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161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校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前后两侧边缘位置均设置安装框,所述底座右端等距安装多个托举板且多个托举板呈左右排列布置,相邻两个托举板下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托举板左端面向右凹陷形成插槽,所述托举板右端面向左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左壁安装电磁铁,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插板,所述插板延伸出安装槽右侧并延伸入与相邻右侧贴合的托举板上的插槽内,所述插板左端安装磁条,所述磁条位于电磁铁右侧且电磁铁与磁条相互吸附布置,所述插板左端与安装槽内部左壁之间上下两侧均等距安装多个弹性件,该设计实现调整托举平台的宽度,满足对宽度不同的板料进行托举上料,提升上料操作的便捷性。捷性。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直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校直装置,属于校直


技术介绍

[0002]校直装置一般通过矫直辊对板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实现校直作业,现有技术中校直装置上一般设置整体结构的托举平台,来对待校直板材进行托举,并使待校直板材沿着托举平台进行推动来进行上料作业,但是板材具有不同宽度,当板材宽度小于托举平台宽度时,会使待校直板材的端面均位于托举平台上,进而使待校直板材上朝外的推动端空间较小,导致推动操作较为困难,当板材宽度大于托举平台宽度时,当待校直板材朝外部从托举平台上延出过多,会使待校直板材的延出部在自身重量下发生下移,易使待校直板材上料部发生翘起现象,导致无法一次性将待校直板材进行上料作业,需要多次进行上料,会使待校直板材的上料操作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校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实现调整托举平台的宽度,满足对宽度不同的板料进行托举上料,提升上料操作的便捷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前后两侧边缘位置均设置竖向布置的安装框(2),所述底座(1)右端等距安装多个托举板(4)且多个托举板(4)呈左右排列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托举板(4)相互贴合且相邻两个托举板(4)下端通过合页(46)转动连接,位于最左的所述托举板(4)固定在底座(1)右端,所述托举板(4)左端面向右凹陷形成插槽(41),所述托举板(4)右端面向左凹陷形成安装槽(43),所述安装槽(43)内部左壁安装电磁铁(42),所述安装槽(43)内滑动连接插板(47),所述插板(47)延伸出安装槽(43)右侧并延伸入与相邻右侧贴合的托举板(4)上的插槽(41)内,所述插板(47)左端安装磁条(45),所述磁条(45)位于电磁铁(42)右侧且电磁铁(42)与磁条(45)相互吸附布置,所述插板(47)左端与安装槽(43)内部左壁之间上下两侧均等距安装多个弹性件且弹性件位于电磁铁(42)以及磁条(45)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2)内滑动连接活动板(3),两个所述安装框(2)之间下侧等距转动连接多个纵向布置的下矫直辊(22),位于最左所述托举板(4)上端面与下矫直辊(22)上端重合,两个所述活动板(3)之间等距转动连接多个纵向布置的上矫直辊(36)且上矫直辊(36)位于下矫直辊(22)正上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明建魏敬旭李兆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