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911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包括外防护壳,外防护壳的上端连接有金属引脚,外防护壳的内部嵌入连接有捆架,捆架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电池本体,外防护壳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的防护罩的内部安装有垫块,垫块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垫板,垫板的上端连接有挡板,防护罩的内壁连接有传导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在进行电池防护阶段,当外界的冲击力撞击到外防护壳后,经过外防护壳的防护可以防止物体穿刺到电池,加大了对电池的防护,另外外防护壳和防护罩的凹陷,借助吸能盒对作用力进行抵消,消耗能量,通过产生形变来扩大对电池的保护,避免撞击受损导致电池燃烧。避免撞击受损导致电池燃烧。避免撞击受损导致电池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产品也逐渐的大众化,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中,新能源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输出来源,在新能源电池的应用阶段依旧存在了一些问题:
[0003]在汽车新能源电池的使用中,通常为锂离子电池,这类电池在发生较大的撞击会产生火花,电池的燃烧具有较大的公共危害,但是现有的电池防护装置防护效果较为薄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防护效果较为薄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包括外防护壳,所述外防护壳的上端连接有金属引脚,所述外防护壳的内部嵌入连接有捆架,所述捆架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电池本体,所述外防护壳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的内部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连接有挡板,所述防护罩的内壁连接有传导框,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护板,所述防护罩的上端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连接有吸能盒。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嵌入在外防护壳的内部,所述金属引脚的底端连接到电池本体的输出输入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垫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垫块分别固定在垫板的两侧,所述垫板和挡板之间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导框设置成方框,所述传导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防护壳的上端连接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缓冲筋,所述外防护壳的上端连接有缓冲筋。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防护壳的上端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缓冲筋的上端连接有散热板,所述缓冲筋设置成弧形。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板覆盖在散热孔的上端,所述外防护壳的两侧开设有两组所述散热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防护罩、传导框、挡板和吸能盒,在进行电池防护阶段,当外界的冲击力撞击到外防护壳后,经过外防护壳的防护可以防止物体穿刺到电池,加大了对电池的防护,另外外防护壳和防护罩的凹陷,借助吸能盒对作用力进行抵消,消耗能
量,通过产生形变来扩大对电池的保护,避免撞击受损导致电池燃烧。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缓冲筋、散热板和散热孔,在电池工作期间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发,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发,保证了内部温度的恒定,使得电池在最佳的温度下完成冲放电工作,另外在缓冲筋的设置下加大对外防护壳的保护,后期的安装定位也更加的简答便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10、外防护壳;120、金属引脚;130、捆架;140、电池本体;2、防护结构;210、防护罩;220、垫块;230、垫板;240、挡板;250、传导框;260、护板;270、安装架;280、吸能盒;3、散热结构;310、缓冲筋;320、散热板;330、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的技术方案:
[0021]实施例一:
[0022]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包括外防护壳110,外防护壳110的上端连接有金属引脚120,防护罩210嵌入在外防护壳110的内部,金属引脚120的底端连接到电池本体140的输出输入端,外防护壳11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捆架130,捆架13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电池本体140,外防护壳11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防护结构2,防护结构2包括防护罩210,的防护罩210的内部安装有垫块220,垫块22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垫板230,垫板230的上端连接有挡板240,垫块220设置有两组,两组垫块220分别固定在垫板230的两侧,垫板230和挡板240之间滑动连接,防护罩210的内壁连接有传导框250,传导框250设置成方框,传导框25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10,电池本体140的上端连接有护板260,防护罩210的上端连接有安装架270,安装架270的上端连接有吸能盒280,通过的消耗作用力来加大对电池本体140的保护,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能最大程度的保护电池,避免电池燃烧,也直接的加大对内乘客和驾驶员的保护。
[0023]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在进行电池的防护阶段,电池本体140存放到外防护壳110的内部,电池本体140受到了外防护壳110和防护罩210的保护,当物体冲撞到外防护壳110后,使得外防护壳110和防护罩210发生了形变,当防护罩210形变后,作用力的消耗通过吸能盒280的形变来完成,防护罩210发生形变后使得吸能盒280向内收缩变形,当吸能盒280变形后渔鸥部分的作用力传递到护板260的上端,通过护板260对电池本体140的一侧进行防护,避免尖锐物体穿刺到电池本体140的内部,其中防护罩210形变向内收缩,使得传导框250向另外一侧移动,当传导框250发生移动后推动的了挡板240在
垫板230的上端滑动,垫板230滑动后为电池本体140的移动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使得电池本体140可以向另外一侧滑动,由此来减缓冲冲击力对电池本体140造成的影响。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1所示,外防护壳110的上端连接有散热结构3,散热结构3包括缓冲筋310,外防护壳110的上端连接有缓冲筋310,外防护壳110的上端开设有散热孔330,缓冲筋310的上端连接有散热板320,缓冲筋310设置成弧形,散热板320覆盖在散热孔330的上端,外防护壳110的两侧开设有两组散热孔330,在电池进行充放电阶段会产生一定的温度,通过散热孔330和散热板320组成的通道,加快了空气的流通,使得对内大散热的效果也更加的优异,借助流体力学的原理,当气体的流速越快,气压就越小,当气体通过散热板320和外防护壳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包括外防护壳(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壳(110)的上端连接有金属引脚(120),所述外防护壳(11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捆架(130),所述捆架(13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电池本体(140),所述外防护壳(11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防护结构(2),所述防护结构(2)包括防护罩(210),所述的防护罩(210)的内部安装有垫块(220),所述垫块(220)的内部嵌入连接有垫板(230),所述垫板(230)的上端连接有挡板(240),所述防护罩(210)的内壁连接有传导框(250),所述电池本体(140)的上端连接有护板(260),所述防护罩(210)的上端连接有安装架(270),所述安装架(270)的上端连接有吸能盒(2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10)嵌入在外防护壳(110)的内部,所述金属引脚(120)的底端连接到电池本体(140)的输出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春战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建北京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