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92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涉及脉冲布袋除尘器技术领域,包括支架组件和排气机构,所述支架组件的上方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进气构件,所述支架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除尘部件,且所述除尘部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单组的喷气口,能够高效的进行喷气操作,当喷气的功率较为平缓时,能够使得污浊的空气不间断的接触无纺布罩,以达到除尘的效果,当喷气的功率较大时,能够使得在顶框组件之中的空气团的膨胀速度大于排气速度,使得膨胀的空气反向进入无纺布罩,使得无纺布罩膨胀起来,这样使得无纺布罩以达到散落灰尘的效果,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达到降低故障的效果。到降低故障的效果。到降低故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脉冲布袋除尘器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脉冲布袋除尘器是在布袋除尘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高效脉冲袋式除尘器,为了进一步完善脉冲袋式除尘器,改后的脉冲袋式除尘器保留了净化效率高、处理气体能力大、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滤袋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等优点。
[0003]现有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组连接口才能解决除尘的效果,会造成成本抬升,故障频发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该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主要是利用单组的喷气口,能够高效的进行喷气操作,当喷气的功率较为平缓时,能够使得污浊的空气不间断的接触无纺布罩,以达到除尘的效果,当喷气的功率较大时,能够使得在顶框组件之中的空气团的膨胀速度大于排气速度,使得膨胀的空气反向进入无纺布罩,使得无纺布罩膨胀起来,这样使得无纺布罩以达到散落灰尘的效果,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以达到降低故障的效果。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支架组件和排气机构,所述支架组件的上方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进气构件,所述支架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除尘部件,且所述除尘部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框组件,所述顶框组件上设置有套接的排气机构;
[0006]所述排气机构包括侧座、电动机、气泵、单向电磁阀、夹持管和喷气口,所述侧座设置在所述顶框组件的边侧,所述侧座的顶侧设置有电动机,且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一侧套接有单向电磁阀,所述单向电磁阀的一端套接有安装在顶框组件上的夹持管,且所述夹持管的一端设置有喷气口。
[000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气泵与单向电磁阀和夹持管构成单向流通构造,所述喷气口为单向侧多孔结构。
[000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底架、螺栓套和基座板,所述底架的顶端通过螺栓套与基座板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进气构件包括螺栓盘座、进气舱、侧管、阻尼阀片、储灰槽和清灰盖,所述螺栓盘座螺栓连接在所述基座板的底侧,所述螺栓盘座的下方设置有进气舱,所述进气舱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阻尼阀片的侧管,所述进气舱的下方设置有螺栓连接清灰盖的储灰槽。
[00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除尘部件包括第一螺栓环座、处理箱、控制面板、多孔片、文氏
管、无纺布套、橡胶圈和活性炭棒,所述第一螺栓环座螺栓连接在所述基座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栓环座的顶侧设置有安装控制面板的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边侧设置有多孔片,所述多孔片的下方套接有多组环形分布的无纺布套,且所述无纺布套的内部通过橡胶圈捆绑连接有活性炭棒。
[0011]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顶框组件包括第二螺栓环座、顶舱、顶盖和排气口,所述第二螺栓环座螺栓连接在所述处理箱的顶端,所述第二螺栓环座的上方设置有螺栓连接顶盖的顶舱,所述顶舱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单组的喷气口,能够高效的进行喷气操作,当喷气的功率较为平缓时,能够使得污浊的空气不间断的接触无纺布罩,以达到除尘的效果,当喷气的功率较大时,能够使得在顶框组件之中的空气团的膨胀速度大于排气速度,使得膨胀的空气反向进入无纺布罩,使得无纺布罩膨胀起来,这样使得无纺布罩以达到散落灰尘的效果,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以达到降低故障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除尘部件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无纺布套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顶框组件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支架组件;101、底架;102、螺栓套;103、基座板;2、进气构件;201、螺栓盘座;202、进气舱;203、侧管;204、阻尼阀片;205、储灰槽;206、清灰盖;3、除尘部件;301、第一螺栓环座;302、处理箱;303、控制面板;304、多孔片;305、文氏管;306、无纺布套;307、橡胶圈;308、活性炭棒;4、顶框组件;401、第二螺栓环座;402、顶舱;403、顶盖;404、排气口;5、排气机构;501、侧座;502、电动机;503、气泵;504、单向电磁阀;505、夹持管;506、喷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支架组件1和排气机构5,支架组件1的上方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进气构件2,支架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除尘部件3,且除尘部件3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框组件4,顶框组件4上设置有套接的排气机构5;
[0022]排气机构5包括侧座501、电动机502、气泵503、单向电磁阀504、夹持管505和喷气口506,侧座501设置在顶框组件4的边侧,侧座501的顶侧设置有电动机502,且电动机502的输出端连接有气泵503,气泵503的一侧套接有单向电磁阀504,单向电磁阀504的一端套接有安装在顶框组件4上的夹持管505,且夹持管505的一端设置有喷气口506。
[0023]气泵503与单向电磁阀504和夹持管505构成单向流通构造,喷气口506为单向侧多孔结构。
[0024]本实施例中,之后启动侧座501上的电动机502输出动力带动气泵503进行抽取干净的空气使得干净的空气通过气泵503进入单向电磁阀504,接着干净的空气通过单向电磁阀504驱动到夹持管505之中,最终通过夹持管505一端的喷气口506喷射出来,以形成高速的风力,起到带动污浊的空气进入设备的作用。
[0025]支架组件1包括底架101、螺栓套102和基座板103,底架101的顶端通过螺栓套102与基座板103螺栓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基座板103通过螺栓套102螺栓连接的底架101放置在工作的地点,起到支撑的效果。
[0027]进气构件2包括螺栓盘座201、进气舱202、侧管203、阻尼阀片204、储灰槽205和清灰盖206,螺栓盘座201螺栓连接在基座板103的底侧,螺栓盘座201的下方设置有进气舱202,进气舱202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阻尼阀片204的侧管203,进气舱202的下方设置有螺栓连接清灰盖206的储灰槽205。
[0028]本实施例中,接着在基座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支架组件(1)和排气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的上方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进气构件(2),所述支架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除尘部件(3),且所述除尘部件(3)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顶框组件(4),所述顶框组件(4)上设置有套接的排气机构(5);所述排气机构(5)包括侧座(501)、电动机(502)、气泵(503)、单向电磁阀(504)、夹持管(505)和喷气口(506),所述侧座(501)设置在所述顶框组件(4)的边侧,所述侧座(501)的顶侧设置有电动机(502),且所述电动机(502)的输出端连接有气泵(503),所述气泵(503)的一侧套接有单向电磁阀(504),所述单向电磁阀(504)的一端套接有安装在顶框组件(4)上的夹持管(505),且所述夹持管(505)的一端设置有喷气口(5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503)与单向电磁阀(504)和夹持管(505)构成单向流通构造,所述喷气口(506)为单向侧多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底架(101)、螺栓套(102)和基座板(103),所述底架(101)的顶端通过螺栓套(102)与基座板(103)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多组活性炭吸附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构件(2)包括螺栓盘座(201)、进气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航林炼杰胡进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平沛力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