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旭鹏专利>正文

单向射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72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用于隧道的风机设备,公开了一种单向射流风机,该单向射流风机,包括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方固定有横向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间隔设置有风机及呈喇叭状的风筒,所述风筒的大口对准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筒的小口与风带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鉴伯努利定理,巧妙的在已有的风机与风带之间设置风筒,将风筒与风机的出风口形成一段间距,使得风机的风量更大,且能够很快将风带鼓起。且能够很快将风带鼓起。且能够很快将风带鼓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向射流风机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隧道风机,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射流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隧道风机也叫隧道射流风机、隧道风机、射流风机,广泛应用于水利大坝工程、公路、铁路、地铁等隧道的实际使用。隧道射流风机有:单向射流风机、双向射流风机,双向射流风机有电子式和机械式。针对单向射流风机,目前常采用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即安装支架用于固定风机,风机的出风口直接连接风带,启动风机对风带进行鼓风,但是,在风机每次启动后,需要风机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将风带鼓满。
[0003]如何提高风机对风带的送风量及效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射流风机,通过在风机与风带之间设置间隔的风筒,将风机与风带拉开一段距离后,在风带向隧道内输送空气时,其送风量明显加大,能够很快将风带鼓满。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单向射流风机,包括一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方固定有横向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间隔设置有风机及呈喇叭状的风筒,所述风筒的大口对准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筒的小口与风带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支撑台为并行设置的两条滑轨,所述风筒外侧具有竖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滑轨滑动以调整所述风筒与风机之间的距离。
[0008]进一步地,所述风筒的大口直径大于风机的出风口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风筒的大口直径是小口直径的1.2~1.8倍,所述风筒的小口的直径与风机的出风口的直径相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与滑轨形成的支撑点位于滑轨中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单向射流风机,本技术借鉴伯努利定理,巧妙的在已有的风机与风带之间设置风筒,将风筒与风机的出风口形成一段间距,使得风机的风量更大,且能够很快将风带鼓起。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现有技术中的单向射流风机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向射流风机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架与轨道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或软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部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部件的方式,而是以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向射流风机,包括一安装支架1,该安装支架1斜向支撑在地面上,安装支架1上方为支撑台,支撑台上方的其中一侧固定有风机2,风机2为隧道用的高压鼓风机,支撑台上与风机2位置间隔设置有一呈喇叭状的风筒3,该风筒3具有大口和小口,其中,大口面向且正对风机2的出风口,小口则直接连接联通风带4,风筒3大口的直径应当大于风机2的出风口的直径,风筒3小口的直径与风机2的出风口直径相同较佳。现有技术中,风带4通常是直接套于风机2的出风口处,需要较大较多的风量才能将风带4完全鼓起,就像一个人向圆筒袋吹气一样,需要对准袋口多次连续的吹才能将圆筒袋吹鼓起,但是,根据伯努利原理,在一个流体系统,比如气流、水流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小,这就是“伯努利定理”。伯努利定理的内容是:由不可压、理想流体沿流管作定常流动时的伯努利定理知,流动速度增加,流体的静压将减小;反之,流动速度减小,流体的静压将增加。但是流体的静压和动压之和,称为总压始终保持不变。根据上述定理可知,通过风带4向隧道内输送空气时,将风带4与风机2直接连接时的送风量小于将风机2与风带4拉开一段距离后的送风量,为此,本申请设置专门的风筒3,且风筒3面向风机2出风口的的大口直径相对较大,风筒的大口直径是小口直径或者风机出风口直径的1.2~1.8倍,能够最大限度且快速的吸收风机2送出去的风量,迅速将风带4鼓起。
[0018]为了找到风筒3吸收风量最合适的安装位置,本技术将支撑台替换成滑轨6,既能支撑又能使得上面的物体滑动,滑轨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通用的滑槽,比如窗户的滑轨、推拉门的滑轨样式,其中,风机2在滑轨的其中一侧,风筒3支撑在滑轨的另一侧,风筒3的外侧壁面上焊接有两条竖向或斜向的支撑架5,如图3所示,两个支撑架5的底部分别置于两条滑轨中站立固定,风筒3的位置与风机2的位置不宜过远,比如:0.2~1.6m之间,一米以内较佳。安装支架1与滑轨形成的支撑点位于滑轨中部,风机2的重心和风筒3的重心在支撑点两侧,以达到相对平衡。
[0019]本技术借鉴伯努利定理,巧妙的在已有的风机与风带之间设置风筒,将风筒与风机的出风口形成一段间距,使得风机的风量更大,且能够很快将风带鼓起。
[0020]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
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射流风机,包括一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方固定有横向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间隔设置有风机及呈喇叭状的风筒,所述风筒的大口对准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筒的小口与风带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射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台为并行设置的两条滑轨,所述风筒外侧具有竖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滑轨滑动以调整所述风筒与风机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鹏
申请(专利权)人:王旭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