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63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5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尾气处理载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连的出气锥组件。所述出气锥组件包括出气锥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气锥中的气体采集组件。所述出气锥包括内腔体,所述气体采集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的汇集管、与所述汇集管相连通的弧形进气采集管、与所述汇集管相连通的出气采集管、以及用以对所述出气采集管中的气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设有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若干进气孔。所述汇集管用以将自所述若干进气孔流入的气体汇集后流向所述出气采集管。所述出气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采集管的外围以防止进入所述内腔体中的气体直接冲向所述出气采集管的挡流罩。管的挡流罩。管的挡流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封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壳体、若干尾气后处理载体以及出气锥组件。所述出气锥组件通常包括出气锥以及尾管,所述尾管上安装有用以检测气体的传感器(例如NOx传感器)。由于所述尾管相对靠近外部,在一些应用环境中,水流等容易进入所述尾管从而对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损坏所述传感器。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精度以及可靠性均较高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尾气处理载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连的出气锥组件,所述出气锥组件包括出气锥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气锥中的气体采集组件,所述出气锥包括内腔体,所述气体采集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的汇集管、与所述汇集管相连通的弧形进气采集管、与所述汇集管相连通的出气采集管、以及用以对所述出气采集管中的气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设有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若干进气孔,所述汇集管用以将自所述若干进气孔流入的气体汇集后流向所述出气采集管;所述出气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采集管的外围以防止进入所述内腔体中的气体直接冲向所述出气采集管的挡流罩。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呈C型,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包括与所述汇集管的一侧相连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所述汇集管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连接端。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内表面;所述汇集管呈直条状,所述汇集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汇集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汇集管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均密封。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进气孔沿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采集管连接于所述汇集管的中部,所述出气采集管包括位于其末端的扩大部,所述扩大部设有位于其壁部的两个出气开口。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流罩环绕设置在所述扩大部的外周,所述挡流罩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内表面。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扩大部
中。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内表面的第一固定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折弯而成的第一延伸部;
[0013]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内表面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折弯而成的第二延伸部;
[0014]所述第一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呈悬空状地位于所述内腔体中;
[0015]所述汇集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汇集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为NOx传感器。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锥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且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尾管。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将所述气体采集组件设于所述出气锥的位置,从而尽可能地将所述气体采集组件向尾气流动方向的上游设置,降低了水侵入的风险,提高了可靠性;另外,本技术通过设置弧形进气采集管,有利于提高采样点的分布,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本技术设置的挡流罩能够防止进入所述内腔体中的气体直接冲向所述出气采集管,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原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出气锥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的主视图。
[0022]图4是图2的左视图。
[0023]图5是图2的俯视图。
[0024]图6是图2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技术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技术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0026]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0027]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若干尾气处理载体、与所述壳体1的一端相连的进气锥组件2以及与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相连的出气锥组件3。
[0028]所述若干尾气处理载体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11(DOC)、柴油颗粒捕集器12(DPF)以
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器13(SCR)等。
[0029]所述出气锥组件3包括出气锥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气锥4中的气体采集组件5以及固定于所述出气锥4的尾管6。
[0030]在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锥4为偏心锥,其包括内腔体40。所述尾管6与所述内腔体40相连通。
[0031]所述气体采集组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4的支架51、与所述支架51相连的汇集管52、与所述汇集管52相连通的弧形进气采集管53、与所述汇集管53相连通的出气采集管54、以及用以对所述出气采集管54中的气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55。
[0032]所述支架51包括第一支架511以及第二支架512,所述第一支架511以及所述第二支架512固定于所述出气锥4的内表面。具体地,在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511呈L型,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4的内表面的第一固定部5111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5111折弯而成的第一延伸部5112。所述第二支架512呈L型,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4的内表面的第二固定部5121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5121折弯而成的第二延伸部5122。所述第一延伸部5112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5122呈悬空状地位于所述内腔体40中,以能够吸收一定的震动。
[0033]所述汇集管52呈直条状。所述汇集管5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511的第一延伸部5112,所述汇集管5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512的第二延伸部5122。所述汇集管52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均密封。换言之,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尾气处理载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连的出气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锥组件包括出气锥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气锥中的气体采集组件,所述出气锥包括内腔体,所述气体采集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的汇集管、与所述汇集管相连通的弧形进气采集管、与所述汇集管相连通的出气采集管、以及用以对所述出气采集管中的气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设有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若干进气孔,所述汇集管用以将自所述若干进气孔流入的气体汇集后流向所述出气采集管;所述出气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采集管的外围以防止进入所述内腔体中的气体直接冲向所述出气采集管的挡流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呈C型,所述弧形进气采集管包括与所述汇集管的一侧相连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所述汇集管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连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出气锥的内表面;所述汇集管呈直条状,所述汇集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汇集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汇集管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均密封。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硕吴涛涛王伟顾鹏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