而调整辊缝。
[0003]现在轧机支撑和轴承座接触面为过盈配合,当轧机辊缝调整频繁时,容易导致轧辊支撑、轴承座接触部位磨损严重,当超过配合尺寸后,会降低轧机本体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支撑和轴承座进行整体更换,大大增加了轧机使用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轧机辊缝调整频繁时,容易导致轧辊支撑、轴承座接触部位磨损严重的缺陷。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包括拉杆、上轴承座、轧机支撑和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轧机支撑和下轴承座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拉杆贯穿连接,所述轧机支撑上和上轴承座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铜板,所述上轴承座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铜板,所述轧机支撑上和下轴承座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三铜板,所述下轴承座上对应第三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四铜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轧机支撑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相接触的侧面为一平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铜板的厚度与第一凹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三铜板的厚度与第三凹槽的深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铜板的厚度与第三铜板的厚度相同。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铜板、第二铜板、第三铜板和第四铜板分别通过沉头螺栓紧固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在轧机支撑的上下两侧对称分布。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通过将轧机支撑结构进行改造,增加第一铜板、第二铜板、第三铜板和第四铜板,以此来降低轧机支撑和轴承座之间的摩擦系数。通过本技术,能够降低辊缝调整时,轧辊支撑和轴承座之间的磨损,同时,由于铜板本体塑性由于钢材,因此使轧辊支撑和轴承座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延缓轧机本体磨损的同时,消除支撑与轴承座间隙,进而降低磨损,延长轧机备件
的使用寿命,提高轧机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涉及轧机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包括拉杆1、上轴承座2、轧机支撑3和下轴承座4,所述上轴承座2、轧机支撑3和下轴承座4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拉杆1贯穿连接,所述轧机支撑3上和上轴承座2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铜板6,所述上轴承座2上对应第一凹槽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7,所述第二凹槽7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铜板8,所述轧机支撑3上和下轴承座4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三凹槽9,所述第三凹槽9内固定安装有第三铜板10,所述下轴承座4上对应第三凹槽9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凹槽11,所述第四凹槽11内固定安装有第四铜板12。
[0019]所述轧机支撑3与上轴承座2、下轴承座4相接触的侧面为一平面。
[0020]所述第一铜板6的厚度与第一凹槽5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三铜板10的厚度与第三凹槽9的深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铜板6的厚度与第三铜板10的厚度相同。
[0021]所述第一铜板6、第二铜板8、第三铜板10和第四铜板12分别通过沉头螺栓13紧固在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9和第四凹槽11内。
[0022]上轴承座2和下轴承座4在轧机支撑3的上下两侧对称分布。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包括拉杆、上轴承座、轧机支撑和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轧机支撑和下轴承座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拉杆贯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支撑上和上轴承座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铜板,所述上轴承座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铜板,所述轧机支撑上和下轴承座相接触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三铜板,所述下轴承座上对应第三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四铜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支撑座间隙微调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锋李海龙秦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