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81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矿护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包括柔性内衬,柔性内衬下端设置有腰带,柔性内衬两侧上端连接设置有两组背带,背带下端与腰带连接;柔性内衬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a,防护板a之间间隔设置;腰带背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b,防护板b之间间隔设置;腰带最上端的防护板b与柔性内衬外侧最下端的防护板a铰接;腰带前部中部断开,腰带上设置有安全带,安全带通过调节扣连接,安全带上通过安全扣设置有安全防坠绳,安全防坠绳端头设置有安全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戴后能便于活动,不影响作业,同时保护作业人员的背部与脊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


[0001]本技术属于采矿护具
,具体涉及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矿山的巷道、采场、天井等作业地点中,作业人员面临着巷道冒顶、采场失稳、浮石掉落、工具器械掉落等物体砸伤的风险,需要穿戴矿用防砸背甲减轻上述危害,保护背部与脊椎。但现有的防砸背甲外形比较单一,呈直板形,不能与背部和颈部有效贴合,不仅不方便活动,而且由于背甲与背部局部接触,接触面积较少,在受到外物撞击时作业人员更容易受到更大的冲击,造成更大危害。本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能使安全背甲与背部紧密贴合,增加缓冲卸力效果,有效减轻外物的冲击压力,保护作业人员的背部与脊椎,同时穿戴后又能便于活动,不影响作业。另外,在高处作业时能为作业人员提供高空防坠的安全措施,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
[0003]为有效保护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从事地下矿山开采的作业人员须穿戴安全背甲,保护作业人员的背部与脊柱,同时穿戴后又要便于活动,不能影响作业。在地下矿山的巷道、采场、天井等地点作业或活动时,穿戴上本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外物撞击的冲击,减少对背部和脊椎的伤害,而且便于活动,不影响人员作业,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
[0004]现有技术的缺点是:
[0005](1)普通的安全背甲外形比较单一,呈直板形,不能与背部和颈部有效贴合,背甲与背部局部接触,接触面积较少,在受到外物撞击时作业人员更容易受到更大的冲击。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内衬根据人体站立时脊椎的弯曲形态制成“S”形,符合人体工程学,使柔性内衬能与作业人员背部完全紧密贴合,增大贴合面积,从而使人员背部受外物撞击时增大受力面积,分散冲击压力,增强缓冲卸力能力,以减小对背部和脊椎的冲击,为作业人员的背部和脊椎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0006](2)普通的安全背甲外形固定,呈直板形,舒适度较低。本专利技术加入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柔性内衬呈符合人体站立时脊椎的“S”弯曲形态,颈部设置为弧形,能很好的与人体背部和颈部贴合,增加舒适感。
[0007](3)普通的安全背甲没有高空防坠的安全措施。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安全防坠绳,当作业人员在空区、井筒或高处作业时,可将安全防坠绳固定在安全固定点上,提供高空防坠的安全措施,保障人身安全,不用时可将安全防坠绳收纳至安全绳放置包内。
[0008](4)普通的安全背甲背部无反光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外甲、腰带、背带外侧均涂有反光材料,具有反光功能,便于标识人员,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
甲,穿戴后能便于活动,不影响作业,同时保护作业人员的背部与脊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
[0010]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包括柔性内衬,柔性内衬下端设置有腰带,柔性内衬两侧上端连接设置有两组背带,背带下端与腰带连接;柔性内衬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a,防护板a之间间隔设置;腰带背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b,防护板b之间间隔设置;腰带最上端的防护板b与柔性内衬外侧最下端的防护板a铰接;腰带前部中部断开,腰带上设置有安全带,安全带通过调节扣连接,安全带上通过安全扣设置有安全防坠绳,安全防坠绳端头设置有安全挂钩。
[0011]进一步,柔性内衬下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状,腰带上端与柔性内衬连接处呈向上凸出的弧形状,柔性内衬下端通过铰接件与腰带上端连接。
[0012]进一步,防护板a和防护板b上固定设置有凸起的空心防护壳。
[0013]进一步,防护板a和防护板b通过铆钉与柔性内衬连接。
[0014]进一步,腰带上设置有安全防坠绳放置包。
[0015]本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适用于作业人员在巷道、采场、天井等井下场所作业和活动时,降低巷道冒顶、采场失稳、浮石掉落、工具器械掉落等物体砸伤的风险,保护作业人员的背部与脊柱,同时穿戴后又能便于活动,不影响作业。另外,在高处作业时为作业人员提供高空防坠的安全措施,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
[0016]井下作业人员穿戴本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在巷道、采场、天井等井下场所作业和活动时,当发生巷道冒顶、采场失稳、浮石掉落、工具器械掉落时,借助本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能使安全背甲与背部紧密贴合,增加缓冲卸力效果,有效减轻外物的冲击压力,保护作业人员的背部与脊椎,同时穿戴后又能便于活动,不影响作业。另外,在高处作业时能为作业人员提供高空防坠的安全措施,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作业舒适度。
[0017]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来说,本专利技术(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0018](1)本安全背甲的柔性内衬根据人体站立时脊椎的弯曲形态制成“S”形,符合人体工程学,使柔性内衬能与作业人员背部完全紧密贴合,增大贴合面积,从而使人员背部受外物撞击时增大受力面积,分散冲击压力,增强缓冲卸力能力,以减小对背部和脊椎的冲击,为作业人员的背部和脊椎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0019](2)本安全背甲加入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柔性内衬呈符合人体站立时脊椎的“S”弯曲形态,颈部设置为弧形,能很好的与人体背部和颈部贴合,增加舒适感。
[0020](3)本安全背甲上的安全防坠绳,使作业人员在空区、井筒或高处作业时,可将安全防坠绳固定在安全固定点上,提供高空防坠的安全措施。
[0021](4)本安全背甲上的安全外甲、腰带、背带外侧均涂有反光材料,具有反光功能,便于标识人员,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背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内侧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侧面示意图;
[0025]图4为防护板的剖视图;
[0026]其中,1背带、201防护板a、202防护板b、3腰带、4铰接件、5安全防坠绳、6安全防坠绳放置包、7柔性内衬、8安全扣、9调节扣、10安全带、11安全挂钩、12空心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4所示的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包括柔性内衬7,柔性内衬7下端设置有腰带1,柔性内衬7两侧上端连接设置有两组背带1,背带1下端与腰带3连接;柔性内衬7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a201,防护板a201之间间隔设置;腰带3背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b202,防护板b202之间间隔设置;
[0028]腰带3最上端的防护板b202与柔性内衬7外侧最下端的防护板a201铰接;腰带3前部中部断开,腰带3上设置有安全带10,安全带10通过调节扣9连接,安全带10上通过安全扣8设置有安全防坠绳5,安全防坠绳5端头设置有安全挂钩11。
[0029]进一步,柔性内衬7下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状,腰带3上端与柔性内衬7连接处呈向上凸出的弧形状,柔性内衬7下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内衬,柔性内衬下端设置有腰带,柔性内衬两侧上端连接设置有两组背带,背带下端与腰带连接;柔性内衬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a,防护板a之间间隔设置;腰带背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板b,防护板b之间间隔设置;腰带最上端的防护板b与柔性内衬外侧最下端的防护板a铰接;腰带前部中部断开,腰带上设置有安全带,安全带通过调节扣连接,安全带上通过安全扣设置有安全防坠绳,安全防坠绳端头设置有安全挂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其特征在于,柔性内衬下端呈向下凸出的弧形状,腰带上端与柔性内衬连接处呈向上凸出的弧形状,柔性内衬下端通过铰接件与腰带上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其特征在于,防护板a和防护板b上固定设置有凸起的空心防护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背甲,其特征在于,防护板a和防护板b通过铆钉与柔性内衬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的符合人体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会超李其在方林孙长坤杨勇董志富季现伟许敏捷刘永文周晓军于永纯罗正良李凡张增庆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