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08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涉及吹瓶机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依次设置有软夹具机构、次品检测箱和吹瓶机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吹瓶机本体、次品检测箱、软夹具机构依次设置,使得瓶体吹制完成后可以逐一进行次品检测,无需重复上料、下料操作,省时省力,检测过程中成型机构可以保持缓慢移动,不会对次品检测箱的图像采集工作和次品标记工作造成影响,保证次品检测精度,还能提高成型机构对对应瓶体的输送效率,而从次品检测箱移出的成型机构可以快速移动,加快了瓶体转移效率,有效提高塑料瓶生产效率;通过设置软夹具机构,实现对瓶子进行稳定且无伤害的夹持转移。且无伤害的夹持转移。且无伤害的夹持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吹瓶机
,具体为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

技术介绍

[0002]吹瓶机是一种通过吹塑工艺将塑料颗粒制作成中空容器的设备,比较常见的机种包括,使用PP和PE的一次成型的中空挤吹机,使用PET,PC或者PP两次成型的注拉吹吹瓶机,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多层中空挤吹和拉伸吹塑,大部分吹瓶机都还是二步法吹瓶机,即必须先将塑料原料做成瓶胚,然后再进行吹制,现今一般常用的是PET材质的环保塑料,吹塑机,是将液体塑胶喷出来之后,利用机器吹出来的风力,将塑体吹附到一定形状的模腔,从而制成产品,这种机器就叫做吹塑机,也是吹瓶机的一种。
[0003]现有技术中,吹瓶机一般可以同时对多组模具中的瓶胚进行吹瓶操作,吹瓶结束后对模具内的成型瓶体下料,但由于成型瓶体中可能会存在品质不合格的次品,为保证生产出的塑料瓶的良品率,在进行后续修整加工工序前还往往需要将所有成型瓶体转移至检测装置去进行次品检测。检测装置内需设置新的瓶体固定机构来固定瓶体并驱动瓶体移动位置,检测过程中需要再次对瓶体进行上料、下料操作,还需耗费大量时间供检测机构逐一对同一批次的所有成型瓶体进行次品检测并标记次品,检测耗费时间过长,效率低下,检测完毕后合格的成型瓶体才能转移至下一工序进行修整加工,进而塑料瓶的生产效率会由于次品检测这一工序的效率低下而得不到提高;此外,现有吹瓶机对瓶体进行下料时需使用夹具将成型的瓶体从模具中转移出去,现有的吹瓶机夹具为刚性材质,形状固定,而瓶体待夹持部位形状、尺寸多样,因此夹具夹持面难以与吹制的瓶体待夹持部位表面贴合,若夹具夹持较紧,在瓶子的转移过程中,夹具夹持面会与瓶子的夹持部位外表面发生摩擦和挤压,导致瓶子的表面上出现划痕甚至变形,降低了瓶子的合格率,若夹具夹持较松,会使得夹持稳定性不高,瓶子在转移过程中容易掉落,影响下料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吹瓶机对成型瓶体进行检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现有吹瓶机夹具对瓶体的夹持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依次设置有软夹具机构、次品检测箱和吹瓶机本体,所述次品检测箱和吹瓶机本体位于所述底板一端,所述软夹具机构位于所述底板另一端;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模具移动机构,所述模具移动机构上滑动装配有多组成型机构,所述模具移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成型机构在所述次品检测箱和吹瓶机本体的工作区域缓慢移动,以配合所述次品检测箱对所述成型机构上经所述吹瓶机本体吹制成型的瓶体逐一进行次品检测,所述模具移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成型机构在其他区域快速移动,以加快
瓶体转移效率;所述软夹具机构由机械手机构驱动转移,所述软夹具机构包括软夹具,位于同一个瓶体两侧的两个软夹具的间距和夹持面倾斜角度能够分别调节,以使软夹具夹持面能够与不同尺寸的瓶体接触面紧密贴合。
[0006]优选地,所述软夹具机构还包括空架、回型杆、二级杆、中杆、方架、气管和气泵,所述软夹具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框,所述底框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轴承转动装配在所述空架上,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空架远离所述底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框夹,所述框夹的中部与连接管的外表面转动配合,所述从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装配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第一马达驱动旋转,所述第一马达固定安装在所述空架上;所述回型杆两端分别滑动装配有所述框夹,所述框夹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三级板,所述三级板分别与所述二级杆一端转动配合,所述中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级杆另一端转动配合,所述中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固定安装在所述方架上,所述方架与所述回型杆固定连接,所述气管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端部转动配合,所述气管与所述软夹具内部相连通,所述方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气泵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械手机构上,所述连接柱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气泵数量与所述成型机构数量一致,所述气管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并分别与所述气泵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模具移动机构包括异形螺纹杆,所述异形螺纹杆的两端固定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腔底部且位于异形螺纹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固定框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座。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框架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夹,所述第一滑动夹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
[0009]优选地,所述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成型机构包括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中部且位于转动环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底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凹块。
[0011]优选地,所述连杆的外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底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半扇模具,所述半扇模具的后侧与连接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半扇模具内壁轮廓与吹制出的瓶子外表面轮廓相吻合。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夹,所述第二滑动夹的内部与滑杆的外表面固定卡接,所述凹块的内部与滑轨的外表面滑动卡接。
[0014]优选地,所述转动环滑动卡接在所述异形螺纹杆表面的螺纹槽内,所述异形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槽螺距分别恒定且所述异形螺纹杆中部的螺纹槽螺距为渐变式,所述次品检测箱、吹瓶机本体下侧对应的所述异形螺纹杆表面螺纹槽的螺距小于所述软夹具机构下侧对应的所述异形螺纹杆表面螺纹槽的螺距。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吹瓶机本体、次品检测箱、软夹具机构依次设置,使得瓶体吹制完成后可以逐一进行次品检测,无需重复上料、下料操作,省时省力并避免瓶体在对此上下料过程中受到损伤,检测过程中成型机构可以保持缓慢移动,不会对次品检测箱的图像采集工作和次品标记工作造成影响,保证次品检测精度,还能提高成型机构对对应瓶体的输送效率,而从次品检测箱移出的成型机构可以快速移动,加快了瓶体转移效率,有效提高塑料瓶生产效率。
[0016]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软夹具机构,实现对瓶子进行稳定且无伤害的夹持转移,位于同一个瓶体两侧的两个软夹具的间距和夹持面倾斜角度能够分别调节,以使软夹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口径大小的瓶体的柱状瓶口或锥面瓶身进行紧固夹持,保证软夹具机构夹持瓶体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且非刚性材质的软夹具在夹持瓶体时,能够避免由于对瓶体产生摩擦和挤压而使瓶体表面出现划痕或瓶体变形,提高成品合格率。
[0017]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模具移动机构,实现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包括底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上侧依次设置有软夹具机构(5)、次品检测箱(2)和吹瓶机本体(1),所述次品检测箱(2)和吹瓶机本体(1)位于所述底板(7)一端,所述软夹具机构(5)位于所述底板(7)另一端;所述底板(7)上设置有模具移动机构(3),所述模具移动机构(3)上滑动装配有多组成型机构(4),所述模具移动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成型机构(4)在所述次品检测箱(2)和吹瓶机本体(1)的工作区域缓慢移动,以配合所述次品检测箱(2)对所述成型机构(4)上经所述吹瓶机本体(1)吹制成型的瓶体逐一进行次品检测,所述模具移动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成型机构(4)在其他区域快速移动,以加快瓶体转移效率;所述软夹具机构(5)由机械手机构(6)驱动转移,所述软夹具机构(5)包括软夹具(519),位于同一个瓶体两侧的两个软夹具(519)的间距和夹持面倾斜角度能够分别调节,以使软夹具(519)夹持面能够与不同尺寸的瓶体接触面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手的高效率低伤害的吹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夹具机构(5)还包括空架(517)、回型杆(511)、二级杆(57)、中杆(56)、方架(59)、气管(55)和气泵(52),所述软夹具(519)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框(518),所述底框(518)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管(515),所述连接管(515)通过轴承(516)转动装配在所述空架(517)上,所述连接管(51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513),所述空架(517)远离所述底框(5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框夹(512),所述框夹(512)的中部与连接管(515)的外表面转动配合,所述从动齿轮(513)的外表面啮合装配有主动齿轮(520),所述主动齿轮(520)通过第一马达(514)驱动旋转,所述第一马达(514)固定安装在所述空架(517)上;所述回型杆(511)两端分别滑动装配有所述框夹(512),所述框夹(51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三级板(510),所述三级板(510)分别与所述二级杆(57)一端转动配合,所述中杆(56)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级杆(57)另一端转动配合,所述中杆(5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马达(58),所述第二马达(58)固定安装在所述方架(59)上,所述方架(59)与所述回型杆(511)固定连接,所述气管(55)一端与所述连接管(515)端部转动配合,所述气管(55)与所述软夹具(519)内部相连通,所述方架(5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4);所述气泵(5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3),所述第一连接板(51)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械手机构(6)上,所述连接柱(5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53)上,所述气泵(52)数量与所述成型机构(4)数量一致,所述气管(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高秦礼彬施高锋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百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