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918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9
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介质箱、循环泵、换热器、流量计和控制模块,流量计设于成型模具与换热介质箱之间,循环泵与换热器之间设第一测温部件,换热器与成型模具之间设有第二测温部件,换热器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和带冷却阀的冷却水进水管,流量计、第一测温部件、第二测温部件和冷却阀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方法:a)、检测换热介质箱内换热介质温度,若低于第一设定温度,进行加热直至达到第一设定温度;b)、成型模具启动,换热介质经过流量计回流,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测温部件检测与第二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温度差值以及流量计检测到的流量控制换热器中冷却水与换热介质换热,以使第二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温度处于第二设定温度。设定温度。设定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式吹灌封设备中的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续式吹灌封一体机(BFS)设备采用连续挤出成型方式,成型模具连续运转,循环周期仅3至5S,塑料流体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6至10S)从170℃左右的熔融状态变为50℃左右的固态,在连续成型过程中需要使成型模具保持稳定的换热才能使得成型后的板料收缩均匀、尺寸一致,以保证后续的切边效果,因此对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要求很高。
[0003]现有的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大多通过循环泵将水箱中的冷却介质(一般为洁净度较高的水)通入成型模具的冷却流道内,对成型模具进行降温冷却,冷却介质吸收热量之后温度升高,需要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降温(通常是与市政自来水进行换热),然后再回流至水箱内,实现循环利用。现有的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循环泵出口侧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却介质的温度偏高,系统相应地会加大换热器中的换热量,以使得后续冷却介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然而这部分冷却介质需要经过水箱,与水箱中温度偏高的冷却介质混合后才能进入成型模具内,因此响应速度偏慢,温度控制不够灵敏,无法满足连续式吹灌封设备中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要求。此外,如果冷却介质的温度偏低,一方面进入成型模具后容易导致模具表面产生冷凝水,会污染药品生产环境,冷凝水进入成型模具型腔也会影响成型后的塑料容器的外观质量,另一方面容易使得成型模具温度偏低,进而导致成型后的塑料容器偏硬,而连续式成型模具由于采用循环运转,不同于传统的直线往复式成型模具,合模力要小于往复式成型模具的合模力,因此难以在偏硬的容器上成型出切缝,影响后续工序。而当成型模具温度超过100℃时,冷却水流过成型模具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直接循环进入水泵会对水泵造成一定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灵敏,精度高的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介质箱、循环泵、换热器、流量计和控制模块,所述换热介质箱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成型模具的进口连接,所述流量计连接于成型模具的出口与所述换热介质箱之间,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测温部件,所述换热器与成型模具之间设有第二测温部件,所述换热器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冷却阀,所述流量计、第一测温部件、第二测温部件和冷却阀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介质箱上设有加热器和第三测温部件,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三测温部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介质箱上还设有溢流管。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介质箱还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介质采用冷却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上还设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补水阀与所述换热介质箱连接,所述补水阀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中冷却水的温度为5至15℃。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模具与所述流量计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换热介质箱之间还连接有溢流旁通阀。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模块为PID控制模块。
[0016]一种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a)、第三测温部件检测换热介质箱内换热介质的温度,若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加热器对换热介质进行加热,直至换热介质达到第一设定温度;若不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则进行步骤b);
[0018]b)、成型模具启动,循环泵将换热介质箱内的换热介质输送至成型模具,成型模具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流量计回流至换热介质箱,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温度的差值以及流量计检测到的流量控制换热器中冷却水与换热介质换热,以使第二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温度处于第二设定温度。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换热介质先与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然后再进入成型模具进行换热,使成型模具温度保持稳定,如果第二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换热介质的温度过高,换热器可以立即加大与后续换热介质的换热量,从而使后续换热介质进入成型模具前的温度满足要求,响应速度更快;换热器换热介质进口侧与出口侧分别设有第一测温部件和第二测温部件,配合流量计检测换热介质的流量,能够精准地控制换热介质在换热器中的换热量。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将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
±
0.5℃,控制精度非常高。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换热介质箱中的换热介质尚未达到设定温度之前,先利用加热器对换热介质进行加热,避免温度过低的换热介质进入成型模具,导致成型模具表面产生冷凝水,污染药品生产环境,影响成型后的塑料容器的外观质量,也避免了造成成型模具温度偏低,成型后的塑料容器偏硬等问题;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测温部件和第二测温部件检测到的温度,配合流量计检测到的换热介质的流量,精准地控制换热介质在换热器中的换热量。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将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
±
0.5℃,控制精度非常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连续式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各标号表示:1、换热介质箱;11、加热器;12、第三测温部件;13、溢流管;14、液位计;2、循环泵;3、换热器;31、冷却水进水管;32、冷却水出水管;33、冷却阀;34、第一过滤器;35、补水阀;4、流量计;5、控制模块;6、成型模具;61、模具单体;71、第一测温部件;72、第二测温部件;73、第二过滤器;8、溢流旁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图1至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介质箱1、循环泵2、换热器3、流量计4和控制模块5,换热介质箱1与循环泵2的入口连接,循环泵2的出口与换热器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介质箱(1)、循环泵(2)、换热器(3)、流量计(4)和控制模块(5),所述换热介质箱(1)与所述循环泵(2)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2)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成型模具(6)的进口连接,所述流量计(4)连接于成型模具(6)的出口与所述换热介质箱(1)之间,所述循环泵(2)与所述换热器(3)之间设有第一测温部件(71),所述换热器(3)与成型模具(6)之间设有第二测温部件(72),所述换热器(3)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31)和冷却水出水管(32),所述冷却水进水管(31)上设有冷却阀(33),所述流量计(4)、第一测温部件(71)、第二测温部件(72)和冷却阀(33)均与所述控制模块(5)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箱(1)上设有加热器(11)和第三测温部件(12),所述加热器(11)和所述第三测温部件(1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5)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箱(1)上还设有溢流管(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箱(1)还设有液位计(14),所述液位计(14)与所述控制模块(5)信号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成型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采用冷却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31)上还设有第一过滤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许海文陈衡山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