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923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该双相不锈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如下含量的组分:Cr:24.9~26%、Mo:3.5~4.05%、Si:0.18~0.52%、Ce:0.01~0.0165%、Ni:6.9~7.42%、N:0.25~0.29%、C:0.017~0.024%、Mn:0.34~0.76%、Cu:0.17~0.28%,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在所述双相不锈钢的制备过程中,钢锭的热处理温度为1050~1150℃。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相不锈钢,通过对制备过程中的热处理温度以及各组分含量进行限定,使得其具有高的综合性能,例如较高的强度、冲击韧性、耐蚀性能等。耐蚀性能等。耐蚀性能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相不锈钢,尤其涉及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双相不锈钢开始向更广的使用温度、更苛刻的腐蚀环境、更高强韧性能要求的使用领域拓展,例如海洋油气开采水下生产系统(海底深井柔性管线、脐带缆管、补给管汇等)、潜海水泵、海底容器、海洋建筑结构以及石化领域的常减压、催化、焦化、酸性水处理、气体脱硫、加氢装置等冷凝冷却器、空气冷却器、重沸器等换热和冷却设备等。
[0003]但和316这类单相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固溶基体是由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成的,两相的成分和组成比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力学性能。对于更高合金含量的25Cr型超级双相不锈钢,两相组织的控制更易受到冶炼、锻造、轧制和热处理等工艺工序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面临性能不达标和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双相不锈钢,用以解决现有双相不锈钢的综合性能差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相不锈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如下含量的组分:
[0006]Cr:24.9~26%、Mo:3.5~4.05%、Si:0.18~0.52%、Ce:0.01~0.0165%、Ni:6.9~7.42%、N:0.25~0.29%、C:0.017~0.024%、Mn:0.34~0.76%、Cu:0.17~0.28%,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7]其中,在所述双相不锈钢的制备过程中,钢锭的热处理温度为1050~1150℃。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双相不锈钢包含如下含量的组分:
[0009]Cr:24.9~25.6%、Mo:3.5~4.0%、Si:0.18~0.52%、Ce:0.012~0.016%、Ni:7.0~7.4%、N:0.25~0.29%、C:0.018~0.024%、Mn:0.34~0.76%、Cu:0.17~0.28%。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的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相比例为(0.92~1.05):1。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在所述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关系式为W1,奥氏体形成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关系式为W2,W1、W2如下:
[0012]W1=Cr%+f1×
Mo%+f2×
Si%+4.5
×
Ce%;
[0013]W2=f3×
Ni%+f4×
N%+80
×
C%+1.4
×
Mn%+8
×
Cu%;
[0014]其中,f1为0.9~1.3,f2为1.5~1.6,f3为2.18~2.40,f4为35~38;W1与W2之间的差值为0~0.2%。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050℃:
[0016]W1=Cr%+0.9
×
Mo%+1.5
×
Si%+4.5
×
Ce%;
[0017]W2=2.40
×
Ni%+38
×
N%+80
×
C%+1.4
×
Mn%+8
×
Cu%;和/或,
[0018]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100℃:
[0019]W1=Cr%+1.1
×
Mo%+1.6
×
Si%+4.5
×
Ce%;
[0020]W2=2.26
×
Ni%+37
×
N%+80
×
C%+1.4
×
Mn%+8
×
Cu%;和/或,
[0021]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150℃:
[0022]W1=Cr%+1.3
×
Mo%+1.5
×
Si%+4.5
×
Ce%;
[0023]W2=2.18
×
Ni%+35
×
N%+80
×
C%+1.4
×
Mn%+8
×
Cu%。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双相不锈钢在

80℃的冲击韧性为117~150J。
[002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相不锈钢,在其制备过程中,钢锭的热处理温度为1050~1150℃;在所述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关系式为W1,奥氏体形成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关系式为W2,W1、W2如下:
[0026]W1=Cr%+f1×
Mo%+f2×
Si%+4.5
×
Ce%;
[0027]W2=f3×
Ni%+f4×
N%+80
×
C%+1.4
×
Mn%+8
×
Cu%;
[0028]其中,f1为0.9~1.3,f2为1.5~1.6,f3为2.18~2.40,f4为35~38;W1与W2之间的差值为0~0.2%。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050℃:
[0030]W1=Cr%+0.9
×
Mo%+1.5
×
Si%+4.5
×
Ce%;
[0031]W2=2.40
×
Ni%+38
×
N%+80
×
C%+1.4
×
Mn%+8
×
Cu%;和/或,
[0032]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100℃:
[0033]W1=Cr%+1.1
×
Mo%+1.6
×
Si%+4.5
×
Ce%;
[0034]W2=2.26
×
Ni%+37
×
N%+80
×
C%+1.4
×
Mn%+8
×
Cu%;和/或,
[0035]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150℃:
[0036]W1=Cr%+1.3
×
Mo%+1.5
×
Si%+4.5
×
Ce%;
[0037]W2=2.18
×
Ni%+35
×
N%+80
×
C%+1.4
×
Mn%+8
×
Cu%。
[003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双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将原料熔炼为钢水;
[0040]将所述钢水冶炼为钢锭;
[0041]将所述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相不锈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如下含量的组分:Cr:24.9~26%、Mo:3.5~4.05%、Si:0.18~0.52%、Ce:0.01~0.0165%、Ni:6.9~7.42%、N:0.25~0.29%、C:0.017~0.024%、Mn:0.34~0.76%、Cu:0.17~0.28%,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在所述双相不锈钢的制备过程中,钢锭的热处理温度为1050~1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其包含如下含量的组分:Cr:24.9~25.6%、Mo:3.5~4.0%、Si:0.18~0.52%、Ce:0.012~0.016%、Ni:7.0~7.4%、N:0.25~0.29%、C:0.018~0.024%、Mn:0.34~0.76%、Cu:0.17~0.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其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相比例为(0.92~1.05):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其中,在所述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关系式为W1,奥氏体形成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关系式为W2,W1、W2如下:W1=Cr%+f1×
Mo%+f2×
Si%+4.5
×
Ce%;W2=f3×
Ni%+f4×
N%+80
×
C%+1.4
×
Mn%+8
×
Cu%;其中,f1为0.9~1.3,f2为1.5~1.6,f3为2.18~2.40,f4为35~38;W1与W2之间的差值为0~0.2%。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其中,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050℃:W1=Cr%+0.9
×
Mo%+1.5
×
Si%+4.5
×
Ce%;W2=2.40
×
Ni%+38
×
N%+80
×
C%+1.4
×
Mn%+8
×
Cu%;和/或,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100℃:W1=Cr%+1.1
×
Mo%+1.6
×
Si%+4.5
×
Ce%;W2=2.26
×
Ni%+37
×
N%+80
×
C%+1.4
×
Mn%+8
×
Cu%;和/或,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150℃:W1=Cr%+1.3
×
Mo%+1.5
×
Si%+4.5
×
Ce%;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涵王宝顺吴明华宋志刚郑文杰朱玉亮何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