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辩识模型的工业装置变负荷人机融合操作评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765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辩识模型的工业装置变负荷人机融合操作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工业装置变负荷操作中的各项操作数据和位号数据,然后获取IMPC的操作数据作为技能评估基准,最后从安全约束、产品质量约束、任务完成时间和能量消耗四个变负荷过程中的性能指标对操作员的技能进行评估;本方法使用双层的工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变负荷操作数据作为技能评估基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客观的从多维度反映和区分不同操作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区分不同操作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区分不同操作员的操作技能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辩识模型的工业装置变负荷人机融合操作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装置的过程操作培训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辩识模型的工业装置变负荷人机融合操作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负荷调整是流程装置最普遍的操作任务,常见的如工业气体生产装置、核电装置、炼油装置等,它们均需要安全、稳定且高效地调整装置的负荷以满足下游的迫切需求。对于大型的流程生产装置,其动态负荷调整过程中往往关联到多个操作变量的联合、协同调节,而且大范围负荷调整过程中涉及复杂的非线性操作,这需要没有配备自动变负荷系统的流程装置操作员具备熟练的手动变负荷操作技能。
[0003]近年来,大多数化工行业的流程装置都部署了变负荷操作培训系统(Operator Training System,OTS)。但现有的工业装置OTS系统中,操作评价功能单一,且大多仅从操作步骤完备性,操作顺序正确性两个角度评价操作员的技能,缺乏从人机融合的角度,对操作员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与指导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辩识模型的工业装置变负荷人机融合操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工业装置变负荷操作中的各项操作数据和位号数据:通过工业通讯协议连接工业装置DCS平台,实时获取工业装置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数据,并自动记录操作员的各项操作数据;(2)获取IMPC的操作数据作为技能评估基准:设计双层的IMPC完成若干典型工况中任意两个工况的间的切换任务,其中双层的IMPC由上层的稳态优化计算模块和下层的动态预测控制模块组成;稳态优化计算模块为下层提供过程的最优跟踪设定目标,动态预测控制模块在不违反约束的情况下将负荷调整过程平稳快速地控制到上层给定的设定目标;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搜集IMPC的变负荷操作数据。(3)从安全约束、产品质量约束、任务完成时间和能量消耗四个变负荷过程中的性能指标对操作员的技能进行评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辩识模型的工业装置变负荷人机融合操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分为以下子步骤。(3.1)确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DCS报警约束。(3.2)确定变负荷操作技能的四个评价指标:安全约束、产品质量约束、任务完成时间和能量消耗;(3.3)设计安全约束指标:安全约束是反应生产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安全约束的得分记作T1。T1的初始分数为100,当操作员的手动操作触发高级报警约束时,T1的分数被逐渐扣除。(3.4)设计产品质量约束指标:产品质量约束指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之江陈彦允杨光辉徐祖华赵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