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泪道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84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泪道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鼻泪道模型,包括:头部模型和鼻部模型,头部模型的脸部区域设置有两个眼部模型,鼻部模型可拆卸地设置在脸部区域上,鼻部模型内设有仿真鼻腔和仿真泪道,仿真泪道包括上泪小点、上泪小管、下泪小点、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上泪小点和下泪小点均设置在相应的眼部模型的眼角处,所述鼻泪管的下端与所述中鼻道相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鼻泪道模型,可在教学中进行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以及泪道冲洗的操作训练,同时鼻部模型可以拆卸下来,可直观地观察鼻部结构,以便于对照讲解。便于对照讲解。便于对照讲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泪道模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鼻泪道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泪道结构与鼻腔相通,当泪道病变或炎症阻塞泪道时会引起泪囊炎,迁延不愈,会发展为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需要手术治疗,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其方法是通过鼻内镜辅助,直接在鼻腔内将中鼻甲鼻腔粘膜与泪囊吻合,重新建立引流泪液的通道。
[0003]目前医护人员在学习鼻腔泪囊吻合术时,难以在真人上进行练习,而现有技术中缺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教学模型,学员也无法很好地模拟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鼻泪道模型,用于教学中的泪道冲洗及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操作训练。
[0005]本技术的鼻泪道模型,包括:头部模型和鼻部模型,
[0006]所述头部模型上设置有脸部区域,所述脸部区域上设置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眼部模型,
[0007]所述鼻部模型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脸部区域上,所述鼻部模型内设有仿真鼻腔和仿真泪道,
[0008]所述仿真鼻腔包括上鼻道、上鼻甲、中鼻道、中鼻甲、下鼻道、下鼻甲和鼻前庭;
[0009]所述仿真泪道包括上泪小点、上泪小管、下泪小点、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
[0010]所述上泪小点和所述下泪小点均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眼部模型的眼角处,所述上泪小点和所述下泪小点分别通过所述上泪小管和所述下泪小管与所述泪总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泪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泪囊相连,所述泪囊连接在所述鼻泪管的上端,所述鼻泪管的下端与所述中鼻道相通。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部模型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左鼻模块和右鼻模块,所述左鼻模块与所述右鼻模块可拆卸地对接。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模型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头模块和右头模块,所述左头模块与所述右头模块可拆卸地对接,所述左头模块与所述右头模块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0013]所述左鼻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右鼻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左鼻模块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一安装柱,所述左鼻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安
装柱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0015]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右鼻模块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柱,所述右鼻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头模块和所述右头模块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地对接,
[0017]其中,所述头部模型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从左头模块的顶面延伸至所述右头模块的顶面,所述头部模型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从左头模块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右头模块的底面,
[0018]所述第一固定件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卡入所述第二固定槽中,从而使左头模块与所述右头模块可拆卸地对接。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0020]相应地,所述头部模型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槽,所述头部模型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槽。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模型和所述鼻部模型均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
[00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模型和所述鼻部模型均由光敏树脂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模型和所述鼻部模型均为1:1仿真模型。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鼻泪道模型中,鼻部模型上具有完整的泪道结构和鼻腔结构,并且眼部模型附近具有完整的泪小点结构。通过本技术的鼻泪道模型,可在教学中进行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以及泪道冲洗的操作训练,同时鼻部模型可以从头部模型上拆卸下来,从而可直观地观察鼻部结构,以便于对照讲解。
附图说明
[0025]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鼻泪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鼻泪道模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头部模型;2、鼻部模型;3、眼部模型;
[0030]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
[0031]11、左头模块;12、第一固定槽;13、第二固定槽;
[0032]21、仿真鼻腔;22、仿真泪道;23、左鼻模块;
[0033]221、上泪小点;222、上泪小管;223、下泪小点;
[0034]224、下泪小管;225、泪总管;226、泪囊;227、鼻泪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如图1

2中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鼻泪道模型。该鼻泪道模型包括:头部模型1和鼻部模型2。头部模型1上设置有脸部区域,脸部区域上设置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眼部模型3,鼻部模型2可拆卸地设置在脸部区域上,鼻部模型2内设有仿真鼻腔21和仿真泪道22,仿真鼻腔21包括上鼻道、上鼻甲、中鼻道、中鼻甲、下鼻道、下鼻甲和鼻前庭;仿真泪道22包括上泪小点221、上泪小管222、下泪小点223、下泪小管224、泪总管225、泪囊226和鼻泪管227,上泪小点221和下泪小点223均设置在相应的眼部模型3的眼角处,上泪小点221和下泪小点223分别通过上泪小管222和下泪小管224与泪总管225的一端相连,泪总管225的另一端与泪囊226相连,泪囊226连接在鼻泪管227的上端,鼻泪管227的下端与中鼻道相通。
[0037]本技术的鼻泪道模型中,鼻部模型2上具有完整的泪道结构和鼻腔结构,并且眼部模型3附近具有完整的泪小点结构。通过本技术的鼻泪道模型,可在教学中进行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以及泪道冲洗的操作训练,同时鼻部模型2可以从头部模型1上拆卸下来,从而可直观地观察鼻部结构,以便于对照讲解。
[0038]具体地,仿真鼻腔21中设置有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以真实地模拟鼻腔结构,便于学员能够通过操作训练更好地掌握手术器械的操作角度和方法。
[0039]需要说明地是,眼部模型3与头部模型1一体成型。
[0040]在进行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时,将中鼻甲与泪囊226之间的鼻骨去除以使泪囊226和中鼻道相通。
[0041]此外,在进行鼻内镜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前,一般需要进行患者的泪道进行冲洗。泪道冲洗操作中,冲洗针头插入眼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泪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模型和鼻部模型,所述头部模型上设置有脸部区域,所述脸部区域上设置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眼部模型,所述鼻部模型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脸部区域上,所述鼻部模型内设有仿真鼻腔和仿真泪道,所述仿真鼻腔包括上鼻道、上鼻甲、中鼻道、中鼻甲、下鼻道、下鼻甲和鼻前庭;所述仿真泪道包括上泪小点、上泪小管、下泪小点、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所述上泪小点和所述下泪小点均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眼部模型的眼角处,所述上泪小点和所述下泪小点分别通过所述上泪小管和所述下泪小管与所述泪总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泪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泪囊相连,所述泪囊连接在所述鼻泪管的上端,所述鼻泪管的下端与所述中鼻道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泪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模型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左鼻模块和右鼻模块,所述左鼻模块与所述右鼻模块可拆卸地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泪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模型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头模块和右头模块,所述左头模块与所述右头模块可拆卸地对接,所述左头模块与所述右头模块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左鼻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右鼻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泪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左鼻模块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一安装柱,所述左鼻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梅孙华张伟雄姜雪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