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43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其包括红外成像仪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加热模块,所述红外成像仪安装于所述加热板上,且所述红外成像仪的探头位于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并用于对准待加热的有机板,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罩壳及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红外加热管,所述罩壳包括反射面,所述红外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经所述反射面的反射后聚集于一方向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发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可以精准地对有机板的局部定向加热,使红外辐射能量更集中,有机板表面加热更均匀,从而有效地避免有机板加热后产生变形。而有效地避免有机板加热后产生变形。而有效地避免有机板加热后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有机板是由连续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组成的起增强作用的复合材料板材,有机板的成型过程需要经过一道加热工序,而有机板的加热通常采用红外加热的方式。
[0003]现有的红外加热装置一般配置有若干个测温传感器,这种测温传感器要求实现非接触式测温,一般需要进口的传感器才能实现高精度测量,而进口的传感器造价很高,多个传感器的配置就会造成整套红外加热装置的造价非常高。即使配置了多个高精度测温传感器,由于其加热模块为多根红外管组成,红外管发出的红外线也是向多个方向,因此必然造成待加热的有机板表面受多个方向照射过来的红外线互相叠加干扰,因而很难实现定向的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以解决无法精准地定向加热有机板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其包括红外成像仪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加热模块,所述红外成像仪安装于所述加热板上,且所述红外成像仪的探头位于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并用于对准待加热的有机板,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罩壳及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红外加热管,所述罩壳包括反射面,所述红外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经所述反射面的反射后聚集于一方向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发出。
[0006]可选的,所述反射面为圆弧曲面。
[0007]可选的,所述反射面的内周壁设有镀金涂层。
[0008]可选的,所述罩壳的外周面设有保温棉。
[0009]可选的,所述加热模块横向或竖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加热模块之间通过所述罩壳焊接连接。
[0010]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加热板装设于所述支架上。
[0011]可选的,包括两块所述加热板以及两个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加热板上的所述红外成像仪,所述支架包括两块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相向设置且在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限定形成有用于放置待加热的有机板的容置空间,两块所述加热板一一对应装设于各所述安装板的内侧。
[0012]可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与两块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连接,且所述顶板装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空间的排烟口。
[00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所述红外加热装置,所述控制器与各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
[001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及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红外成像仪和加热模块,若干个加热模块共同拼接组成一大块加热板,在该加热板中间装设红外成像仪以获取有机板表面的温度信息,然后将温度信息以图像形式传输至外部的计算机,计算机再通过预设定的程序算法来控制和调节各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大小,对有机板局部温度不达标的区域进行精准地加热,提高板面区域的表面温度,使整块有机板的温度趋于均匀,从而有效地避免有机板加热后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红外加热装置的应用场景图;
[0019]图4是图1的左视图。
[0020]图中,100、红外成像仪;2、加热模块;200、加热板;21、罩壳;22、红外加热管;21a、反射面;3、支架;31、安装板;32、容置空间;33、顶板;34、排烟口;300、有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朝向人体正面的一面定义为“正面”,朝向人体背部的一面定义为“背面”。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和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其包括红外成像仪100和加热板200,所述加热板200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加热模块2,所述红外成像仪100安装于所述加热板200上,且所述红外成像仪100的探头位于所述加热板200的内侧并用于对准待加热的有机板300,所述加热模块2包括罩壳21及安装于所述罩壳21内的红外加热管22,所述罩壳21包括反射面21a,所述红外加热管22发出的红外线经所述反射面21a的反射后聚集于一方向朝向所述加热板200的内侧发出。
[00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加热模块2组成加热板200,在加热板200中间装设红外成像仪100,将红外成像仪100的探头对准待加热的有机板300并采取有机板300表面的温度,加热有机板300时,红外加热管22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罩壳21的反射面21a的反射后聚集,其红外辐射的能量得以集中并朝向有机板300的同一方向发出,从而对有机板300的指定局部区域精准地定向加热,使有机板300整体表面温度趋于均
匀,进而提高有机板300的材料刚度,保证有机板300运转过程中不变形。
[0026]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选用两百个规格相同的加热模块2组成面积大小为1050mm
×
860mm的加热板200,其中,红外加热管22直径为20mm,长度为100mm,罩壳21直径为42mm,长度为105mm,实现规格小于1000mmX850mm的有机板300的定向均匀加热。
[0027]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反射面21a设计成圆弧曲面,更有利于将所述红外加热管22发出的红外线聚集于同一方向发出。
[0028]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21a的内周壁设有镀金涂层,使红外线辐射的更集中,避免红外线向外辐射,减少能量损耗。
[00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罩壳21的外周面设有保温棉,起保温作用,减少能量损耗。
[00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2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以横向或竖向的方式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加热模块2之间通过所述罩壳21焊接在一起,组成结构稳定的所述加热板200。
[003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成像仪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加热模块,所述红外成像仪安装于所述加热板上,且所述红外成像仪的探头位于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并用于对准待加热的有机板,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罩壳及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红外加热管,所述罩壳包括反射面,所述红外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经所述反射面的反射后聚集于一方向朝向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发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圆弧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的内周壁设有镀金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外周面设有保温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横向或竖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加热模块之间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荣坚李晓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