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油泵及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41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油泵及缝纫机,包括泵体、端盖、泵体腔、以及转子;所述泵体、端盖之间的腔体为泵体腔,所述转子可转动的支撑在泵体腔中;所述泵体腔包括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为密闭腔体,所述转子偏心设置在回油腔中;处于所述回油腔中转子段上设置有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径向开设在转子上的回油刮片槽、以及滑动设置在回油刮片槽中的回油刮片,所述回油刮片的两端与回油腔的内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回油刮片设置在转子中,转子偏心设置在回油腔中,从而形成刮片偏心变腔结构。刮片偏心变腔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容积不受局限,更加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广泛。适用范围广泛。适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纫机油泵及缝纫机


[000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供油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油泵及缝纫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用缝纫机中,为了满足缝制速度的高速化要求,对机针、弯针、进给齿、牙架、送布组件等可动部位进行润滑,防止缝制速度过高,导致这些可动部位咬死,损伤零部件。工业缝纫机润滑所需的润滑油是由与主轴的旋转联动旋转的油泵机构的驱动来驱动的。由油泵机构上的各个排出口通过各送油路连接到分散于缝纫机机壳内的各可动部位进行润滑,同时将油泵的回油口通过各回油路与各可动部位的吸入口相连。通过主轴传动带动油泵旋转,使油泵的排出口排出润滑油,使之各送油路的端部的喷油口喷出,润滑各可动部位。同时,从吸入口经各回油路返回至回油口,对结束润滑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再次吸入到油泵中,往复运动,形成一个循环,进而对油盘中的润滑油循环使用。
[0003]现有平缝机上使用的油泵大多采用两极泵结构,分别是叶片式油泵结构加上柱塞式回油结构。此油泵在常规应用中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0004]1、低速不上油,一般要到2000r/min左右才能实现上油,影响缝纫机长期在低速区间使用时的润滑性能;
[0005]2、柱塞泵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成本高、容积小等问题。
[0006]针对第一个低速不上油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齿轮泵进行供油,可以实现低速供油,通常转速达到1000r/min可实现上油。但由于齿轮泵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难以批量切换使用,仅应用于特定需求定制使用。
[0007]针对第二个柱塞泵结构复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告号CN212247453U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采用离心轮代替柱塞泵结构进行回油,回油主要依靠离心轮转动在回油腔中产生负压,从而将润滑油吸入回油腔中,并通过离心轮的旋转力将润滑油甩出离心轮,然后进行排出,离心轮转速越快,回油的流量越大,回油具有更大的扬程。但是若缝纫机在低速区间使用时,离心轮的转速较低,回油性能差,回油的扬程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容积不局限、具有更低的上油转速的缝纫机油泵及缝纫机。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油泵,包括泵体、端盖、泵体腔、以及转子;所述泵体、端盖之间的腔体为泵体腔,所述转子可转动的支撑在泵体腔中;所述泵体腔包括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为密闭腔体,所述转子偏心设置在回油腔中;处于所述回油腔中转子段上设置有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径向开设在转子上的回油刮片槽、以及滑动设置在回油刮片槽中的回油刮片,所述回油刮片的两端与回油腔的内壁抵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回油腔上开设有回油进油孔和回油出油孔,润滑油通过回油进油孔
中的管道、回油进油孔、回油组件、以及回油出油孔从缝纫机的各可动部位回到油盘中。
[0011]优选的,所述回油进油孔和回油出油孔分别设置在回油腔中心线的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泵体腔还包括供油腔,处于所述供油腔中转子段上设置有供油组件;所述泵体与端盖之间设置有进油板,所述进油板上开设有进油孔。
[0013]优选的,所述供油腔上开设有供油出油孔,润滑油通过进油孔、供油组件、供油出油孔、以及连接在供油出油孔中的管道运送到缝纫机的各可动部位。
[0014]优选的,所述供油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子上的供油组件安装座,所述供油组件安装座的直径大于回油腔的直径。
[0015]优选的,所述供油组件包括固定在供油组件安装座上的叶片,所述叶片的覆盖区域完全覆盖进油孔;所述转子同心设置在供油腔中。
[0016]优选的,所述供油组件安装座为圆形板,所述叶片安装在供油组件安装座的底面上,所述进油孔的圆心与供油组件安装座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0017]优选的,所述供油组件包括设置在供油组件安装座中的供油刮片,所述供油刮片的覆盖区域覆盖进油孔的局部;所述转子偏心设置在供油腔中。
[0018]优选的,所述供油组件安装座为圆柱壳体,所述供油组件安装座上径向开设有供油刮片槽,所述供油刮片滑动设置在供油刮片槽中,所述供油刮片的两端与供油腔的内壁抵接。
[0019]优选的,所述端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过滤网。
[0020]为实现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上述的缝纫机油泵。
[0021]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缝纫机油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涉及的缝纫机油泵,具有回油腔,并且在回油腔中设置回油刮片来代替现有技术中柱塞泵的结构实现缝纫机的回油,采用将回油刮片设置在转子中,转子偏心设置在回油腔中,从而形成刮片偏心变腔结构。刮片偏心变腔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柱塞结构、齿轮结构具有类似的扬程性能,但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容积不受局限,更加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广泛。
[0023]另本技术涉及的缝纫机油泵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供油刮片来代替采用叶片供油的方式,供油刮片设置在转子中,转子偏心设置在供油腔中,从而形成刮片偏心变腔结构。刮片偏心变腔结构相对于叶片供油的方式,实现了供油具有更大的扬程,从而降低转子的上油转速,保证缝纫机在低速区间使用时的润滑性能,降低缝纫机中各可动部位的磨损,延长缝纫机中各可动部位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种缝纫机油泵的空间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种缝纫机油泵采用叶片供油方式的爆炸图;
[0026]图3是图1中沿A

A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0027]图4是图1中沿A

A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0028]图5是本技术一种缝纫机油泵采用供油刮片方式的爆炸图;
[0029]图6是图5的第一状态仰视图;(去除端盖)
[0030]图7是图5的第二状态仰视图。(去除端盖)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泵体;101、供油出油孔;102、回油进油孔;103、回油出油孔;
[0033]2、进油板;201、进油孔;
[0034]3、端盖;301、过滤网;
[0035]4、转子;401、回油刮片槽;402、衬套;403、供油组件安装座;404、叶片;405、供油刮片槽;406、供油刮片;
[0036]5、回油刮片;
[0037]6、回油腔;601、回油腔进油室;602、回油腔出油室;
[0038]7、油泵安装板;
[0039]8、供油腔;801、供油腔进油室;802、供油腔出油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油泵,包括泵体(1)、端盖(3)、泵体腔、以及转子(4);所述泵体(1)、端盖(3)之间的腔体为泵体腔,所述转子(4)可转动的支撑在泵体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腔包括回油腔(6),所述回油腔(6)为密闭腔体,所述转子(4)偏心设置在回油腔(6)中;处于所述回油腔(6)中转子(4)段上设置有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径向开设在转子(4)上的回油刮片槽(401)、以及滑动设置在回油刮片槽(401)中的回油刮片(5),所述回油刮片(5)的两端与回油腔(6)的内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腔(6)上开设有回油进油孔(102)和回油出油孔(103),润滑油通过回油进油孔(102)中的管道、回油进油孔(102)、回油组件、以及回油出油孔(103)从缝纫机的各可动部位回到油盘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进油孔(102)和回油出油孔(103)分别设置在回油腔(6)中心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腔还包括供油腔(8),处于所述供油腔(8)中转子(4)段上设置有供油组件;所述泵体(1)与端盖(3)之间设置有进油板(2),所述进油板(2)上开设有进油孔(2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腔(8)上开设有供油出油孔(101),润滑油通过进油孔(201)、供油组件、供油出油孔(101)、以及连接在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建平陈鹏洪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